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也考勤,要多苦逼有多苦逼,并不比我们今天上班族轻松

 翰林冷知识 2020-03-23

上班

清朝人上班

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开始,原本以为我们可以在晚上玩到很晚,但其实更多的时候是加班到很晚……
而且电的使用,让工作偷懒变得越来越难,上有监控器,下有打卡仪,经常996,木有加班费。
是不是突然有点想回到没有电的古代。

但是,古代,上班可能比我们现在还累。以清朝为例,今天扒一扒清朝的工作状态有多苦逼。
清朝上下班管理主要针对官和吏,官就是通过科举,由中央统一任命,属于“国家干部”;吏是由官招聘,服务于官府,为了把政策推行下去的服务人员。
至于其他人,比如当时占比最高的农民,则和现在区别不大,农忙和农闲,什么时候干,干多少全凭自愿,只要能养活自己就行。

所以,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写诗表示羡慕嫉妒恨:“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江南的有钱人家,太阳晒屁屁了,还不起床,盖被大睡呢。但“朱老八”(朱元璋小名译义)都办公好几个时辰了。
官吏的上班状态“京官”和“外官”明显不同。外官就是不在京城的官,一般来说远比京官要轻松得多。天高皇帝远,自己的上级可能比自己上班时间还短,能每天坚持正点上下班的,都是要上市的节奏。

回到苦逼的京官。因为皇帝就在你隔壁办公室,偶尔还查岗,谁敢没事儿就回家歇会儿。想想你领导在的时候,大家工作都特带劲,恨不得爱工作胜于一切。
清朝的皇帝都超能干,尤其是康雍两帝,读书通宵达旦,第二天天不亮照常起床。皇帝起了你再睡,那基本上你也就起不来了。
官员上班时间一般定在“卯时”,这可是早晨五点到七点!每个部门的长官需要查点人数,因为在卯时,所以叫“点卯”,下属及吏役听候点名叫“应卯”,点卯上班就是这么来的。

上班这么早,下班却不早,分“夏令时”和“冬令时”:春分起到秋分止(可以看作夏令时)在申正(约下午四点)散值,秋分起到第二年春分止(可以看作冬令时)在申初(约下午三点)散值。
需要上朝的官员就更郁闷了。
“朝臣代漏五更寒”,大臣们每天早上卯时就得上朝,至少五更天(寅时,凌晨三点到五点)就要从家里出发了。

有钱的官员住在内城,没钱的住在外城,那个时候又没有滴滴,一般都是坐轿子,但皇城里面又没人敢坐,都是步履匆匆的走过去。而且又不能让皇帝等你,所以需要早早的在乾清门(不同皇帝的地点不同)等着。
所以上朝路上的时间,等皇帝出来的时间,很多朝臣半夜两三点就起床了。
乾隆时期,国家机构中设置了“画到簿”的考司考勤,这成为了古代考勤的重要凭据之一,与红本一起存入内阁大库,以备查验。

咸丰的时候,还成立了总理衙门,有一项职责就是检查京官是否迟到早退。
晚清时,陆军部尚书铁宝臣欠打的发明了考勤表,估计同僚们都快骂死他了。

翰林

看展

谢谢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