分享

【宋】林大鼐李长者传(侯官李宏)

 文化龙乡 2020-03-22
【宋】林大鼐    李长者传(侯官  李宏)

李长者传
林大鼐   尚书

      李宏福州侯官人也,裔自有唐世,雄于财,平生倜傥有大志。欲以家财自立,使功迹姓名表见于世。闻莆田壶公洋三面濒海,潮汐往来,泻滷弥天。虽有塘六所,瀦积浅涸,不足以备旱暵。岁歉无以输官,民则转徒流移。
       土人皆知瀬溪一水,可引而南,其如垄岫关隔何?间有作者,往往莫辨地脉,使流膏美利,空堕于海,为可惜也!唐末人问妙应大师黄涅槃:“溪陂几时可筑?”答云:“逢竹则筑!”今古睥睨,其来颇久。
      宋治平元()年,钱四娘者,自长乐邑来,捐金九掇大如斗,于溪上流将军岩前,堰溪为陂,开渠循鼓角山西南行。其陂甫成,载酒引棹以落之。酒正酣,守者报溪流涨,陂败,即时赴水而死。继有同乡进士林从世,号十万,复来,相溪于下流上杭温泉水口,筑陂欲成,潮势攻搏而不能御。
       最后宏应诏募而至。按二人遗迹,皆非地脉,逆水性,安得成功?时有僧冯智日者,散性混俗,唯宏事之甚谨。乃引至其地,密禀神算,谋于木兰山前。施工未有定处,方斋祷之夕,地神于今址截溪插竹,似相指授,始悟妙应“逢竹而筑”之言,盖“逢”即冯也,“竹”即筑也,百年悬谶,应在今日。乃倾赀率十四家三余、七朱、陈、林、吴、顾,钱七十万余缗,命工伐石,列竹成基,摆布石柱三十二间。以石鑱条创治,互相钩锁,屹立如山,二时怒涛不能吞啮,至此而回,截断奔流。
       十四家舍田开渠,导水转摺而南三十余里,大沟七条,小沟无数,遂得废塘六所,裂横塘、新塘、陈塘、许塘、唐坑塘为田,唯留国清塘以备大旱。其白地尽输于官,而官司酬奖李公得小龟屿北、大龟屿东沿海白地。后人堘海而耕,皆仰余波,计其所溉殆及万顷。变泻滷为上壤,更旱暵为膏泽。仁人之功,其利溥哉!
溪源纳仙游、永春、德化三百里涧壑之流,故冬夏不少减值。滛霖溪水暴至,则命小工发泄陂闸,以通白湖而入于海。自是南洋之田天不能旱,水不能涝。
      初陂成,累废之余,众心狐疑不前。一日祷于岩化寺僧伽塔下,就明王愿,乞百珓连掷,上下如其数而止,十四家得以坚其心。陂成,兴化卫储才六万斛,而陂田输三万七千斛。向之窠人,皆为高赀温户。感德李公,塑像立祠于陂,岁时报赛不绝。
       宣和初太守詹时升修陂,殊赏李公之功,署其庙曰“李长者庙”。长者熙宁间应诏募而来,方二十余岁,间关数年,陂成而卒,岁止四十余矣。于乎天产异人,为吾莆了一大事而去。
      予因谒庙,得睹李长者、林十万、黎主簿、钱四娘四像,暨三余、七朱、陈、林、吴、顾神位。初钱氏陂败赴水而死,里正白官,官差黎主簿畛体究之。知其无他,乃叹曰:“钱氏室女,负大志节,不克就而终。”再三悼惜,言未讫,暴卒,而舁归故土,人妄言以配女。
         嗟乎,长者更百年,功状未上,爵命不下,至今犹与诸神旅坐于敝室之中,诚国祀之阙典也!
        昔妙应尝留谶云:“水绕壶公山,莆阳朱紫半;白湖腰欲断,此时大好看!”人莫能晓。及陂成溪循壶公山之麓而行,觉水绕之言应矣。盖木兰溪水流入白湖,为水破长生;及循山南转,是为秀水循武曲,来揖郡治,此人文好看之一征也。今陂亡恙,溪涛暴涨,涌数丈高,夜深时,往往有神火千百,乘险处护其陂,此皆钱、李之功也!
       长者深有德于莆人,予恐岁久人无知之者,故传以告来世云。
淳熙元年腊月朔,朝散郎试吏部尚书兼侍读林大鼐撰。
                            
(右《李长者传》乃林尚书原笔也,至弘治间修郡志,李熊渎张元绅为之增减,元绅恐无以压众心,遂为注以自解,曰:“此传备述创陂事迹,传写伪谬,稍为订正,事涉怪诞者皆仍其旧云。”按李集刻开禧年号,蒙叟失稽。)
 
译文:
李宏是福州府侯官人,祖上迁来侯官始自唐朝,以富有称雄于地方,为人豪爽不拘,平生畜有大志。想以家财来做出一番事业,使功绩和姓名得旌表于世上。听说莆田有壶公洋三面濒海,潮汐涨退往来,田地就被铺天盖地涌来的咸海水淹没。虽有塘六所用于灌溉,可是泥沙瀦积,水浅易涸,不足以备旱灾。年头不好庄稼歉收,无粮食交给官府,人民则转徒流移外地。
地方土人皆知有瀬溪一水,可开渠向南引导用来灌溉,而一路上有许多高垄和山坡阻隔着,怎办?偶而有想作这事的人,往往莫辨地脉做不成,眼睁睁看着木兰溪流膏美利,白白流堕入海,太可惜了!唐末人问妙应大师黄涅槃:“溪陂几时可筑?”答云:“逢竹则筑!”今人古人都有窥伺机会想做这一事业的,其由来颇久了。
宋治平元年,名叫钱四娘的,自长乐县来莆田,捐出金子九捧大如斗,于木兰溪上流将军岩前,阻断溪流筑陂,开渠循着鼓角山把水引向西南。其陂刚筑成,载着酒划着船以庆竣工落成。酒正喝到酣处,守陂者来报溪流猛涨,随着陂就被冲毁,钱四娘即时赴水而死。继有同乡进士林从世,号称林十万,再来莆田,相中溪下游上杭的温泉水口,筑陂快要成功了,海潮猛势攻搏,陂抵当不住也垮塌了。
最后李宏应朝廷诏募而到。查看钱、林两前人遗迹,认为皆非顺应地脉而筑陂,违反了水的本性,安得成功呢?那时有僧人叫冯智日的,生性散漫,混同世俗,不太遵守僧人规矩,唯有李宏尊重他,和他相处相当恭谨。冯智日就引李宏至木兰山一带,秘密地告诉李宏已有神算,谋划于木兰山前筑陂。而施工未有定处,正当斋戒祈祷之夕,土地神于今日木兰陂址那地方横截溪流插了竹子,似乎在指点传授筑陂的位置,人们才悟到二百年前妙应禅师“逢竹而筑”的谶言,原来“逢”即冯也,“竹”即筑也,百年悬谶,应在今日。于是李宏倾家资,率十四家三余、七朱、陈、林、吴、顾,钱七十万余缗,召集工匠开伐石料,列竹成基,摆布石柱三十二间。以石头錾凿成条创堆而成,石条间互相钩锁,屹立如山,涨退潮各时段,汹湧的海涛搏击不能吞啮,涌至此陂而被挡回,奔流的溪水则至此被截断。
十四家舍田开渠,引导溪水转摺而南三十余里,大沟七条,小沟无数,原先六所塘不用了,遂为十四家所得,分刈横塘、新塘、陈塘、许塘、唐坑五塘为田,唯留国清塘以备大旱。这些未耕种过的田地尽送予官府,而官府则酬奖李宏公得小龟屿北、大龟屿东沿海白地。后人围海而耕,皆有赖于建陂带来的好处,计其所灌溉将近田地万顷之多。变原先的泻滷碱地为上等良田,变原先的旱热缺水为如今的膏泽之水充流不绝。仁人的功德,其带来的利益真是大啊!
木兰溪源纳仙游、永春、德化三百里以来的山涧溪谷之水流,因此水量冬夏都不稍减。当暴雨连绵,溪水暴至之时,则命小工开启陂闸泄水,以通过白湖而入于大海。从那时起南洋之田天不能旱,水不能涝。
起初陂刚筑时,疲累不顺利之余,众心也曾狐疑不前。一日祈祷于岩化寺僧伽塔下,向明王卜珓祈愿,乞“百珓连掷”, 以问是否继续筑陂?结果上下卜珓如其数一百次而止,都示以“许”,十四家得以坚其心。陂成,兴化军储总共才六万斛,而陂田所送达三万七千斛。以往的穷苦农人,皆成为资产多的温饱之户。感谢李宏公的恩德,塑像立祠于陂上,岁节时时祭拜不绝。
宣和初太守詹时升修陂,十分赞美李宏之功,题写其庙曰“李长者庙”。长者熙宁间应朝廷诏募而来,方二十余岁,来莆后经过数年,陂成而去世,享年止四十余岁。看来是天产异人,为吾莆田了却了一件大事,事成就去了。
我因为谒拜庙,得以看到李长者、林十万、黎主簿、钱四娘四像,还有三余、七朱、陈、林、吴、顾诸神位。当时钱四娘陂败赴水而死,地方里正秉报官府,官府派主簿黎畛来查究。知道四娘之死没有其他原因,就叹息着说道:“钱四娘闰室之女,负有极大志节,不能实现,就自杀而终。”再三悼惜,言未毕,竟暴卒于地,而抬归他的故乡,我们地方的人妄言他与钱四娘配成阴婚。
哎呀,李长者的事,到今已过百年,他的功迹状未上呈朝廷,朝廷还没赐给他爵命,至今犹与诸神旅坐于简陋的庙室中,也真是国家祀典的缺失啊!
昔妙应禅师尝留下谶语说:“水绕壶公山,莆阳朱紫半;白湖腰欲断,此时大好看!”人莫能明白其意。到了陂成,溪水循壶公山之麓而行,才知道水绕壶公山的话应验了。正因为木兰溪水流入白湖,是风水学说中的“水破长生”;及绕山南转,是风水学中的“秀水循武曲”, 对兴化郡治所在莆田城成一“拱手行礼”之象,此人文好看之一大特征啊。如今木兰陂安然存在,遇到溪水或海涛暴涨,浪涌数丈高,夜深时分,往往有神火千百,巡逻在陂险之处保护其陂,此皆钱、李之功也!
长者深有德于莆人,我恐怕岁月长久后会没有了知道这事的人,因此写了这篇传记,以告诉来世的人们啊。
淳熙元年腊月初一,朝散郎试吏部尚书兼侍读林大鼐撰。
 
(右边所载《李长者传》,是林尚书原文,到本朝弘治间修郡志,李熊骗诱张元绅对之加于增减,元绅恐无以压众心,就写了一条注解为自己解脱,说:“此传详述创陂事迹,传写有伪谬之处,我稍加订正,事涉怪诞者皆按原文不变”云云。按李家本集子,刻的是开禧年号,郑蒙叟查考失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