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南&北 今天,在北京的三环上走一圈,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城南与城北差异。 城北繁华依旧,甚至更盛于二环之内;而城南的发展脚步,基本停在了明朝嘉靖帝修的外墙边缘,甚至说,出了八大胡同,过了虎坊桥,就已经有点繁华阑珊了。 为何同一座北京城,南北之间差异如此之大。 ▲胡同 政治经济这些是后天发展因素,北京城之所以会出现”北强南弱“的情况,底层原因是它的自然条件。 尽管北京从战国时期的燕国,便开启了首都史。但真正奠定了今天的北京城建规划,是从元朝开始的。 元朝定都北京,可以说是必然的选择。 ▲元帝国 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他们建立的帝国横跨欧亚大陆,所以需要选择一个位于中间的城市作为首都。 首先,这个城市一定要易守难攻,像开封这种地势平坦,完全无险可守的城市,在骑兵面前,那就是百米赛跑后的战利品; 其次,这个城市要进可攻,退可守。 ▲蒙古曾打到匈牙利 既能辐射到当时全世界最富有的中原地区,又可以在出现颓势时,随时退守草原。 最好还能兼顾东北地区黑山白水的骑射民族。他们战斗力,在冷兵器时代实在超强。 参考后来满清入主中原,有了”满人不过万,过万则天下无敌“的神话就知道了。 ▲蒙古是真正的马上得天下 再次,这个城市要有相应的基础设施,除了“三通一平”外,该有的城市基本模块,还是要有的。 此时的长安和洛阳已经凋敝。 ▲唐朝时的长安城 而北京,则几乎是万中首选。它城建基础较为雄厚,是金朝“五京之—”的中都大兴府。 而且北京的地理位置,正好处于农耕和游牧的边界线上,出了山海关又能直抵东北。 所以,忽必烈思考再三,将北京定为元大都。 ▲忽必烈(影视剧形象) 北京确实优势明显,但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缺水。 当时元朝有两位可以称为科学家的国宝级人物:刘秉忠和郭守敬。 刘秉忠和郭守敬的爷爷是铁哥们,郭守敬又师承刘秉忠。本以为二人的关系应该不错,但政见左右不和,二人关系紧张得很。 解决缺水问题的重任就交给他们二人了。 ▲北京水系 北京的水源当时主要来自于很是靠北的玉泉山,引玉泉山的水入城,并在此基础上兴建元大都。这一点,二人倒是很有共识。 既然是引北水入城,那城肯定是靠北,才能节约成本。 而且,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城南很容易被大水淹。 ▲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 所以,在地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今天的元大都遗址公园,西起海淀区学院南路明光桥,向北到黄亭子,折向东经马甸、祁家豁子。 均在长安街以北。 元大都三重城垣、前朝后市、左祖右社,街网布局九经九纬,纵街横巷,如同棋盘一般,也延续至今。 ▲龙形水系 后来,郭守敬还打造出龙形水系。今天的北海、西海(今积水潭)、后海都在城北的位置,巧的是正好停在长安街的北沿。 人类的文明兴起于河海江湖,城市中有水的地方一般也是商业繁荣的地方。 今天的人们爱逛有水的后海酒吧街,元明清的王爷们也爱在水边兴建自己的府邸。 城北大兴土建,开始把城南甩在身后。 ▲长城 明清两朝基本延续了元大都的建制。 燕王朱棣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兴起了紫禁城,只是向南移了一点而已。 甚至连中轴线都没变,沿用元朝正南正北的偏两度的中轴线,直指内蒙古的元上都。 ▲元大都与元上都 清朝则更懒了,把内城的汉人迁走,八旗拎包入住。 当时有一个城门叫大明门,清帝想将它改为“大清门”。办法就是把大明门牌匾一翻,直接一刻,省事儿! 但是,到民国时就尴尬了,他们想把大清门改成中华门,偷懒的方法和清朝皇帝如出一辙。结果一翻牌匾,大明门三个大字。 ▲元大都布局复原图 永乐大帝提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清两代皇帝基本都是这么做的。 为了防止游牧民族打进紫禁城,在长城和皇城之间,布下重重防线。 兵营里的吃喝用度,又进一步促进了城北的发展。 ▲内城的八旗分布 今天海淀有好多地名都是带“营”字的,比如“蓝旗营”、“火器营”,这都是当年的驻军。 而这些地方也都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繁华商圈。 ▲乾隆年间北京平面图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城市规划提上议程,当时采用了苏联专家建议的方案,城北又一次腾飞。 很多大学迁出内城,搬到了今天的海淀。 所以海淀的高校集中度,可以说中国第一。 ▲清华、北大logo 清华、北大两校相邻,学院路八大高校盘踞:地大、北航、矿大、林大、北大医学部、科大、农大、石大。 另外还有国科大、北邮、政法、中财、北体等众多大牛校。 ▲中关村 后来的科技与金融双核发展,打造了中关村和金融街,将硅谷和华尔街本土化。 亚运会和奥运会的相继举办,城北彻底大变样,跻身于世界一线城市之列。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再后来,城市病越来越严重,环境、交通、房价等问题显现。 地铁的因此而兴,原本13号地铁线的规划并不是现在的样子。 后来因为资金有限,还要缓解北部发展过剩的问题,一条13号线,把北京人口最集中的几个小区串联在了一起。 这也是今天13号线如此拥挤的原因之一。 ▲北京地铁图,城北很密集 而北京城南,人流量最为集中的南站,主要还是因为交通枢纽的缘故,并非是经济繁荣的沉淀。 前门大街在改造前,这里是一大片棚户区。 前门大街离长安街才多远。 所以,南北的差异逐渐形成。 ▲前门大街 但未来的发展趋势尚不好说,城北已是空间有限,开发成本越来越高。 城南的通州已起,丽泽商务区、丰台商务区也跃跃欲试。 如果对标三里屯和CBD的发展速度,相信城南很快也将大放异彩。 冷翰 出品 谢谢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