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刘天问2021考研政治时政气候专题一
2020-03-23 | 阅:  转:  |  分享 
  
刘天问2021考研政治时政气候专题一:世界气候日世界气候大会介绍



【刘天问注】气候问题这些年虽然没有成为大题的考点,但一年下来总有可关注的方面,目前尚处于首季,面对气候的不确定性特点,也是需要关注的。

一、关于世界气候日

1960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通过决议,从1961年起将公约生效日,即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确定一个主题,要求各国成员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中国是世界气象组织的创始国之一。

今年3月23日是第六十个世界气象日,主题是“气候与水”,旨在进一步认识新形势下气候与水的关系,关注厄尔尼诺、拉尼娜等气候现象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对水产生的重大影响。

确定这一主题,彰显出世界气象组织及其成员深刻认识到,气候与水处于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和灾害风险管理等全球目标的核心位置。

二、关于世界气候大会

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在日内瓦召开,气候变化第一次作为一个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会议关注的是二氧化碳浓度与地球升温。

后面比较有影响力的会议有:1995年起,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目的是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尽量延缓全球变暖效应。但没有对参加国规定具体要承担的义务,具体问题体现在以后的《京都议定书》中。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制定了《京都议定书》,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2007年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13次缔约方会议通过的《巴厘路线图》的规定,2009年末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15次会议将努力通过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代替2012年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会议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2011年南非德班。谈判充满了政治色彩,美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新西兰这些国家仍旧是逆国际趋势,不签署《京都协议书》,一定城市上导致了这次气候谈判大会的失败。

2015年法国巴黎,形成了《巴黎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从1995年开始,每年一次会议。



下面是已经考过一次的多选题:

2002年多选真题:.2011年11月28日一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举行。尽管对部分焦点议题分歧严重,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大会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包括(BCD)

A.达成涵盖所有缔约方的“国际法律框架”B.成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

C.继续《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D.正式启动“绿色气候基金”



献花(0)
+1
(本文系twzhengzhi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