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苗

 HlHl28ep4hevo7 2020-03-23
熟悉的限流。
关于“啥是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

疫苗的工作原理 → http:///A6hSyiWc

补丁:不一定要插入完整的编码S蛋白的基因,只要编码S蛋白上能引起人体免疫应答的那一段(这样的片段叫抗原表位)就行。

就是说:
1、有一种病毒叫【腺病毒】,比较温和,不导致严重疾病。
2、我们选择残废的腺病毒,就压根不导致疾病。
3、我们找到新冠病毒的抗原表位。
4、我们找到编码抗原表位的基因序列。
5、我们把【4】插入到【2】的基因组里面,得到【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6、我们用【5】去感染健康人,【5】就会在健康人体内生产【3】。
7、【3】会引起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生产一堆“抗【3】的抗体”。
8、新冠病毒表面也有【3】,如果人体内已经有了“抗【3】的抗体”,那么新冠病毒一进来,抗体就可以识别并捕捉新冠病毒。 

答疑。

问题:
1、献血会不会导致捐献者血浆中的特异性抗体减少得更快?
2、捐献的血小板中含有少量血浆,受血者是不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也能受到这些抗体的保护?

答案:
1、抗体减少本来就很快,它会被代谢掉,所以根本不差献血失去的那一点点。疫苗起效不是因为让人血液里有了抗体,而是因为刺激人体产生了对应的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可以快速、高强度地响应。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不会因为献血而丢失。
2、效果非常微弱,维持时间非常短,可以忽略不计。

掰碎了讲:
(请先看图)
(为了掰碎,可能经不起杠)
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识别外来者并加以清除,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有自身独有的一套识别分子,就像是一套通行证一样,免疫系统不会攻击持有全套自己的通行证的细胞。
当细菌、病毒侵入人体,免疫系统就会发现它们的通行证和自己不同,于是发起进攻。可是当入侵者足够多时,免疫系统来不及阻拦,人就该生病了。免疫系统为了提高自己防御外敌的能力,会把曾杀死的病原体的通行证记录下来,一旦同样的敌人再次入侵,就能快速调集防御大军。
这就是疫苗的工作原理,先送几个奄奄一息的敌人,或者敌人的通行证到体内,让免疫系统认识认识,以后再来的敌人就难逃堵截了。
由于疫苗是让一批危害很小的物质入侵人体,激活人体对这种物质的特异性免疫,从而在之后的数年或数十年内,体内都能快速调集针对这种物质的防御大军,所以注射疫苗后,一部分人出现低烧、局部疼痛、红肿等程度较轻微的不良反应属于正常现象,这些反应是免疫系统积极工作造成的。
各种病原体表面的特征分子被称为“抗原”,免疫系统召集的防御战士则是“抗体”,抗体可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启动一系列免疫反应。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每种抗体只能识别一种抗原,但一个抗原分子的不同部位可以分别被不同的抗体识别。
抗体组成了“免疫球蛋白”,共有五种类型,分别是IgM、IgG、IgE、IgA和IgD。有时人们会接受“免疫球蛋白”注射,实质上就是注入抗体,相当于外来的援军,帮助我们击退入侵的病原体。
我们体内的淋巴细胞主要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大类,每类淋巴细胞又分成许多小类,其中“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是主要负责记录接触过的抗原的,而“浆细胞”负责在接到信号后大量产生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还有很多其他细胞也用不同方式参与到这场保卫战中。
人体第一次接触某种抗原时,需要经过一系列抗原识别、呈递等过程,才能产生抗体来应对这种陌生的敌人。所以感染一段时间后,血液中才能出现抗体,这就是抗体检测的窗口期。
最早出现的抗体主要是IgM,对抗原的结合能力弱,而且含量低,维持时间短,浓度很快下降。这叫“初次免疫应答”。
在这之后,体内的抗体浓度降到非常低的水平,但记忆细胞会将抗原信息记录下来。
如果再次被同样的抗原入侵,免疫系统就能很快被激活,记忆细胞迅速分裂增殖,产生大量浆细胞,分泌抗体,潜伏期显著缩短。这叫“再次免疫应答”。
再次免疫应答的抗体主要是IgG,结合抗原的能力强,含量高,维持时间长。接种疫苗之所以能预防疾病,正是因为我们的免疫系统倚仗着这些抗体来战胜病原体。
在医院检查是否罹患传染病时,检查项目通常就包括IgG和IgM。如果IgM为阳性,提示近期感染了该病原体;如果IgM是阴性,而IgG是阳性,则说明以前得过这种病,或者曾接种过相应的疫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