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仙传 卷十 原文及白话文翻译

 yedama 2020-03-22

神仙传卷十白话文翻译

董奉

董奉,字君异,侯官县人。

昔日吴先主之时,有一位少年作了侯官县的长吏,当时见到君异约莫三十来岁的样子,但不知他其实身怀至道。后来该长吏罢官而去,五十余年,又担任了另外的职务。一次路过侯官县,以前的故吏属下都去拜见,君异也去了。但见君异容貌依然如同当年一样,丝毫未曾改变。长吏认出来了君异,惊讶地问道:“你莫非是修炼得道之人?当年我在此时,年纪如同你现在这般,现在我已经皓首垂老了,但你还是如当年那样。”君异答道:“这祗是偶然罢了。”

交州刺史士燮,得了恶病而死,已经三日了,正好君异当时在交州,于是前去探访。君异将三丸药放入士燮口中,再令人将士燮的头举起,轻轻摇动,令药丸消融。不过一顿饭的时间,衹见士燮双眼慢慢睁开,手脚也都能动了,气色也渐渐恢复如初,过了半日,就已经能够坐起身了。四天后,士燮能够讲话了,便对家人说起当时的情景,衹记得死的时候便如同忽然做梦一般,见到有数十个乌衣人来将自己带到一辆无盖的车上去,穿过一道大赤门,径直便送入狱中,那监狱被分成一个一个的小房间,每间房都衹能容纳一人。那乌衣人将士燮关入一间房内,便从外用土将房间封住,再看不到外面,正在恍惚之间,忽然听到有一个人在外道:“太乙帝君遣使者来召士燮,马上将他放出来。”跟着就听到有人用铲在挖封住的土,挖了很久,这才将我放出来。出去看到门外停有车马,车上有赤红色的顶盖,有三个人坐在车上,一人持节,招呼我上车,快到家门的时候,这才醒了。

士燮既活,为了感谢君异,在庭中为他盖起了一座高楼居住。君异不食他物,祗是吃脯干与枣子,喝少许酒,士燮就一日三次供奉。君异每次来士燮处饮食的时候,下楼时如同飞鸟一般,忽然就坐在座位上了,上楼时也是一样,旁边的人往往察觉不到。如此一年,一日君异向士燮辞行,士燮不舍,哭泣挽留,然而君异去意已绝,士燮无奈,衹得问君异道:“先生打算去什么地方?等我去准备一艘大船。”君异道:“不需要船,衹要一副棺木便可以了。”士燮便准备好一副棺木,到了第二天日中之时,君异忽然无故而亡,士燮大悲,衹得找人将君异安葬了。过了七天,有人从容昌来,那人在容昌见到了君异,君异讬他来向士燮道谢,望他自己多多保重。士燮听见,便知道君异其实并未死,于是赶忙挖开棺木,但见其中唯有一帛,一面画着一个人,另一面以硃砂画了一道符。

君异后来回到庐山下居住,当地有一个人,自少年时便患上严重的皮肤病,至今已命在旦夕了。听说君异来了这里,于是勉强用车将自己拉来,叩头祈求,希望君异能够救自己一命。君异令此人坐在房内,用五层布巾将他的眼睛蒙上,并且吩咐他的家人在房外等候。那病人但觉有一个东西过来舔他,痛不可堪,全身都舔遍了。那东西的舌头差不多有一尺多长,喘气如牛,不知究竟是何物,很久才离开。君异这时解开病人眼上的布,递水给他喝,告诉他可以回去了,病很快就会好,但是要注意不能当风。那病人回去后,十几天内,全身通红,身上的皮都掉了,疼痛难忍,衹有以水沐浴才能止痛。二十多天后,皮肤又重新长出,疮疥也全部好了,全身肌肤如同凝脂一般润滑。

后来当地常常大旱,百穀燋枯,县令丁士彦对主簿录事之吏道:“听说董君有道,请他作法必能致雨。”于是便亲自备好酒脯礼物前去见君异,具说旱情。君异道:“要下雨很容易。”说着抬头看了看自己的屋顶,道:“家贫无力建屋,屋顶处处都漏水,不能挡风遮雨,这可怎办?”县令明白君异的意思,马上便道:“先生衹管祈雨就好了,我自当为先生修整好房屋。”于是第二日,县令便亲自带领官吏工人,运来竹子木材,为君异重新修盖房屋。屋架立起来后,还需要和泥铺地,工人挖土取泥,再打算去取水来和泥,君异道:“不需要取水了,日暮之时自当有雨。”到了晚上,果然天降大雨,普施周遍,高下皆盈。

君异在山中居住,为人治病,但从不收取财物。凡经他治癒的重病患者,祗是要求栽种杏树五株,病轻的栽一株。如此数年,已经积累了十万余株杏树,郁然成林,而山中的飞禽走兽,时时来杏林中游玩嬉戏,林中不生杂草,便如同专门耕耘整治过一样。等到满林的杏子成熟之后,君异便在林中盖了一间草仓,放了一个箪瓢在里面,告诉大家道:“想要买杏的人,不需要来告诉我,衹须将一箪穀放在仓中,便可自己去摘一箪杏。”但也时常有人放穀少而拿杏多,每遇这种情况,杏林中便会有三四头猛虎冲出追逐,拿杏人大怖惊逃,杏子都掉在地上了,等跑回家中再看,拿回来的杏子刚好同自己带去的穀一样多。又曾有人前去偷杏,结果被猛虎追逐到家,撕咬至死,那家人知道是因为偷杏,赶忙将杏送回,叩头谢过,那被虎咬死的人便又活过来了。自此以后,买杏的人都自觉公平称量,再无敢欺骗了。君异将所得到的穀粮,拿来赈救贫穷,供给行旅,每年都派发出去三千多斛,还剩下很多。

当地县令家有个女儿,为精邪所魅,无人能治,后来县令听说君异身怀道术,便来请求君异医治,县令道:“若先生能治好我的女儿,我便将她许配给先生。”君异于是作法收妖,不多时,但见一只一丈多长的大白鼍,爬到县令家门前来,君异令人将其斩杀,县令女儿的病也就随之而癒了。

县令依言,将女儿许配给了君异,但很久了都没有子息,君异时常出门云游,妻子一人在家中觉得很孤单,便收养了一个女儿。到了养女十多岁时,一日君异竦身入云,升天而去,剩下妻女两人还住在家中,依然卖杏为生。若遇到有人欺骗,杏林中猛虎也依旧出来追赶。后来那养女长大,便召了一个女婿与她们共住,但那女婿是个凶恶之徒,常常将附近祠庙中神像的衣物拿走,庙中神灵向巫师道:“此人仗着自己是仙人女婿,强夺我衣物,实在可气,不过看在仙人的份上,也不必追问了。”

君异在人间百余年,方纔升天,在世时,容貌一直如同三十岁人一般。

李根

李根,字子源,许昌人。

有一个名叫赵贾的人,听他的父辈们说,世世代代都曾见到过李根。赵贾从小的时候,便跟随李根,到他八十四岁了,李根也仍然不见老。

李根曾经在寿春县的吴太文家住过,太文从李根学道,得作金银法,灵验非凡。李根能神幻变化,入水火而不焚不溺,又能坐致行厨,供二十人享用,皆是精细之馔,四方奇异之物,非当地所有。

一日,李根忽然对太文道:“魏太尉王淩将要谋反失败,寿春当陷于兵灾之中,不可复居,你去准备一下,尽快离开此地。”太文听到李根如此说,急忙去收拾行李,又私下里将此事告诉弟弟,叫他也赶快准备。但他弟弟却无意间将此事泄漏了出去,王淩听到后,大怒,认为李根妖言惑众,于是派人前去抓捕。

官兵来到太文家,李根当时正准备写信,忽然听到外面吵闹不已,数千人马已经将太文家包围了起来,就要进来抓李根。李根对太文道:“不要紧,你就对他们说,你什么都不知道,我昨日就已经走了,让他们进来搜查。”太文于是依言而行,出去对官兵将这番话讲一遍,让他们自来搜查。这时太文再回头偷偷地看李根,已然消失不见,连同他的书籍器物,也都一并消失。

于是官兵一拥而入,四处搜查,将所有房间都找遍了,也没有发现李根,衹得收兵。过了很久,太文出来找李根,但见李根正在刚纔的地方,俨然如故,彷彿任何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李根对太文道:“王太尉事败当族诛,你弟弟泄漏此事,十日之间也会卒死。”后来果如其言。

李根的弟子中,有人将女儿送去奉事李根,此女知书识字,一次李根出门,此女偷偷看到李根写的一卷书,当中记录了李根学道的经过:“以汉元封中学道于某甲”。如此计算,李根当时已经有七百多岁了。太文曾经说李根两目瞳孔是方形的,按照仙经的说法,八百岁之人,目瞳正方。

李根曾告诉诸弟子道:“我并未得神丹大道之诀,衹不过得到地仙之方罢了,寿毕天地,不为下士尸解之仙。”

李意期

李意期,蜀郡人。

当地的人世世代代都见到他,据说是汉文帝时候的人,没有妻息。若有人想要远行,但又想快些到目的地,意期就给他一张符,再用丹砂在其人两足上画符,如此则虽千里之遥,一日之内便可往还。又或者众人闲谈,有人说起四方郡国,宫观市井等等见闻,在座中人有的没有见过,意期便撮土作成模型,虽然衹有一寸大小,但房屋街道,无不具备,片刻间就又消失了。

意期时常出去云游,也无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一年多才又回来。又常常在街上乞食,所得的东西,转手就送给穷困之人。意期在成都的城墙角下挖了一个土窟,平常就住在里面,无论冬夏,都衹穿单衣,头发长了便剪去,衹留五寸来长,偶尔会喝一点酒,吃点脯干枣果之类。有时又一连百日都不出窟,那就什么都不吃。

后来刘备想要讨伐东吴,以报关羽之仇。派人将意期请来,对他礼敬有加,问起伐吴之事,意期不答,祗是要来纸笔,画了十数张纸的兵马器仗,画完之后,忽然又一张张全部撕烂,口里还发出咄咄惊怪之声,然后又画了一个大人的形象,埋在地下,便扬长而去。刘备见状,很不高兴。后来出军,果然打败,十余万兵众,才得数百人生还,多年来积累的器仗军资,一时蕩尽。

刘备经此一败,忿耻难平,最终发病,卒于永安宫。众人这才明白当日意期之意,画大人而埋之,正是刘备之死象。

意期平日少言寡语,人有所问,多半都不回答。蜀人若有什么忧患之事,去问意期,衹要看他的表情就知道结果了。若是意期面色喜悦,那所问之事一定吉利,若是面色惨戚,则所问之事一定是凶。

后来魏将邓艾攻打蜀国,在攻进成都之前的百余日,意期忽然消失无蹤。后来意期入琅琊山中,再未出来过。

王兴

王兴,阳城人。

平常都住在一个山谷中,本来祗是一个平凡之人,未读过书,也并无学道之意。

在汉武帝元封二年的时候,武帝上嵩山,登大愚石室,起建道宫,令董奉君、东方朔等人,在道宫中斎洁思神。某一日夜,武帝忽然见到一位仙人,身高二丈有余,两耳下垂至肩,武帝上前行礼请问,仙人道:“我乃是九疑山人,听说嵩山长有一寸九节之石上菖蒲,服之可以长生,所以前来采摘。”说完,便忽然消失不见。武帝对侍臣道:“此人不像是来学道服食的,必定是嵩山之神,特意以此方来教朕。”于是派人采菖蒲来服食。但武帝喜欢吃热性的食物,服食菖蒲之后,经常烦闷难耐,所以衹服食了两年便放弃了。

当时武帝的从官,有很多知道这件事的,也都跟着服食菖蒲,但是没有人能坚持下来。衹有王兴,听说这是仙人教授武帝的方子,于是一直服食,终于得到长生。直到魏武帝的时候还在,他的邻里老小都说,自己家里的人,世世代代都见到他,看起来如同五十岁人一样,身强体健,日行三百里,后来不知道去了何方。

黄敬

黄敬,字伯严,武陵人。

自幼读诵经书,后入仕,为州郡的部从事。再后来弃世学道于霍山,八十余年后,又入中岳嵩山,修习服气断穀,吐纳之术,能够胎息内视,召六甲玉女,吞阴阳符。时常存思赤星在洞房前,继而转大,如火焚遍周身。到了他两百多岁的时候,身体又转还成少壮时一般。

道士王紫阳曾数次去拜见他,请教修行要诀,黄敬告诉紫阳道:“我不修服药之道,祗是谨守自然,不过是地仙而已,何足教人,听说新野阴君有神丹升天之法,那纔是真正的穷极大道之术,你应该去请教他。凡常之人,若能除遣嗜慾,也就可以学习我的道术了,不足为贵。”

但紫阳固请不止,黄敬于是告诉他道:“大关之中有辅星,想而见之翕习成,赤童在焉持朱庭,指而摇之錬身形,消遣三尸除死名,审能守之可长生,失之不久伦窈冥。”紫阳受教,遂得长生之道。

鲁女生

鲁女生,长乐人。

服饵胡麻,绝穀八十余年,体如少壮,一日能行三百余里,跑起来有麞鹿那么快,乡里之人,传世见之。

二百余年后,入华山中去。当时他的一位朋友,在五十余年后,一次入华山庙,遇见了鲁女生。鲁女生乘白鹿,后面有侍从玉女数十人。

甘始

甘始,太原人。

善于行气之术,不饮食,又服食天门冬,行房中之事。依据容成玄素之法,再加以阐述增益,写为一卷,用之甚有效验。为人治病不用针灸汤药。甘始在人间三百余年,后来入王屋山成仙而去。

封君达

封君达,陇西人。

服食黄精五十余年,后来又入乌鼠山,服錬水银百余年。

经常往来乡里,看起来如同三十来岁人一般,常常骑一头青牛,若听到有人生病垂死,便去施药医治,病人无不应手而愈。但他从不将自己的姓名告诉别人,世人见他每次都骑着一头青牛,便称呼他为青牛道士。

两百余年后,封君达入玄丘山成仙而去。

神仙传卷十原文

董奉

董奉者,字君异,侯官县人也。昔吴先主时,有年少作本县长,见君异年三十余,不知有道也,罢去五十余年,复为他职,行经侯官,诸故吏人皆往见故长,君异亦往,颜色如昔,了不异故,长宿识之,问曰:“君无有道也?昔在县时,年纪如君辈,今吾已皓白,而君犹少也。”君异曰:“偶尔耳。”

杜变为交州刺史,得毒病死,已三日,君异时在南方,乃往以三丸药内死人口中,令人举死人头摇而消之,食顷,变开目动手足,颜色渐还,半日中能起坐,遂治。后四日,乃能语,云:死时奄然如梦,见有数十乌衣人来收之,将载露车上去,入大赤门,径以寸狱,狱各一户,户才容一人,以变内一户中,乃以土从外封之,不复见外,恍惚间闻有一人言:‘太乙遣使者来召杜变,急开出之!’闻人以釺掘其所居,良久,引出之,见外有车马,赤盖,三人共坐车上,一人持节呼变上车,将还至门而觉。变既活,乃为君异起高楼于中庭。君异不饮食,唯啖脯枣,多少饮酒,一日三为君异设之。君异辄来就变处饮食,下楼时忽如飞鸟,便来到座,不觉其下,上楼亦尔,如此一年。从变求去,变涕泣留之,不许,变问曰:“君欲何所之?当具大船也。”君异曰:“不用船,宜得一棺器耳。”变即为具之,至明日日中时,君异死,变使人殡埋之,七日,人有从容昌来,见君异,因谢杜侯,好自爱重,变乃开视君异棺中,但见一帛,一面画作人形,一面丹书符。

君异后还庐山下居,有一人少便病癞,垂死,自载诸君异,叩头乞哀,君异使此人坐一户中,以五重布巾韬病者目,使勿动摇,乃勅家人莫近。病人云:闻有一物来舔之,痛不可堪,无处不匝,度此物舌当一尺许,其气息大小如牛,竟不知是何物,良久乃去。君异乃往解病人之巾,以水与饮,遣去,不久当愈,且勿当风。十数日间,病者身体通赤,无皮甚痛,得水浴,即不复痛,二十余日,即皮生疮愈,身如凝脂。后常大旱,百谷燋枯,县令丁士彦谓纲纪曰:“董君有道,必能致雨。”乃自赍酒脯见君异,说大旱之意,君异曰:“雨易得耳。”因仰视其屋曰:“贫家屋皆见天,不可以得雨,如何?”县令解其意,因曰:“先生但为祈雨,当为架好屋。”于是明日,士彦自将吏人,乃运竹为起屋,屋成当泥涂,作人掘土取壤,欲取水作泥。君异曰:“不烦运水,日暮自当雨也。”其夜,大雨高下皆足。

又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而山中百虫群兽,游戏杏下,竟不生草,有如耘治也,于是杏子大熟,君异于杏林下作箪仓,语时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来报,径自取之。得将谷一器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云。每有一谷少而取杏多者,即有三四头虎噬逐之,此人怖惧而走,杏即倾覆,虎乃还去,到家量杏,一如谷少。又有人空往偷杏,虎逐之到其家,乃噛之至死,家人知是偷杏,遂送杏还,叩头谢过,死者即活。自是已后,买杏者皆于林中自平量之,不敢有欺者。君异以其所得粮谷赈救贫穷,供给行旅,岁消三千斛,尚余甚多。中国古籍全录

县令亲故家,有女为精邪所魅,百不能治,以语君异:“若能得女愈,当以侍巾櫛。”君异即为君勅诸魅,有大白(蛇),长丈六尺,陆行诸病者门,君异使人斩之,女病即愈,遂以女妻之。久无儿息。君异每出行,妻不能独住,乃乞一女养之,女年十岁,君异一旦竦身入云中,妇及养女犹守其宅,卖杏取给,有欺之者,虎逐之如故。养女张大,纳婿同居,其婿凶徒也,常取诸祠庙之神衣物,庙下神下巫语云:某甲恃是仙人女婿,夺吾衣物,吾不在此,但羞人耳,当为仙人故无用为问。

君异在民间仅百年,乃升天,其颜色如年三十时人也。

李根

李根,字子源,许昌人也。有赵贾者,闻其父祖言传世见根也,贾为儿时便随事根,至贾年八十四,而根年少不老。昔在寿春吴太丈家,太丈从之学道,得作金银法,立成。根能变化入水火中,坐致行厨能供二十人,皆精细之馔,四方奇异之物,非当地所有也。忽告太丈云:王陵当败,寿春当陷,兵中不复居,可急从去。众乃使人收根,欲杀之。根时乃方欲书疏,奄闻外有千余人围其家求根,语太丈父曰:“怱怱但语吾不知,官自求搜之,昨已去矣。”太丈出户还顾,窥根失所在,左右书器物皆不复见,于是官兵入索,囷食衣箧之中,无出不遍,不得根,及良久,太丈出,见根固在向坐,俨然如故。根语太丈曰:“王太尉当族诛,卿弟泄语,十日中当卒死。”皆果如言。弟子家有以女给根者,此女知书,根出行,窥视根素书一卷,读之,得根自说其学道经疏云。以汉元封中学道于某甲,时年计根已七百余年也。又太丈说根两目瞳子皆方,按仙经说,八百岁人瞳子方也。根告诸弟子言:我不得神丹大道之诀,唯得地仙方耳,寿毕天地,然不为下土之士也。

李意期

李意期者,蜀郡人也,传世识之。云是汉文帝时人也,无妻息。人有欲远行速至者,意期以符与之,并以丹书其人两足,则千里皆不尽日而还;人有说四方郡国宫观市井者,座中或未见,重问说者,意期即为撮土作之,所作郡国形象皆是,但盈寸耳,须臾消灭。或游行,不知所之,一年许复还于蜀中,乞食所得,以与贫乏者,于成都角中,作一土窟而居其中,冬夏单衣,发长剪去之,但使长五寸许,啜少酒脯及枣果,或食百日,不出窟则无所食也。

刘玄德欲东伐吴,报关羽之怨,使人迎意期,意期到,玄德敬礼之,问其伐吴,意期不答而求纸笔,玄德与之,意期画作兵马器仗十数纸,便一一以手裂坏之,曰:“咄咄!”又画一大人,掘地埋之,乃径还去,玄德不悦,而出军,果大败,十余万众,才数百人得还,器仗军资,一时荡尽,玄德忿耻,发病而卒于永安宫,乃追念其所作大人而埋之正是玄德之死象也。

意期少言语,人有所问,略不对答,蜀人有忧患,往问吉凶,自有常侯,但占意期颜色,若懽悦,则百事吉,惨戚,则百事恶。邓艾未到蜀百余日,忽失意期所在。后入瑯琊山中,不复出也。

王兴

王兴者,阳城人也,常居一谷中,本凡民,不知书,无学道意也。昔汉武帝元封二年上嵩山,登大愚石室,起道宫,使董奉君东方朔等,斎洁思神,至夜,忽见仙人长二丈余,耳下垂至肩,武帝礼而问之,仙人曰:“吾九疑仙人也,闻中岳有石上菖蒲,一寸九节,服之可以长生,故来采之。”言讫,忽然不见,武帝顾谓侍臣曰:“彼非欲学道服食者,必是中岳之神,以此教朕耳。”乃采菖蒲服之,且二年,而武帝性好热食,服菖蒲每热者,辄烦闷不快,乃止。时从官多皆服之,然莫能持久,唯王兴闻仙人使武帝常服菖蒲,乃采服之,不息,遂得长生。魏武帝时犹在,其邻里老小皆云传世见之,视兴常如五十许人,其强健,日行三百里,后不知所之。

黄敬

黄敬,字伯严,武陵人也。少读诵经书,仕州为部从事,后弃世,学道于霍山,八十余年,复入中岳,专行服气断谷,为吞吐之事。胎息内视,召六甲玉女,吞阴阳符,又思赤星在洞房前,转大,如火周身。至二百岁,转还少壮,道士王紫阳数往见,从求要言,敬告紫阳曰:“吾不修服药之道,但守自然,盖地仙也,何足诘问,闻新野阴君神丹升天之法,此真大道之极也,子可从之。人能除遣嗜慾如我者,不可以学我所为也。”紫阳固请不止,敬告紫阳曰:“大关之中有辅星,想而见之翕习成;赤童在马持朱庭,指而摇之錬身形;消遣三尸除死名,审能守之可长生,失之不久伦(穴幻)真。”紫阳受之,得长生之道也。

鲁女生

鲁女生者,长乐人也。服胡麻饵术,绝谷八十余年,甚少壮,一日行三百余里,走逐麞鹿。乡里传世见之二百余年。入华山中去,时故人与女生别后五十年,入华山庙,逢女生,乘白鹿,从后有玉女数十人也。

甘始

甘始者,太原人也。善行气,不饮食,又服天门冬,行房中之事,依容成玄素之法,更演益之,为一卷,用之甚有近效。治病不用针灸汤药。在人间三百余岁,乃入王屋山仙去也。

封君达

封君达者,陇西人也。服黄精五十余年,又入乌鼠山,服錬水银,百余岁往来乡里,视之年如三十许人。常骑青牛,闻人有疾病时死者,便过与药治之,应手皆愈。不以姓字语人,世人识其乘青牛,故号为青牛道士。后二百余年,入玄丘山仙去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