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 中国古代佛造像 展期 长期展出 地点 国家博物馆 北19展厅 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中,佛造像是一个特殊的艺术门类,体现了中国古代雕塑技艺与精神信仰的高度融合。伴随着佛教传播,在华夏文明的浸润下,中国佛造像逐渐发展成为包含中国文化艺术内涵,同时又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地域风格的艺术瑰宝。从文明交流史上看,在佛教东渐二千年的历程中,佛像是文明交流的有力物证,是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典范。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中国古代佛造像”展览,力图通过265件藏品勾勒中国古代佛造像的发展历程,系统地呈现不同地域佛造像的精彩造型和丰富内涵,彰显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源远流长、开放包容和博大精深。 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中,佛造像是一个特殊的艺术门类,体现了中国古代雕塑技艺与精神信仰的高度融合。伴随着佛教传播,在华夏文明的浸润下,中国佛造像逐渐发展成为包含中国文化艺术内涵,同时又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地域风格的艺术瑰宝。从文明交流史上看,在佛教东渐二千年的历程中,佛像是文明交流的有力物证,是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典范。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中国古代佛造像”展览,力图通过265件藏品勾勒中国古代佛造像的发展历程,系统地呈现不同地域佛造像的精彩造型和丰富内涵,彰显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源远流长、开放包容和博大精深。 ▌古印度地区佛造像 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了佛教,并和他的弟子在恒河中游地区致力于推广教义。由于他们在推广教义时使用了大众化的语言,让人感到亲切且容易接受,因此佛教的传播范围逐步扩大,并从最初的四处漫游式宣传转变为在寺院内进行宣传。伴随着佛教在孔雀王朝、贵霜王朝、笈多王朝和波罗王朝统治时期的传播与发展,印度佛教造像艺术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并在各时期形成了诸如犍陀罗风格、秣菟罗风格、笈多风格和波罗风格等特色鲜明的造像风格。随着佛教的不断传播这些风格与传入地的雕塑传统和审美要求相融合,使佛教造像呈现出不同的地域风貌。 ▌铜释迦牟尼佛坐像 ▌铜释迦牟尼佛坐像 ▌铜观音菩萨坐像 ▌鎏金铜绿度母坐像 ▌汉传佛造像 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造像艺术不断吸收、融汇中国古代艺术精华,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汉传佛教造像艺术。南北朝以后,汉传佛教造像逐渐脱离了古印度及中亚佛教造像风格的影响,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特点。北魏的“秀骨清像”、唐代的“雍容华贵”、宋代的“典雅秀美”等风格迥异的佛教造像,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创造力与融合力,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灿烂的篇章。 ▌善业泥佛像 ▌白石半跏思惟菩萨坐像 ▌彩绘木雕菩萨坐像 ▌鎏金铜观音菩萨坐像 ▌藏传佛造像 藏传佛教是佛教传入西藏地区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汇聚了佛教的显宗、密宗和西藏地区的苯教等内容,主要流传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内蒙古、山西、河北、辽宁等地区。在独特的地理环境中,藏传佛教造像艺术不仅融汇了克什米尔、东北印度、尼泊尔等外来文化,还将汉传佛教造像艺术的精华融入其中,形成了具有多元文化因素的造像风格,是中国古代佛教造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鎏金铜得银协巴坐像 ▌三彩菩萨坐像 金申先生主讲《汉传佛像鉴赏高级进阶班》因疫情延期,欢迎垂询。本期《收藏》微信责编 一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