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书符号——偏旁部首及例字

 未名斋主书法 2020-03-23

编写说明

    《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的书法作品。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张旭《肚痛帖》、《草书四帖》等和怀素《自叙帖》,都是现存的珍品。

    草书笔画省略,结构简便。草书的笔划之间字与字之间相互连带呼应,便于快捷书写和便于表达书者的情感。由于历代书家的因袭,约定俗成,大多数字已形成一定的书写习惯,各种偏旁和字的某个部分都有固定的写法,而许多偏旁部首和字的部件具有相同的写法,形成了某种符号。为了便于识读和学习草书,我们归纳出一些草书符号,每个草书符号往往可以代表几个偏旁部首和字的部件。

    编写方法是,一个草字符号下列所有采用此符号的偏旁部首(或字中的部件),每个偏旁部首举一个例字,不是采用现代某书家的写法或编者自己书写,而是尽可能多的选用历代书家所写草字,作为佐证。可以看出,同一个偏旁,不同书家虽然行笔习惯不同,但基本写法是一致的。这对草书既成符号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所编小册子,可以更好的认识草书符号,并对草书的学习起到提高兴趣的作用。要系统学习草书,可以参看些指导用书,但最主要的是多临习名家法帖,如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都是学习草书的入门之径。还可以查看草书字典,纸质的或网上字典,可以查找更多字及更多书家的写法。

                                        编者  张维民

                                        2020年3月5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