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吕柟大宗伯方斋林文修公诔(林文俊)

 文化龙乡 2020-03-23
    【明】吕柟  大宗伯方斋林文修公诔(林文俊)


大宗伯方斋林文修公诔

        嘉靖十五(1536)年七月十二日,南京吏部右侍郎方斋林公卒于位。公先世光州固始人,五季时入闽,占藉莆田国清里。至宋承奉郎讳国钧者,生二子,充、褒。遣师宗人艾轩,子后俱登绍兴进士。褒丞尤溪县,人称孝廉。七传至荼卿,为公高祖。荼卿生子,子生僩僩生诰字廷谕号朴轩是生公以公贵加赠国于监祭酒母张氏加赠恭人公生在成化下禾二月咽巾入柱厉丙申年绕五十岁义
圣笑调闻而悼之赠礼部向书谨以文修祭葬箴咽学者索之楚公发鲜入闻权英酬士传杂之学经济导利割刻制翰苑缴之于刚阗谢之于更礼翠览华甘一且墨匹虹烹

且临卿于内皱轻手丝纶国康旱天下煮也禅远云亡士林悼惜况在知典尤所宜心更似污蹄雠黯晴直恻然乃作诔曰于文修公玄授孔藏幼开书吏八阐则石恋涕纡建太学肯称既举进士输苑滋翰僦崖跳公寂祠虞禅华而掠衣屦简惠意槐汪洋掌肯惭畜绯休实最赠迎养拜梁亲柩浊血蹄乡国动行旅尉三牟意宜讳嗣兽舌教擢有恭滋遇
兜蒙露之证踵绳适讲蚀温驯荆酬嗣末武名寝俊失嗣谋用摄条虹嗣屯取伊明谐殉干谒莫能来征以躬逾范蔚士表章麒及因士教化滋据稷刊辞吏卢蹇亦忘薨违圣墓音愧褒柴尝上休睨慰留辞长咽王幸山刚篇守坐讲明徒
灰朝柏惮畔笥衷裳既侍南礼盖慎纸酬显葭丸训注宝皆蹇卷闷川口尝晋一蓝了

吕楠  《泾野先生文集》卷三十七
国钧--充、褒--**--**--**--**--**--**--荼卿--子--僴--诰--文俊


大宗伯方斋林文修公诔(1)
明 吕楠(2)
        嘉靖十五年(3)七月十二日,南京吏部右侍郎方斋林公卒于位。
        公先世光州固始人,五季时入闽,占籍莆田国清里(4)。至宋承奉郎讳国钧(5)者,生二子充、褒(6),遣师宗人艾轩(7),子后俱登绍兴进士。褒,丞尤溪县,人称孝廉,七传至荼卿,为公高祖。荼卿生子,子生僴,僴生誥,字廷谕,号朴轩,是生公,以公贵加赠国子监祭酒。母张氏,加赠恭人。
        公生在成化丁未(8)二月二十八日,至丙申年(9)才五十岁矣。圣天子(10)闻而悼之,赠礼部尚书,谥以文修,祭葬咸备,学者荣之。夫公发解(11)八闽,擢英庶士,博雅之学,经济之才,蓄之于翰苑,练之于胄监(12),试于吏礼二曹,寻且跻于宻勿,握手絲纶,以康阜天下者也。乃遽云亡,士林悼惜,况在知与尤所尽心,重以子幹之请,情益恻然,乃作誄曰:
        于文修公,玄授孔臧,幼开书吏,八闽知名,发解南建,太学首称,
        既举进士,瀚苑滋彰,僦屋而处,假囗而行,衣囗简恶,意度汪洋,
        耳旨储蓄,二人迎养,再保亲柩,泣血归乡,感动行旅,展三年丧,
        实录告考,擢右春坊,进经筵讲,色温气详,数考文武,多获俊英,
        两典成均,条教伊明,诸所干谒,莫能来往,以躬为范,庶士表章,
        恤及困士,教化滋扬,校刊群史,寝食亦忘,装进圣览,喜悦褒奖,
        尝上休疏,慰留辞长,呈幸国学,坐讲明良,天颜怡悻,出笥衣裳,
        既倚南礼,益慎纪纲,晋改吏部,百司攸平,厥既考覆,减否不奖,
        方丞輨弼,遽尔沦亡,缙绅咸悼,乡人祷禳,圣王惜材,于尔尤伤,
        葬祭骈锡,赠谥迈常,士林荣美,百代流芳。
 
(1)诔:谥也。叙述死者生前事迹,表示哀悼,亦即为谥法所本。即今之致悼辞,哀悼死者的文章。本文录自《续修四库全书》泾野先生文集卷三十七。另可参【明】湛若水《故赠南京礼部尚书文修公方斋林先生神道碑》。
林文俊:(1487—1536)字汝英,号方斋,莆田国清人,明正德六年(1511)登进士第,改庶吉士,授编修,擢春坊善赞。他曾两次主持会试,嘉靖十一年改北京国子监祭酒,兼经筵讲官;十三年升南京礼部侍郎;次年改吏部侍郎,代行尚书职。卒后明皇帝特谥“文修”赐葬、赐祭。其文章醇雅隽永,诗亦从容恬适,文如其人。著有《方斋存稿》十卷,收入《四库全书》。
(2)吕楠:(1479--1542年)字仲木,号泾野,高陵人。正德三年(1508年)举进士第一,授翰林编修。累官礼部侍郎,持正敢言。学宗程朱,与湛若水、邹守益共主讲席三十余年。及卒,高陵人罢市三日,学者多设位志哀。谥曰文简。楠诗文醇正,颇刻意于字句。著有泾野集三十六卷,及周易说翼、尚书说要、毛诗说序、礼问、春秋说志、四书因问、泾野子内篇、周子抄释、张子抄释、二程子抄释、朱子抄释等,(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3)嘉靖十五年:1536年。
(4)国清里:即莆田定庄,谷城山下国清塘畔。
(5)国钧:字公秉,宋代莆田国清人。自三舍法罢,不再有仕进之意。宋高宗以其子赠承奉郎,赐緋魚袋致仕。为人乐善好施,以积阴德为心,听到乡邻有贫乏者,取资财派人送去,而不让告知自己姓名。曾于东井建红泉义学,请本族子弟林光朝为师,置义田以赡四方从学之士。“东井之学,遂闻于天下”。年九十牙齿落后复生,因作亭名叫“回年”,号回年居士。参见宋林光朝《承奉郎致仕回年林府君墓碣》。
(6)充:乾道五年(1169年)进士,迪功郎、南安军司户参军。褒: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建宁府司法参军。
(7)艾轩:林光朝(1114-1178年)]字谦之,号艾轩。兴化军莆田人,郑侠之婿。专心圣贤之学,动必以礼。早年得理学名儒周敦颐濂洛学派真传,讲学于莆田东井、红泉、蒲弄等书堂。以伊、洛之学倡东南,自光朝始,后世学者称其为“红泉学派”,尊为“南夫子”。朱熹少时过莆田,兄事之。林光朝隆兴初(1163年)第进士,累迁广西提点刑狱,移广东。茶寇剽江西南簿岭,其锋甚锐,光朝自将击败之。加直宝谟阁,召拜国子祭酒。后以集英殿学士出知婺州,引疾,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官终工部侍郎,谥“文节”。林光朝有《艾轩文集》收录于《四库全书》。
(8)成化丁未:1487年。
(9)丙申年: 嘉靖十五年岁次丙申,1536年。
(10)圣天子:指明世宗朱厚熜,明朝第十一位皇帝。
(11)发解:唐宋时,应贡举合格者,谓之选人,由所在州郡发遣解送至京参与礼部会试,称“发解”。明时乡试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考中举人第一名为“发解”。也泛指乡试考中举人。
(12)胄监:即国子监。亦指国子监的生员。

【明】吕柟大宗伯方斋林文修公诔(林文俊)

【明】吕柟大宗伯方斋林文修公诔(林文俊)

【明】吕柟大宗伯方斋林文修公诔(林文俊)

【明】吕柟大宗伯方斋林文修公诔(林文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