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浙江省遂昌县黄塔林氏源流探秘作者:遂昌林水华 黄塔林氏肇基始于公元1276年,距今已740余年,为最早迁入遂昌的林氏家族。肇基祖林国华(即十一公),祖籍平阳县萧江镇后林村。 公元1276甲子年(宋德祐二年),蒙古铁骑挥戈南下,偏安已久的南宋小朝廷灭亡。同年三月,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等大臣在温州拥立出逃的益王8岁的赵昰([shì] )为天下兵马都元帅。五月,在福州立赵昰为帝,改元景炎,改福州为福安府、温州为瑞安府。秀王赵与檡(zhái)被派往瑞安(温州)与守臣方洪共同备御。八月,赵与檡(zhái)领兵围攻婺州(今浙江金华),无果而还。十一月,元将董文炳、阿剌罕率高兴、撒里蛮渡江鏖战,斩宋将李世达,进逼城下,赵与檡(zhái)、方洪率众巷战不利,被俘遇害。 祖籍在浙江平阳的林梦傅,字宗宏,宋淳佑元年(1241)武进士,授徽州路钤。因祖第显小,从平阳钱仓迁万全禄积里(现平阳萧江镇后林村),为肇基始祖。配王氏,生三子:林知机、林知彰、林知制(宋太学生,元兵入侵殉国难)。 林知彰:生子林佑,字福安,宋乡贡举士科进士,授朝奉郎无锡教谕,歙县令,1276年元兵南侵,他弃职追宋嗣秀王赵与檡(zhái)不及而殉国,生二子:国惠;国华。林国惠居家乡生二子:林栋;林同。 林国华随父林佑从安徽歙县南撤途中隐居于地势险要的黄塔,为遂昌林氏肇基祖,至今历三十余代。 黄塔林氏属于入闽始祖晋安郡林禄的晋安世系,林披的“九牧堂”六房林蕴派下,其世系列于下: 林披,唐陆州刺史,太子詹事,封上柱国(一品)。生九子:林苇、林藻、林著、林荐、林晔、林蕴、林蒙、林迈、林既。皆刺史,誉称“九牧堂”。 林蕴,唐定南平昌武勇将军,国子监祭酒。生四子:林邕、林同、林圉[yǔ]、林赋。 林赋,生二子:林崇、林嵩 林嵩,唐九牧中的六房林蕴四世孙。唐僖宗乾符元年(874)文进士,历官金州刺史,礼部尚书;先由莆田迁赤岸(霞浦)。唐末黄巢起义军叛将朱温篡唐,天下大乱,他从赤岸(福建霞浦)徙居浙江横阳荪湖里(今苍南望里镇)隐居,为横阳(横阳县即现平阳县诸县)林始祖。生三子:林可萃、林可聚、林护。 林可萃,封赠州司马,生子林倪。 林倪(又名林仲夫、林建),五代晋天福三年(938)文进士,历官吴越国建州(建瓯)刺史、节度使,礼部尚书。后吴越归宋,他辞宋爵归隐荪湖里习道,开创荪湖(望里)道教之乡。生子林端本。 林端本,字亢宗,配恭氏,生四子:林升赞、林升赟、林升真、林升玩(林瑞),分松柏长青四房。 林升赟,为避宋咸平年间(998-1003)温州知府杜梦微荐他为秀才,从荪湖迁居泗溪(即今泰顺县泗溪镇)。生二子:林丕显、林丕达。 林丕显,生二子:林士宗、林士宪(又名林龛)。 林士宗,生三子;林溥(又名林丕)、林洽、林淑。 林丕,宋朝议大夫。生三子:林永年、林松、林彭年。 林永年,字茂生(1061-1153),宋通直郎正奉大夫;配柳氏(1057-1141),苍南县莒溪人。生三子:林待聘、林待问、林待举。随长子林待聘举家从泗溪迁徙平阳钱仓。 苍南县藻溪镇九堡山,宋高宗钦旌为“柳氏孝妇之墓;2001年7月苍南县人民政府将该墓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苍、平、泰三县林氏奉命修墓。 林待聘,字绍伊,号毅斋,生于泗溪,徙居钱仓。宋政和五年(1115)文进士,历官处州、婺州、衢州、绍兴知府;太常博士,枢密院编修官,敕令所删定官,左司封员外郎兼修政局检讨官,中书舍人兼侍讲,给事中,敷文阁学士,银青光禄大夫,赐紫金鱼袋,封开国伯:“出入两省(中书、尚书省)兼党内外制(皇帝圣旨),时人荣之”;“名为显官,实操国柄;荐永嘉张阐(宋工部尚书)首抗(对金)和议,蔚为名臣”(见民国《平阳县志》)。配黄氏、许氏封永嘉郡、晋安郡夫人,生三子:林信厚、林仁厚、林礼厚。 林礼厚,字仪叟,居钱仓。宋绍兴十二年(1142)举孝廉科进士,授嘉兴府通判,太府正卿。配廖氏,继配端水氏,生三子:林克己、林正己、林法兴。 林克己,字复之,宋嘉定十年(1217)武进士,历官新建令,福州、归州司理,枢密院编修。配贾氏,生三子:林梦龄、林梦傅、林雍。 林梦傅从平阳钱仓迁平阳萧江镇后林村,为肇基始祖。配王氏,生三子:林知机、林知彰、林知制(宋太学生,元兵入侵殉国难)。 林知彰:生子林佑,字福安,宋乡贡举士科进士,授朝奉郎无锡教谕,歙县令,1276年元兵南侵他弃职追宋嗣秀王赵与檡(zhái)不及而殉国,生二子:国惠;国华。林国惠居家乡生二子:林栋;林同。 林国华随父林佑从安徽歙县南撤途中隐居于地势险要的黄塔,为遂昌林氏肇基祖,至今历三十余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