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翼角 | 遥望碧空的曲线

 sangmingji 2020-03-22

《诗经》中曾有一句描述古代宫殿的句子: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形容的是古建筑的屋檐像大鸟的翅膀一样轻盈。在中国古建筑中,屋顶坡面、出檐、翼角,都有流畅好看的曲线,确实当得起这样的赞誉。尤其是翼角,或凌厉或温和,各具特色,优美线条里饱含着十足的东方韵味。

翼角是中国古代建筑屋檐的转角部分,因向上翘起,舒展如鸟翼而得名,主要用在屋顶相邻两坡屋檐之间。由于中国古代房屋多出檐深远,翼角也就随之变得长而有力。

现存最早的屋角做法表现在东汉石阙上,檐口是直的,在45°线上有斜置的角梁。此时角椽的排列则有三种方式:一种是角椽同正身椽平行,愈至角则椽愈短,椽尾插入梁侧(这种排列方式如今能看到的只有南方个别建筑,日本的古建筑倒是承袭了这种特点);一种是角椽逐向角梁倾斜,如鸟翼上的羽毛,椽尾也插入角梁侧(此种已绝迹);还有一种是单点辐射椽(也叫撒网椽或摔网椽),一般从金槫高度开始,椽子在角部一点辐射开来并逐根加长,提高了角椽的稳定性。这种布椽方式一直沿用在后来的官式和北方建筑中,是最常见的一种,五台县佛光寺大殿是其最早的实例。

在南北朝时,角梁的断面尺寸和椽子是几乎一样的,因此屋面整体较厚且角部没有起翘。直到隋代,翼角才开始有了明显的起翘。

宋代以前,屋角的水平投影都是直角。北宋开始,角梁向外加长,角椽也随之逐根加长,屋角的水平投影呈尖角状,宋《营造法式》中称为“生出”,清代称为“出翘”或“冲”,这时角部从三个轴线方向上都有了弧度,成为更加复杂的曲面。

唐·南禅寺

唐·佛光寺东大殿

宋·晋祠圣母殿

清·飞云楼

目前最常见的北方清代官式做法和南方江浙地区发戗做法也有很大不同。清代北方官式做法通常自正身椽上皮到最后一根椽上皮升高四椽径,出翘为角梁外端的平面投影长出正身椽三椽径,工匠称其为“冲三翘四”。而南方屋角往往举得更高,其发戗分水戗和嫩戗两种,水戗发戗的双层角梁和翼角构造与北方基本相同,只是屋角向外伸出得多,翘得也更高。而在四川一带,工匠甚至不用子角梁,而是直接在老角梁前面加一段弯木头做成的弦子戗,这样屋檐本身平直,屋角的翘起却很突出。而一些高大的庙宇和园林风景建筑,大都将嫩戗斜插在老戗端部,立脚飞椽也顺着正身飞椽到嫩戗之间的翘度变化,因此屋角翘得很高,出檐很大。屋面上老戗与嫩戗间的转折处用凌登木、箴木、扁担木等填成衔接自然的弧度,使屋面到嫩戗尖形成优美的曲线。

翼角的发展变化和南北不同的风格显然是时人审美的体现,而且不像建筑表面的雕刻花纹那样自由,翼角的最终成形是与一种结构理性的精神联系在一起的。虽然我们大略一看,翼角似乎都差不多,但这其中的细微差别背后,却是精心设计、小心施工的工匠精神,与兼容并蓄、追求美感的古代建筑神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