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传千年的“赌石秘籍”——理玉

 参玉 2020-03-23

在大家初学写作的那个阶段,老师为了鼓励咱们对优秀作品加强学习,常会对我们讲“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而今天的网络宣传中,这一理想终于得以实现,大家多无暇对具体问题加以研究,进而阐述自己的独立观点,可又急需在人前展示自己的权威性,所以“拿来主义”的食人牙慧便成了许多网媒的不二之选。在此,参玉表个态,就像我在喜马拉雅音频端三年来所坚持的一样,今后小参在各个平台端的音视频、文字均保证原创,且观点独立,不受任何商业因素所干扰。今天参玉就在此为大家解读一种久已失传的赌石秘籍——理玉。诸君可以在各种搜索平台上找寻,看看以往是否有类似的观点出现。

  

首先,我们以近年悄然渗透到和田玉行业的“赌石”为着眼点,穿越千年,讲述一下古代先贤们的智慧,对今天的和田玉开料、雕琢有哪些指导价值。必须承认,咱们近现代的赌石肯定是以翡翠为首要对象的,有具体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末年上海的翡翠标场。之所以赌石以翡翠为主,是由于它的化学性质相对活跃,大量的高端水石、水翻砂原石都生有不透明的皮壳,很难由外部观察而得知其内部原材料的优劣,这种高度不确定性,催生了大量投机者们蜂拥而至,逐渐形成了今天翡翠上游的赌石业态。(注意,眼下广泛分部于我国城乡的赌石店,与笔者以上所言的赌石并不相同,请大家不要混淆。)

  

而与之不同,因为较之翡翠,和田籽玉的化学性质更为稳定,所以多数情况下其表面只在局部生有不透明的皮层,绝大多数暴露的玉肉都可以用强光手电透射加以观察,所以其赌性远没有翡翠那么强。对于和田玉,它的变数只存在于内部是否有杂质、绺裂,只在极罕见的情况下,和田籽玉才会出现类似翡翠水石那种外表大面积被石皮包裹的形态。此三种情况基本也就囊括了和田玉赌石的风险。

  

远在数千年前,华夏的古代先民们就在长期的玉石加工中总结出了破解和田玉结构质地的奥秘。“䚡理自外,可以知中”,应用到今天的和田玉赌石之中就可以理解为,顺着籽玉表明的月牙形裂隙结构可以推断其内部裂理分部,进而分析其玉石结构走向。这在之后对和田玉的进一步雕刻之中,都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而“理”这个字之所以用“王”为偏旁,也正是因为它的原意为“治玉”,《战国策》载“郑人谓玉之未理者为璞”。而又言明:玉虽至坚,而治之得其䚡理以成器不难。这也就是说“理玉”是贯穿我们对和田玉原料的观察研究,和对其雕刻的全部过程,只要你顺着这个理走,和田玉赌石问题就都可以迎刃而解。

  

既然说到“迎刃而解”,我们就顺着这个词再加以深入,这个词的原意虽是指用利器劈开竹子,而这一行为也显然是要顺着竹子的纹理而劈。且“解”这个字在玉器行业中也极为常见,例如古人称切割玉石为“解玉”,所用的磨料叫作“解玉砂”。而千百年来,“解”的高手非庖丁莫数,在“庖丁解牛”中,这位丁厨师已将其神技的奥秘阐释为“依乎天理”。而我们今天经常挂在嘴边的理解二字,其本意应当是分析出自然生长规律再加以行动。显然这一词汇也与和田玉文化有着莫大的关系。

  

至于在和田籽玉的购买过程中,对其内部所含杂质的分析,可结合上述玉石生长纹理与强光透射的观察结果加以推导。而少数大面积附着皮壳的籽玉,其主要风险来自于内部是浆石还是优质玉肉,或是虽有玉肉但多有窜浆及杂质,这并不太适合广大普通玉友尝试。并非是密不告人,实在是因为这种情况的优质籽玉早被上游高手截留,身处下游的爱好者们能看到的多是些淘汰产物。对此小参只能奉劝诸君,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此文并非参玉咬文嚼字的吊书袋,因为诸多的古代文化中遗存着和田玉的身影,若能加以挖掘整理,小则可以提高玉石雕刻的效率,减少对原材料的浪费,大则能够提高个人素养,弘扬传统文化。这正是当前和田玉行业过度商业化的氛围下我辈的当务之急,望此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的有心同好加入到和田玉文化的探索中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