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吕柟明故海州知州龙坡李君墓志铭(李锦)

 文化龙乡 2020-03-23
【明】吕柟   明故海州知州龙坡李君墓志铭(李锦)

明故海州知州龙坡李君墓志铭

           君讳锦,字仲白,号龙坡,世为渭南丰原里人也。弘治初,泸州 高龙湾先生署高陵教事。(地名,四川泸州市。 署 代理。陕西高陵县。高龙湾生平不详)是时,君方弱冠,(20岁)闻龙湾先生之有道也,(有道 治学有方)跨驴来高陵,与予同受业于其门。君长予数岁,又说经构文,予数不逮,(我多次不及他 数shuò, 不逮 赶不上),故每以兄事君,而君友予亦若亲弟,至今四十年无改也。君在渭南庠(乡学)中,言论行事,出人意表。后领庚午乡荐,(于正德五年1510考中举人)累试礼闱不弟,(多次参加礼部考试 不中)于是幡然(迅速变动的样子)改曰:“皋陶(go yáo)、益(伯益)稷(后稷),是何科目也,不过推己治人而已,爱护自己的心情去治理众人何必进士,然后谓为政(从事政治治理)乎?”遂受选。宿迁,当江淮之冲(长江淮河交汇处),南方之罷邑(pí穷县)也。君至,锄强扶弱,百废俱兴。有部民(所统属的百姓)止(只)生一子,不孝,其父告于君,君曰:“子罪固当死,但死者不可复生,是我绝汝嗣也,后悔何及?”乃身诣其家,垂涕泣而道之,且曰:“子之不孝,令之过也。”其人卒化为(终于变成)孝子,君遂为立门(建门坊)以表(表彰)之,厥后(以后经过长期引导教育)渐化之久,得生员高步等五孝子焉。(有五个生员成为孝子,达到高的标准)县有疑狱(难断的案件)数十,诬成死罪者七人,其当死者(制造冤狱诬陷别人的真凶手)十五人,咸服罪自缢,不敢以烦君讯也。县俗轻本逐末,(轻农重商)前令每岁税逋(逃税)不下千石,报税不过百金,君每岁报税三千余金,遂著《劝农文》并《劝学文》,刊行封内,以税余之金买牛六百,募民耕垦荒地,计亩二万。又籴(dí买进)杂粮储仓,殆(近 接近)数万石。及升海州,县中士女遮路哀恸,声闻彻天,甚至牵衣脱履,留数月未得行。有当供役者(将要被派去当差役或干苦工),乃恨君早去,至叩头出血,言曰:“前人何幸受恩,我何不幸离父母耶?”予尝两过宿迁,舆夫马卒皆云宿迁追思李公,不可复得,以为百年来一人耳。君平日疾恶杜頄,(痛恨作恶颧骨突出,)义形于色,今其惠民之政,乃又如此,岂非先仁而后有义者哉!守海州未数月,而海民亦治如宿迁,然不能善事上官,得罪于王知府、何副使注以不谨冠带而归,(注 写评语 批评, 衣冠不整)君曰:“渠(他)能去我之官,岂能去我之心耶?”夫君在宿迁时,所遇抚按盛、唐、郭、王、毛、朱、董七公莫不奖荐,或曰“爱民疾恶,实心干事”,或曰“操持端谨,干理勤能”,或曰“刚劲不怵于势,(不惧怕权势)才能足剸乎繁(足够统领裁处繁剧的事物)”,或曰“通达之才,端方之质”,或曰“留心国计,经理有方”,或曰“严以惩奸,刚以抗势,当其推许,比汉循良”,(指龚遂和黄霸 此二人均是西汉的太守 历史有名的循吏 廉洁能干的官员 世称龚黄)乃君遇(知遇 被了解 重视)于宿迁之七公(盛唐郭王朱董 七公, 疑为盛应期 明苏州府吴江人历官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或为盛仪明扬州府江都人监察御史 太仆寺卿。唐疑为唐龙明浙江兰溪人兵部尚书 吏部尚书。郭 疑为郭楠明福建晋江人御史。王 疑为王应鹏浙江人 巡抚御史。毛疑为毛思义明山东阳信人副都御史巡抚应天诸府 。朱 所指不详。董疑为董琦明济南府阳信人户部主事河南参议),不能遇于海州王、何之二人乎?乃君行于宿迁之五年,不能行于海州之数月乎?当君之去海州也,买一推车,载琴书而行。宿迁之民数千,驰至海州,请留于县,赠之文帐,赆以路金。初升之时,不能具一花带,予寄之一围,后去州抵家,犹是带也,则君所不得于王、何二人者,可知矣。初,唐宋时,李姓最烦,世多忠义之士,晚宋犹称南朝惟李侍郎一人,其后有避居渭之丰原者,更元乱失谱,然侍郎节义之名不亡,故犹以侍郎水名户,至今四百载尚未有改,溯而求之十四世矣。国初,拔巨族财富者充里长马头,得若水八世孙拾,赐假帖官地迂县居焉。
        拾配赵氏,生子五人;长曰贵,配梁氏,生一子;曰祥,配闫氏,继张氏,闫生子二:长即君,次即钺。君生有嘉兆,气象异常,长即好诗书,尚慈孝,又多刚果。丁继母及父忧,哀恸成疾,则君之所源流根本者,自出寻常,宿迁、海州之政,不偶然也。君生成化九年三月七日,卒嘉靖十五年闰十二月十四日,寿六十有四岁。疾革时正巾危坐,命长子僖请医,命侄偁选药,命次子儒鼓琴操颜回曲,叹曰:“席中未有不散者也。”遂不语,明日终于正寝。配陈氏,继配郑氏,再继薛氏。陈生二子:僖、儒。女一,适韩氏。僖等将卜于嘉靖十六年十月日葬于龙坡之麓,是宜有铭。铭曰:
  于惟龙坡,禀受懿嘉。学求本根,孝友成家。既临乎政,循良孔和。载其宁一,民罔不歌。虽屈海郡,休问益遐。溯厥初心,初心匪他。我铭真石,千载不磨。


【明】吕柟 明故海州知州龙坡李君墓志铭      
吕柟撰《泾野先生文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