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观点】“灵感”你过来,我保证不打死你!

 Icecream创意 2020-03-23

“你不能坐等灵感,你得拿着根棒子追寻它。”-杰克·伦敦(John Griffith London),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1876年1月12日-1916年11月22日)

灵感”就好像是神明赐予脑力劳动者的赏赐,每个坐在那里苦苦思索和饱受煎熬的人都在期盼着思如泉涌的一刻,不过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难道灵感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吗?

其实,灵感就像高潮,只要好好做还是会有的。

灵感是个什么鬼
“灵感也叫灵感思维,指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通常搞创作的学者或科学家常常会用灵感一词来描述自己对某件事情或状态的想法或研究”--百度百科。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灵感的出现表面上看就是一个猝不及防的突发事件,但是面对这种突然闪现的想法我们就一点抓不住它的来龙去脉吗?要知道人类的大脑是绝对不会让你毫不知情的信息偷溜进来的,即使是抽冷子闪现出来的念头都和某些记忆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至少在后脑勺还没有被科学家植入芯片的时代是这个样子的。哎,生理卫生讲太多不便于吸收还是通过几个直观的栗子看看设计大师们的灵感都是怎么来的。

1.工业设计


深澤直人设计的这款母鸡(MUJI)CD播放器堪称经典之作,它的设计灵感源于深老师记忆中人们使用风扇的场景,向下拉动绳子音乐便会随之缓缓流出,完美的将使用者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进行融合,打造出能够分分钟触动人心的体验深老师的灵感正是来源于对过往生活的追忆。

2.服装设计


从事服装设计的设计师们也经常从自然景观和过去的款式之中寻找灵感,通过对“素材”的不断抽象、提炼再结合当下的时尚趋势和主导风格加以创造从而设计出华丽的服饰。

3.平面设计


以世界平面设计师百杰之一的靳埭强先生的作品为例,老人家在作品中独到的中式元素的运用体现出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精准把握和灵活的运用。不过老人家在被问及创作灵感的时候还是谦逊的说:“我不是天生的设计师,只是自然地从生活中培养潜能。热爱生活帮助我领悟宝贵的人生观,同时给予我神妙的创作动力。

4.建筑设计

凌空 SOHO 由世界著名建筑师 Zaha Hadid(扎哈·哈迪德)操刀设计,一如既往的秉承了大师一贯泼辣的流线风格,流动的线条贯穿于几个建筑之间,建筑被赋予了生长的趋势好像瞬间拔地而起同时像四处蔓延极具侵略性,充分展现出“速度与激情”的设计理念。据扎哈·哈迪德介绍其设计灵感来源于项目所在的虹桥交通枢纽这一特殊地理位置

所以,看过几个栗子后我们不难发现灵感无论是源自对往事的追忆、道法自然、文化的凝练还是抽象事物的感知都是可以追本溯源的。

灵感之道,无非需要我们做到内外兼修外,发动所有感知去感受周围的世界,主动去接触、去了解、去学习。内,不但要求自己提高设计修养,还要对外界输入进来的信息进行深加工,再处理。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毕加索曾经曰过:“拙劣的艺术家模仿,伟大的艺术家偷取”,而苹果帮主乔布斯视这名言为信条还将这句话改编成:“好的艺术家模仿,伟大的艺术家偷取”的版本,表达上似乎比毕加索委婉一些但要表达的意思是完全一致的。

艾萨克·牛顿也曾经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不管怎样这些伟大的人物都在告诉我们他们也有灵感枯竭甚至是黔驴技穷的那天,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人家自然也明白,创意绝对不是埋着头冥思苦想让自己难堪而要善于发现和借鉴,但照搬照抄那就是你的错了。

那么,从外部环境中我们都可以在哪些渠道获得灵感呢?

1.书籍和杂志

书籍和杂志冰淇淋君个人觉得应该是首要的信息来源,较网络上的文章而言因为篇幅较长所以往往能够将某一个层面的知识系统的讲述出来,如果你对某一领域的知识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通读之后再去网上了解那些碎片化的信息就不会那么难以理解了。

此处只强烈推荐几本自认为非常不错的创意书籍,冰块们有何推荐可以在留言区域回复并与大家分享

《设计中的设计》绝对五星推荐,通过书中的文字仔细聆听设计大师原研哉深邃的设计思想,它能够让你学到的不是某项花哨的设计技能而是让你能够获得优秀的捕捉事物本质的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营养丰富,不烧脑。

《情感化设计》的作者唐纳德·A·诺曼是一位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所以比起产品的功能和形式诺曼更关注的是用户体验,这本应该算是最早的用户体验书籍之一了吧。

《产品的诞生》一书通过50个鲜活的设计案例为我们展示了产品从概念草图到生产制作完成的整个过程,看过之后一定会受益匪浅。

《设计几何学》,很薄的一本书却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美学的自然定律讲述的十分透彻。


《BranD》是一本品牌设计类杂志,面向世界各地著名及新一代的品牌设计师,旨在介绍并传播最新的优秀品牌设计作品、创作理念以及发展趋势。


《form》,德国出品的高质量工业设计杂志,对产品的报道十分深入。

《domus》,国际著名建筑/设计杂志,2006开始针对中国市场发布中文版。

2.创意类网站

创意类网站的内容及时性比较强,可供大家随时浏览和掌握不断出现设计资讯和优秀作品,是我们获得信息最常用的手段。每次为 icecreamair 寻找内容素材的时候冰淇淋君也都会事先翻看大量网页以作充足的准备,题材包括:摄影、科技、时尚、插画、艺术、娱乐等。


Dribbble 上边聚合了大量优秀的设计师、艺术工作者等,上面的创意作品质量非常的高。网址:http:///

fubiz 法国极具人气的创意设计分享平台,可切换英文模式。网址:http://www./


Lovely Package 专注于包装设计的优秀网站。网址:http:///


designboom 大名鼎鼎的综合类设计网站,涵盖建筑、室内、工业、艺术等多个门类,设计邦就是它的中文版。网址:http://www./


Behance 是 2006 年创立的著名设计社区,在上面,创意设计人士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发现别人分享的创意作品并与设计师进行交流互动。网址:http://www./


ArchDaily 最最优秀的建筑设计类网站,也推出了中文版。网站:http://www./cn

3.值得关注的微信公众号

掌上互联时代,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应用确实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方式,好多国内的创意网站纷纷移居微信公众平台,当然也包括我们的icecreamair。

视觉志 百万粉丝的创意类大号。微信号:QQ_shijuezhi

好奇心日报 据说团队大部分成员来自《第一财经周刊》所以实力足够强大,我喜欢他们的那句“让好奇驱动你的世界”。微信号:qdailycom

腾讯 CDC 体验中心 腾讯 CDC 全称是 Customer Research & User Experience Design Center(即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中心),是腾讯的核心部门之一,侧重于用户体验研究。微信号:tx_cdc

icecream创意微播报 相对于大而全的推送平台更重视品读设计的创意类公众号,品味每一个不平凡的创意,关注了才知道它的好微信号:icecreamair

4.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时候你完全不必被陷入到痛苦思索的迷雾之中,多制造与同行或同事交流的机会,抱着谦虚的态度去征询意见和想法,我相信你一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创意工作本身就是团体型劳动,千万不要陷入“个人英雄主义”的思维怪圈之中。

5.世界那么大 我想去看看

作为创意工作者只有眼界开阔了才能让大脑也随之丰盈起来,亲自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造物之美和世界各地的风俗文化是书本和网络永远都不会带给你的体验。

6.灿烂的微笑 热情的生活

目光敏锐的人总是善于在别人看来很普通的生活中发现精彩,去拥抱和热爱生活吧,那里有很多有趣的事情等待你去发现。

创意之道 修身为本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所以即使你已经掌握了比上边我们提供的还要多的学习资源和获取途径的渠道而不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和深加工的话,营养始终不能被很好的吸收,这就好像人类的消化系统,没有前期对实物充分的咀嚼极有可能造成消化不良。

1.对资源进行整理分类

在对信息的搜索、采集和整理这三个“动作”当中整理是尤为重要的。经常使用 Pinterest 或者花瓣网的设计湿朋友一定非常容易理解我所说的这三个“动作”,整理呢无非就是为了便于以后的查阅对信息进行系统而科学分类。


上图是一位网页设计爱好者 Christian Chung 在 Pinterest 上的收藏分类,一共21个分类这只是其中一部分,拥有分类如此明细的资料库还用担心下次做方案之前找不到灵感的土壤吗?


本地私藏的资料当然也是可以参照这种分类形式进行整理的。

2.用思考强化思想

思考是思维的一种探索活动,一切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活动都从思考开始。思考本事还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重要过程,通过主动思考将新事物和旧事物进行关联、对比或提出质疑,不但能够强化记忆和认知还能带动更加深入的思考。

在养成独立的思考能力之后有助于构造和强化自己特有的思想体系,做事情时候便会有观点、有态度、逻辑清晰,看问题也会更加清晰透彻。

伟大的作家、艺术家、设计师为什么能够让他们的作品给人以情感上的触动和思想上的启迪就是因为他们本身就已经在脑子里铸造了一个缜密而特殊的思想体系。

3.尝试并付诸行动

上面这幅由毕加索创作的著名的《牛》经过11稿的修改才最终成为一件经典的艺术作品,其中饱含了毕加索大爷不断的思索和尝试。

所谓的“极致”和“匠心”就是要对创意和产品进行不断的打磨和锤炼,每件光鲜的产品背后必定有我们看不到的辛酸史。

毛主席教导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要真正摆脱灵感的魔咒就要尽快的将所想、所思付诸行动,在实践中校验和磨砺自己。一个灵光乍现的想法和牛逼的方案之间记得还有一个“做”字,灵感是你永远都等不来的天使。

最后,除了前面介绍的一些方法之外,面对灵感一定要保持放松的心态,因为它往往会在你最不经意的时候闯入

*本文由icecream创意微播报(微信号:icecreamair)原创,转载前请与我们取得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