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伊布讲故事 | 惊蛰特辑

 收藏学习提升 2020-03-23
各位亲子团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伊布,专门给小朋友们讲故事的伊布。

今天是3月5日,是24节气里的“惊蛰”,从今天这一期开始,每逢节气日,伊布都会给小朋友们讲一个关于节气的故事,小朋友们,要记得听哦!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的3月5日或者6日,太阳运行至黄经345度。“蛰”指冬眠,“惊蛰”就是指蛰伏在泥土中的动物开始出来活动。其实到了惊蛰的时候气温就开始回升的很快了,这个时候万物生长但是田间的一些害虫也开始活动开了,人们就要忙着为庄稼除害虫了,因而有了“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的说法。

到了惊蛰时节,气温回升降水增多,南方一些地区会出现打雷的情况。春雷伊始,万物生,古代以农业为主的老百姓就开始了一年之中的春耕忙碌了。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按照一般气侯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那么在惊蛰这个节气有没有一些特殊的民俗呢?当然有!长期以来,勤劳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在从事农业活动的时候形成了很多关于惊蛰的习俗,其中最有特色的要算祭白虎、炒虫、打小人、吃梨了。

在我国的南方特别是广东一带,祭白虎是一种比较有特色的活动,在古代生产力落后,人们对老虎是比较害怕和敬畏的。老虎凶残,因此当地的人们认为可以辟邪,因而古书说:“画虎于门,鬼不敢人。”同时老虎是食肉动物,经常会残害家禽家畜和人。广东人认为,蛰伏的动物被春雷惊醒后 开始觅食,这时候白虎也会从山中出来觅食,为了保一年平安,就要在惊蛰这天祭白虎。白虎一般用黄纸做成,身上带有黑纹,口有撩牙。做好的白虎放在神坛前, 拜祭时,把涂有猪血的肥猪肉抹在老虎的嘴巴上,寓意“吃足油水,就不会张口伤人了”。这一习俗现在还很盛,很多庙宇都安置了祭白虎的下坛,每到惊蛰,特别 是中老年人就会手拿祭品,排队祭白虎。有些人还拿鸭蛋喂虎,同时口里念叨“好人近身,小人远离”。

“打小人”也是一种比较有特色的活动,打小人源于驱虫。 春雷惊醒了害虫,每到这一天,农户就要拿着扫帚到田间举行扫虫仪式;同时还要手持清香、艾草,熏家里的每个角落,希望能够驱走蛇、虫、蚊、鼠等。人们认为小人就好像害虫,惊蛰后也开始出来活动。到庙里打小人,就可以把小人、恶鬼等统统赶走,一年中都会顺顺利利,不受小人的纠缠。打小人一 般是拿拖鞋用力拍打地上的纸人,打完后还在纸人身上踩上几脚。

许多的民间习俗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落后的生产力使得人们将美好愿望寄托上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