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事皆有因(二):情志致病的机转

 我爱你文摘 2020-03-23

原文:

1. 《灵枢·口问》: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藏六府皆摇。

2. 《灵枢·本神》: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 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

3.《素问·痹论》: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解析与临床意义:

原文1和2论述情志致病的主要病理机转及病变。情志过激,能扰动心神,内伤五脏,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神志为心所主宰,一切情志变化都要通过心神,然后影响有关脏腑,所以喻嘉言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该志意,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本文所讨论的内容,重点是损伤心神所引起的病变。因此治疗情志异常的病症,不能忽视患者的精神因素,纠正病人的心理状态。

万事皆有因(二):情志致病的机转

原文3论述情志过激与饮食过量所致的病变。五脏所藏的精气,是人体赖以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神由精气而生,精气充足,则神自健旺。正如李东垣所说:“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必清必静,御之以道,可以为天人矣,有道者能之。”说明只有保持精气充沛,才能使神气健旺,符合养生之道的要求。从临床来看,五

脏阴精不足常常是引起神志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心阴不足,则阴不涵阳,神不内守,常见惊悸、健忘、失眠、多梦等症;若气血两虚,则兼见气短神怯,五脏阴气不足,甚至可以出现神志异常的现象。

饮食是营养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但饮食过量,反能损伤肠胃,导致消化功能失常,引起多种病变。如《三因极—病证方论》说:“盖五味入口,能以滋养五脏,得之则生,不得则死,伤之则反为生害,所以宿食为杂病之先。若五脏不平,食不输化,血凝气滞,群证蜂起,皆宿食所为也。治之当量其脏腑虚实浅深为治,其病头痛,恶风憎寒,心腹胀满,下利不欲食,吞酸嗳宿腐气,皆胃实热,食反留滞,其脉数而滑,宜下之愈。若脾虚,其脉浮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涩,宜温药消。”

万事皆有因(二):情志致病的机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