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草纲目在线阅读(第88页)

 高山仙人掌 2020-03-23
∶大者为鹦 ,小者为鹦哥。则 义又取乎此。师旷谓之干皋,李 呼为陇客,《梵书》谓
之臊陀。
【集解】时珍曰∶鹦 有数种∶绿鹦 出陇蜀,而滇南、交广近海诸地尤多,大如乌鹊
,数百群飞,南人以为 食;红鹦 紫赤色,大亦如之;白鹦 出西洋、南番,大如母鸡;
五色鹦 出海外诸国,大于绿而小于白者,性尤慧利。俱丹 钩吻,长尾赤足,金睛深目,
上下目睑皆能眨动,舌如婴儿。其趾前后各二,异于众鸟。其性畏寒,即发颤如瘴而死,饲
以余甘子可解。或云∶摩其背则喑。或云∶雄者喙变丹,雌者喙黑不变。张思正《倦游录》
云“海中有黄鱼能化鹦 ”,此必又一种也。有秦吉了、鸟凤,皆能人言,并附于下∶
【附录】秦吉了 时珍曰∶即了哥也,《唐书》作结辽鸟,番音也。出岭南容、管、廉
、邕诸州峒中。大如 鹆,绀黑色。夹脑有黄肉冠,如人耳。丹 黄距,人舌人目,目下连
颈有深黄纹,顶尾有分缝。能效人言,音颇雄重。用熟鸡子和饭饲之。亦有白色者。
鸟凤 按范成大《虞衡志》云∶鸟凤出桂海左右两江峒中。大如喜鹊,绀碧色。项毛
似雄鸡,头上有冠。尾垂二弱骨,长一尺四五寸,至秒始有毛。其形略似凤。音声清越如笙
箫,能度小曲合宫商,又能为百鸟之音。彼处亦自难得。
\x鹦 肉\x
【气味】甘、咸,温,无毒。
【主治】食之,已虚嗽(汪颖)。
<目录>禽部第四十九卷
<篇名>禽之四
内容:(山禽类一十三种,附一种)
<目录>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四
<篇名>凤凰
内容:(《拾遗》)
【释名】瑞
时珍曰∶《禽经》云∶雄凤雌凰,亦曰瑞 。 者,百鸟偃伏也。羽虫三百六十,凤为
之长,故从鸟从凡。凡,总也。古作朋字,象形。凰者,美也,大也。
【集解】时珍曰∶凤,南方朱鸟也。按《韩诗外传》云∶凤之象,鸿前麟后,燕颔鸡
喙,蛇颈鱼尾,鹳颡鸳腮,龙纹龟背。羽备五采,高四五尺。翱翔四海,天下有道则见。
其翼若干,其声若箫。不啄生虫,不折生草。不群居,不侣行。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
非醴泉不饮。《山海经》云∶丹穴之山有鸟,状如鸡,五采而纹,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
则天下安宁。蔡衡云∶象凤有五∶赤多者凤,青多者鸾,黄多者 ,紫多者 ,白多者
鹄。又群书立名各异,文繁不录。按罗存斋《尔雅翼》云∶南恩州北甘山,壁立千仞,猿
狈不能至。凤凰巢其上,惟食虫鱼。遇大风雨飘堕其雏,小者犹如鹤,而足差短。
\x凤凰台\x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劳损积血,利血脉,安神。治惊邪,癫痫鸡痫,发热狂走,水磨服之(藏器)。
【发明】藏器曰∶凤凰脚下白物如石者,名凤凰台。凤虽灵鸟,时或来仪。候其栖止处
,掘土二三尺取之,状如圆石、白似卵者,是也。然凤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那复近地
而有台入土乎?正物有自然之理,不可晓也。今有凤处未必有竹,有竹处未必有凤,恐是麟
凤洲有之。如汉时所贡续弦胶,煎凤髓造成者,曷足怪哉?
时珍曰∶按《吕氏春秋》云∶流沙之西,丹山之南,有凤鸟之卵,沃民所食。则所产
之地不以为异也。续弦胶,《洞冥记》以为鸾血作成。故《雷公炮炙论》云∶断弦折剑,遇
鸾血而如初。陈氏以为凤髓所作,要皆诳言,不必深辩。
<目录>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四
<篇名>孔雀
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越鸟。
时珍曰∶孔,大也。李 呼为南客。《梵书》谓之摩由逻。
【集解】弘景曰∶出广、益诸州。方家罕用。
恭曰∶交广多有,剑南元无。
时珍曰∶按《南方异物志》云∶孔雀,交趾、雷、罗诸州甚多,生高山乔木之上。大
如雁,高三四尺,不减于鹤。细颈隆背,头戴三毛长寸许。数十群飞,栖游冈陵。晨则鸣
声相和,其声曰都护。雌者尾短无金翠。雄者三年尾尚小,五年乃长二三尺。夏则脱毛,
至春复生。自背至尾有圆纹,五色金翠,相绕如钱。自爱其尾,山栖必先择置尾之地。雨则
尾重不能高飞,南人因往捕之。或暗伺其过,生断其尾,以为方物。若回顾,则金翠顿减矣
。山人养其雏为媒。或探其卵,鸡伏出之,饲以猪肠、生菜之属。闻人拍手歌舞,则舞。其
性妒,见采服者必啄之。《北户录》云∶孔雀不匹,以音影相接而孕。或雌鸣下风,雄鸣上
风,亦孕。《冀越集》云∶孔雀虽有雌雄,将乳时登木哀鸣,蛇至即交,故其血、胆犹伤人
。《禽经》云“孔见蛇则宛而跃”者是矣。
\x肉\x
【气味】咸,凉,微毒。藏器曰∶无毒。
【主治】解药毒、蛊毒(《日华》)。
【发明】时珍曰∶按《纪闻》云∶山谷夷人多食之,或以为脯腊,味如鸡、 ,能解
百毒。人食其肉者,自后服药必不效,为其解毒也。又《续博物志》云,李卫公言∶鹅惊鬼
,孔雀辟恶, 厌火。
\x血\x
【主治】生饮,解蛊毒,良(《日华》)。
【发明】时珍曰∶熊太古言,孔雀与蛇交,故血、胆皆伤人;而《日华》及《异物志》
言,其血与首,能解大毒,似不相合。按孔雀之肉既能解毒,何血独伤人耶?盖亦犹雉与
蛇交时即有毒,而蛇伏蛰时即无毒之意耳。
\x屎\x
【气味】微寒。
【主治】女子带下,小便不利(《别录》)。治崩中带下,可敷恶疮(《日华》)。
\x尾\x
【气味】有毒。宗 曰∶不可入目,令人昏翳。
<目录>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四
<篇名>驼鸟
内容:(《拾遗》)
【释名】驼蹄鸡(《纲目》)、食火鸡(同上)、骨托禽。
时珍曰∶驼,象形。托亦驼字之讹。
【集解】藏器曰∶驼鸟如驼,生西戎。高宗永徽中,吐火罗献之。高七尺,足如橐驼,
鼓翅而行,日三百里,食铜铁也。
时珍曰∶此亦是鸟也,能食物所不能食者。按李延寿《后魏书》云∶波斯国有鸟,形
如驼,能飞不高,食草与肉,亦啖火,日行七百里。郭义恭《广志》云∶安息国贡大雀,雁
身驼蹄,苍色,举头高七八尺,张翅丈余,食大麦,其卵如瓮,其名驼鸟。刘郁《西使记》
云∶富浪有大鸟,驼蹄,高丈余,食火炭,卵大如升。费信《星槎胜览》云∶竹步国、阿丹
国俱出驼蹄鸡,高者六七尺,其蹄如驼。彭乘《墨客挥犀》云∶骨托禽出河州,状如雕,高
三尺余,其名自呼,能食铁石。宋祁《唐书》云∶开元初,康国贡驼鸟卵。郑晓《吾学编》
云∶洪武初,三佛齐国贡火鸡,大于鹤,长三四尺,颈、足亦似鹤,锐嘴软红冠,毛色如青
羊,足二指,利爪,能伤人腹致死,食火炭。诸书所记稍有不同,实皆一物也。
\x屎\x
【气味】无毒。
【主治】人误吞铁石入腹,食之立消(藏器)。
<目录>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四
<篇名>鹰
内容:(《别录》中品)
【释名】角鹰(《纲目》)、 鸠。
时珍曰∶鹰以膺击,故谓之鹰。其顶有毛角,故曰角鹰。其性爽猛,故曰 鸠。昔少
氏以鸟名官,有祝鸠、 鸠、鹘鸠、雎鸠、 鸠五氏。盖鹰与鸠同气禅化,故得称鸠也。《禽
经》云∶小而鸷者皆曰隼,大而鸷者皆曰鸠。是矣。《尔雅翼》云∶在北为鹰,在南为鹞。
一云大为鹰,小为鹞。《梵书》谓之嘶那夜。
【集解】时珍曰∶鹰出辽海者上,北地及东北胡者次之。北人多取雏养之,南人八九
月以媒取之。乃鸟之疏暴者。有雉鹰、兔鹰,其类以季夏之月习击,孟秋之月祭鸟。隋魏彦
深《鹰赋》颇详,其略云∶资金方之猛气,擅火德之炎精。指重十字,尾贵合卢。嘴同钩利
,脚等荆枯。或白如散花,或黑如点漆。大纹若锦,细斑似缬。身重若金,爪刚如铁。毛衣
屡改,厥色无常。寅生酉就,总号为黄。二周作 ,三岁成苍。雌则体大,雄则形小。察之
为易,调之实难。姜以取热,酒以排寒。生于窟者好眠,巢于木者常立。双 长者起迟,六
翮短者飞急。
\x肉\x
【气味】缺
【主治】食之治野狐邪魅(藏器)。
\x头\x
【主治】五痔,烧灰饮服(《药性》)。治痔 ,烧灰,入麝香少许,酥酒服之。治
头风眩晕,一枚烧灰,酒服(时珍。出王右军法帖,及温隐居《海上方》)。
【附方】新一。
头目虚晕 车风一个(即鹰头也,去毛,焙),川芎一两,为末。酒服三钱。(《选奇》)
\x嘴及爪\x
【主治】五痔狐魅,烧灰水服(藏器)。
\x睛\x
【主治】和乳汁研之,日三注眼中,三日见碧霄中物,忌烟熏(《药性》)。
\x骨\x
【主治】伤损接骨。烧灰,每服二钱,酒服。随病上、下,食前、食后(时珍)。
\x毛\x
【主治】断酒。水煮汁饮,即止酒也(《千金》)。
\x屎白\x
【气味】微寒,有小毒。
【主治】伤挞灭痕(《别录》)。烧灰酒服,治中恶(《药性》)。烧灰,酒服方寸匕,主
恶酒,勿令饮人知(苏恭)。消虚积,杀劳虫,去面 (时珍)。
【发明】弘景曰∶单用不能灭瘢。须合僵蚕、衣鱼之属为膏,乃效。
【附方】旧二,新四。
奶癖∶寇曰∶凡小儿胁下硬如有物,乃俗名奶癖者也。只服温脾化积丸药,不可转泻。
用黄鹰屎白一钱,密陀僧一两,舶上硫黄一分,丁香二十一个,为末。每服一字,三岁以上
半钱,用乳汁或白面汤调下。并不转泄,一复时取下青黑物。后服补药∶以醋石榴皮(炙黑)
半两, 一分,木香一分,麝香半钱,为末。每服一字,薄酒调下,连吃二服。面 ∶鹰
屎白二分,胡粉一分,蜜和敷之。(《外台》)
灭痕∶《千金》∶用鹰屎白和人精敷,日三。《圣惠》∶用鹰屎二两,僵蚕一两半,为末
,蜜和敷。《总录》∶用鹰屎白、白附子各一两,为末,醋和敷,日三五次,痕灭止。
食哽∶鹰粪烧灰,水服方寸匕。(《外台》)
<目录>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四
<篇名>雕
内容:(音凋。《纲目》)
【释名】鹫(音就。《山海经》)、 (《说文》。音团)。
时珍曰∶《禽经》云∶鹰以膺之,鹘以猾之,隼以尹之,雕以周之,鹫以就之, 以
搏之。皆言其击搏之异也。《梵书》谓之揭罗 。
【集解】时珍曰∶雕似鹰而大,尾长翅短,土黄色,鸷悍多力,盘旋空中,无细不睹。
皂雕即鹫也,出北地,色皂。青雕出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羌鹫出西南夷,黄头赤目,
五色皆备。雕类能搏鸿鹄、獐鹿、犬豕。又有虎鹰,翼广丈余,能搏虎也。鹰、雕虽鸷而畏
燕子,物无大小也。其翮可为箭羽。刘郁《西使记》云∶皂雕一产三卵者,内有一卵化犬。
短毛灰色,与犬无异,但尾背有羽毛数茎耳。随母影而走,所逐无不获者,谓之鹰背狗。
\x骨\x
【气味】缺。
【主治】折伤断骨。烧灰,每服二钱,酒下,在上食后,在下食前,骨即接如初(时珍
。出《接骨方》)。
【发明】时珍曰∶鹰、鹗、雕骨,皆能接骨。盖鸷鸟之力在骨,故以骨治骨,从其类也
\x屎\x
【主治】诸鸟兽骨鲠。烧灰,酒服方寸匕(时珍。出《外台秘要》)。
<目录>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四
<篇名>鹗
内容:(《纲目》)
【释名】鱼鹰(《禽经》)、雕鸡(《诗疏》)、睢鸠(《周南》)、王睢(音疽)、沸波(《
淮南子》)、下窟乌。
时珍曰∶鹗状可愕,故谓之鹗。其视睢健,故谓之睢。能入穴取食,故谓之下窟乌。翱
翔水上,扇鱼令出,故曰沸波。《禽经》云∶王睢,鱼鹰也。尾上白者名白 。
【集解】时珍曰∶鹗,雕类也。似鹰而土黄色,深目好峙。雄雌相得,鸷而有别,交则
双翔,别则异处。能翱翔水上捕鱼食,江表人呼为食鱼鹰。亦啖蛇。《诗》云∶关关睢鸠,
在河之洲。即此。其肉腥恶,不可食。陆玑以为鹫,扬雄以为白 ,黄氏以为杜鹃,皆误
矣。《禽经》云∶鸠生三子,一为鹗鸠。尸鸠也。杜预以王睢为尸鸠,或以此也。
\x骨\x
【主治】接骨(时珍)。
【附方】新一。
接骨∶用下窟乌(即鹗也),取骨烧存性,以古铜钱一个, 红醋淬七次,为末等分。
酒服一钱,不可过多。病在下空心,在上食后服,极有效验。须先夹缚定,乃服此。(唐·蔺
道人方)
\x嘴\x
【主治】蛇咬。烧存性研末,一半酒服,一半涂之(时珍)。
<目录>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四
<篇名>鸱
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雀鹰(《诗疏》)、鸢(《诗经》)、 (音淫)、隼(本作 。音笋)、鹞。
时珍曰∶鸱、鸢二字,篆文象形。一云∶鸱,其声也。鸢,攫物如射也。隼,击物准也
。鹞,目击遥也。《诗疏》云∶隼有数种,通称为鹞。雀鹰,春化布谷。《尔雅》谓之茅鸱
,齐人谓之击正,或谓之题肩。《尔雅》云∶ ,负雀也。《梵书》谓之阿黎耶。
【集解】弘景曰∶鸱,即俗呼老鸱者。又有雕、鹗,并相似而大。
时珍曰∶鸱似鹰而稍小,其尾如舵,极善高翔,专捉鸡、雀。鸱类有数种。按∶《禽经
》云∶善抟者曰鹗,窃玄者曰雕, 曰 ,骨曰鹘,了曰鹞,展曰 ,夺曰 。又云∶鹘生
三子,一为鸱。鹘,小于鸱而最猛捷,能击鸠、鸽,亦名鹬子,一名笼脱。 ,色青,向风
展翅迅摇,搏捕鸟雀,鸣则大风,一名晨风。 ,小于 ,其 上下,亦取鸟雀如攘掇也,
一名鹬子。又《月令》∶二月鹰化为鸠,七月鸠化为鹰。《列子》云∶鹞为 , 为布谷,布
谷复为鹞。皆指此属也。隼鹘虽鸷而有义,故曰鹰不击伏,隼不击胎。鹘握鸠而自暖,乃至
旦而见释,此皆杀中有仁也。
\x鸱头\x
【修治】弘景曰∶虽不限雌雄,雄者当胜。用须微炙,不用蠹者。古方治头面方有鸱头
酒。
【气味】咸,平,无毒。时珍曰∶按段成式云∶唐肃宗张后专权,每进酒置鸱脑于内
,云令人久醉健忘。则鸱头亦有微毒矣。
【主治】头风目眩颠倒,痫疾(《别录》)。
【附方】旧一,新一。
癫痫螈 ∶飞鸱头三枚,铅丹一斤,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酒服三丸,日三次。(《千
金方》)
旋风眩冒∶鸱头丸,用鸱头一枚(炒黄),真 茹、白术各一两,川椒半两(微炒去汁),
为末,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温酒下二十丸。(《圣惠》)
\x肉\x
【气味】缺。
【主治】食之,治癫痫(孟诜)。食之,消鸡肉、鹌鹑成积(时珍)。
\x骨\x
【主治】鼻衄不止。取老鸱翅关大骨,微炙研末,吹之(时珍。出《圣济总录》)。
<目录>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四
<篇名>鸱鸺
内容:(《拾遗》)
【释名】角鸱(《说文》)、怪鸱(《尔雅》)、 (音丸)、老兔(《尔雅》)、钩 (音格)、
KT (音忌欺)、毂辘鹰(蜀人所呼)、呼 鹰(楚人所呼)、夜食鹰(吴人所呼)。
时珍曰∶其状似鸱而有毛角,故曰鸱,曰角。曰 , 字象鸟头目有角形也。老兔,象
头目形。鸺、怪,皆不祥也。钩 、毂辘、呼
【集解】藏器曰∶钩 ,即《尔雅》 KT 也,江东呼为钩 。其状似鸱有角,怪鸟
也。
夜飞昼伏,入城城空,入室室空。常在一处则无害。若闻其声如笑者,宜速去之。北土有训
狐,二物相似,各有其类。训狐声呼其名,两目如猫儿,大于鸲鹆,作笑声,当有人死。又
有鸺 ,亦是其类,微小而黄,夜能入人家,拾人手爪,知人吉凶。有人获之,嗉中犹有爪
甲。故除爪甲者,埋之户内,为此也。
时珍曰∶此物有二种∶鸱鸺大如鸱鹰,黄黑斑色,头目如猫,有毛角两耳。昼伏夜出,
鸣则雌雄相唤,其声如老人,初若呼,后若笑,所至多不祥。《庄子》云∶鸱鸺夜拾蚤,察
毫末,昼出 目而不见丘山。何承天纂文云∶鸱鸺白日不见人,夜能拾蚤虱。俗讹蚤为人爪,
妄矣。一种鸺 ,大如鸲鹆,毛色如鹞,头目亦如猫。鸣则后窍应之,其声连转,如云休留
休留,故名曰鸺 。江东呼为车载板,楚人呼为快扛鸟,蜀人呼为春哥儿,皆言其鸣主有人
死也,试之亦验。《说文》谓之 (音爵),言其小也。藏器所谓训狐者,乃 也;所谓鸺
者,乃鸱鸺之小者也。并误矣。《周礼》 蔟氏掌覆夭鸟之巢,以方书十日之号,十二支之
号,十二月之号,十二岁之号,二十有八宿之号,悬其巢则去。《续博物志》云∶鸺 、鹳、
鹊,其抱以聒。
\x肉\x
【气味】缺。
【主治】疟疾。用一只,去毛肠,油炸食之(时珍。出《阴宪副方》)。
【附方】新一。
风虚眩晕∶大头鹰闭杀去毛,煮食;以骨烧存性,酒服。(《便民食疗》)
\x肝\x
【主治】入法术家用(时珍)。
<目录>禽部第四十九卷
<篇名>禽之四
内容:(《拾遗》)
【释名】枭鸱(音娇)、土枭(《尔雅》)、山 (晋灼)、鸡 (《十六国史》)、 (《汉
书》)、训狐
时珍曰∶ 、枭、训狐,其声也。 ,其色如服色也。俚人讹训狐为幸胡者,是也。鸱
与,二物也。周公合而咏之,后人遂以鸱 为一鸟,误矣。 字《韵书》无考,当作匈拥
切。 魂,流离,言其不祥也。吴球方作逐魂。枭长则食母,故古人夏至磔之,而其字从鸟
首在木上。
【集解】藏器曰∶ 即枭也,一名 ,吴人呼为 魂,恶声鸟也。贾谊云∶ 似 ,其
实一物也,入室主人当去。此鸟盛午不见物,夜则飞行,常入人家捕鼠食。《周礼》 蔟氏
掌覆夭
时珍曰∶ 、 、鸺 、枭,皆恶鸟也,说者往往混注。贾谊谓 似 ,藏器谓 与训
狐为二物,许慎、张华谓 、鸺 为一物,王逸谓 即训狐,陈正敏谓枭为伯劳,宗懔谓
土枭为鸲鹆,各执一说。今通考据,并咨询野人,则 、枭、 、训狐,一物也。鸺 ,一
物也。藏器所谓训狐之状者,鸺 也。 ,即今俗所呼幸胡者是也,处处山林时有之。少美
好而长丑恶,状如母鸡,有斑纹,头如鸲鹆,目如猫目,其名自呼,好食桑椹。古人多食之,
故《礼》云,不食 胖,谓胁侧薄弱也。《庄子》云∶见弹而求 炙。《前凉录》云∶张天锡
言,北方美物,桑椹甘香,鸡 革飨。皆指此物也。按《巴蜀异物志》云∶ 如小鸡,体有
文色,土俗因名之。不能远飞,行不出域。盛弘之《荆州记》云∶巫县有鸟如雌鸡,其名为
。楚人谓之 。陆玑《诗疏》云∶ 大如
美,可为羹 、炙食。刘恂《岭表录异》云∶北方枭鸣,人以为怪。南中昼夜飞鸣,与乌、
鹊无异。桂林人家家罗取,使捕鼠,以为胜狸也。合诸说观之,则 、 、训狐之为一物明
矣。又按郭义恭《广志》云∶ ,楚鸠所生也,不能滋乳,如骡、KT 焉。然枭长则食
母,是自能孳乳矣,抑所食者即鸠耶?《淮南万毕术》云∶甑瓦投之,能止枭鸣。性相胜也。
\x肉\x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鼠 ,炙食之(藏器)。
【附方】新二。
风痫∶考《宝鉴》第九卷名神应丹。惺神散,(《医方大成》下
噎食∶取 鸟未生毛者一对,用黄泥固济, 存性为末。每服一匙,以温酒服。(《寿
域神方》)
\x头\x
【主治】痘疮黑陷。用腊月者一二枚,烧灰,酒服之,当起(时珍。出云歧子《保命集》)。
\x目\x
【主治】吞之,令人夜见鬼物(藏器)。
<目录>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四
<篇名>鸩
内容:(音沉去声。《别录》下品)
【校正】自有名未用移入此。
【释名】 日(与运日同。《别录》)、同力鸟(陶弘景)。
【集解】《别录》曰∶鸩生南海。
弘景曰∶鸩与 日是两种。鸩鸟状如孔雀,五色杂斑,高硕,黑颈赤喙,出广之深山中。
日,状如黑伧鸡,作声似云同力,故江东人呼为同力鸟。并啖蛇,人误食其肉立死,并疗
蛇毒。昔人用鸩毛为毒酒,故名鸩酒,顷不复尔。又海中有物赤色,状如龙,名海姜,亦有
大毒,甚于鸩羽。
恭曰∶鸠鸟商州以南江岭间大有,人皆谙识,其肉腥有毒不堪啖。
云羽画酒杀人,亦是浪证。按玉篇引郭璞云∶鸩大如雕,长颈赤喙,食蛇。《说文》《广
雅》《淮南子》皆以鸩为 日。交广人亦云 日即鸩,一名同力鸟,更无如孔雀者。陶为人
所诳也。
时珍曰∶按《尔雅翼》云∶鸩似鹰而大,状如 ,紫黑色,赤喙黑目,颈长七八寸。雄
名运日,雌名阴谐。运日鸣则晴,阴谐鸣则雨。食蛇及橡实。知木石有蛇,即为禹步以禁之,
须臾木倒石崩而蛇出也。蛇入口即烂。其屎溺着石,石皆黄烂。饮水处,百虫吸之皆死。惟
得犀角即解其毒。又杨廉夫《铁崖集》云∶鸩出蕲州黄梅山中,状类训狐,声如击腰鼓。巢
于大木之颠,
\x毛\x
【气味】有大毒。入五脏,烂杀人(《别录》)。
\x喙\x
【主治】带之,杀蝮蛇毒(《别录》。
时珍曰∶蛇中人,刮末涂之,登时愈也)。
<目录>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四
<篇名>姑获鸟
内容:(《拾遗》)
【释名】乳母鸟(《玄中记》)、夜行游女(同)、天帝少女(同)、无辜鸟(同)、隐飞(《玄
中记》)、鬼鸟(《拾遗》)、
时珍曰∶昔人言此鸟产妇所化,阴慝为妖,故有诸名。
【集解】藏器曰∶姑获能收人魂魄。《玄中记》云∶姑获鸟,鬼神类也。衣毛为飞鸟,
脱毛为女人。云是产妇死后化作,故胸前有两乳,喜取人子养为己子。凡有小儿家,不可夜
露衣物。此鸟夜飞,以血点之为志。儿辄病惊痫及疳疾,谓之无辜疳也。荆州多有之。亦谓
之鬼鸟。《周礼》庭氏“以救日之弓,救月之矢,射夭鸟”,即此也。
时珍曰∶此鸟纯雌无雄,七八月夜飞,害人尤毒也。
<目录>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四
<篇名>治鸟
内容:(《纲目》)
【集解】时珍曰∶按干宝《搜神记》云∶越地深山有治鸟,大如鸠,青色。穿树作窠,
大如五六升器,口径数寸,饰以土垩,赤白相间,状如射侯。伐木者见此树即避之,犯之则
能役虎害人,烧人庐舍。白日见之,鸟形也;夜闻其鸣,鸟声也;时或作人形,长三尺,入
涧中取蟹,就人间火炙食,山人谓之越祝之祖。又段成式《酉阳杂俎》云∶俗说昔有人遇洪
水,食都树皮,饿死化为此物。居树根者为猪都,居树中者为人都,居树尾者为鸟都。鸟都
左胁下有镜印,阔二寸一分。南人食其窠,味如木芝也。窃谓兽有山都、山 、木客,而鸟
亦有治鸟、山萧、木客鸟。此皆戾气所赋,同受而异形者欤与?今附于下∶
【附录】木客鸟 时珍曰∶按《异物志》云∶木客鸟,大如鹊,千百为群,飞集有度。
俗呼黄白色有翼有绶,飞独高者为君、长,居前正赤者为五伯,正黑者为铃下,缃色杂赤者
为功曹,左胁有白带者为主簿,各有章色。庐陵郡东有之。
独足鸟 一名山萧鸟。《广州志》云∶独足鸟,闽广有之。大如鹄,其色苍,其声自呼。
《临海异物志》云∶独足,文身赤口,昼伏夜飞,或时昼出,群鸟噪之。惟食虫豸,不食稻
粱。声如人啸,将雨转鸣。即孔子所谓一足之鸟,商羊者也。《山海经》云∶ 次之山,有
鸟状如枭,人面而一足,名曰橐蜚(

精也,似雁,一足黄色,毁之杀人。
\x窠表\x
【主治】作履屉,治香港脚(时珍。出《酉阳杂俎》)。
<目录>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四
<篇名>鬼车鸟
内容:(《拾遗》)
【释名】鬼鸟(《拾遗》)、九头鸟(同上)、苍 (《白泽图》)、奇 。时珍曰∶鬼车,
妖鸟也,取周易载鬼一车之义。似
【集解】藏器曰∶鬼车,晦瞑则飞鸣,能入人家,收人魂气。相传此鸟昔有十首,犬啮
其一,犹余九首。其一常滴血,血着人家则凶。荆楚人夜闻其飞鸣,但灭灯、打门、捩狗耳
以厌之,言其畏狗也。《白泽图》苍 有九首,及孔子与子夏见奇 九首,皆此物也。《荆楚
岁时记》以
时珍曰∶鬼车状如鸺 ,而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了,见火光辄堕。按∶刘恂《岭表录
异》云∶鬼车出秦中,而岭外尤多。春夏之交,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声如刀车鸣。爱入
人家,铄人魂气。血滴之家,必有凶咎。《便民图纂》云∶冬月鬼车夜飞,鸣声自北而南,
谓之出巢,主雨;自南而北,谓之归巢,主晴。周密《齐东野语》云∶宋·李寿翁守长沙,
曾捕得此鸟。状类野凫,赤色,身圆如箕。十颈环簇,有九头,其一独无而滴鲜血。每颈两
翼,飞则霍霍并进。又周汉公主病,此鸟飞至砧石即薨。呜呼!怪气所钟,妖异如此,不可
不知。
<目录>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四
<篇名>诸鸟有毒
内容:(《拾遗》
凡鸟自死目不闭,自死足不伸,白鸟玄首,玄鸟白首,三足,四距,六指,四翼,异形
异色,并不可食,食之杀人。
<目录>
<篇名>兽部第五十卷
内容:李时珍曰∶兽者四足而毛之总称,地产也。豢养者谓之畜,《素问》曰“五畜为益”是
矣。周制庖人供六畜(马、牛、鸡、羊、犬、豕)。六兽(麋、鹿、野狼、麇、免、野豕也)。
辨其死
生鲜 之物。兽人辨其名物。凡祭祀宾客,供其死兽生兽。皮毛筋骨,人于玉府。冥氏攻猛
兽,穴氏攻蛰兽。呜呼!圣人之于养生事死、辨物用物之道,可谓慎且备矣。后世如黄羊黄
鼠,今为御供; 尾貂皮,盛为时用。山獭之异,狗宝之功,皆服食所须,而典籍失载。
羊之问,宣父独知; 鼠之对,终军能究。地生之羊,彭侯之肉,非博雅君子,孰能别之?
况物之性理万殊,人之用舍宜慎,盖不但多识其名而已也。于是集诸兽之可供膳食、药物、
服器者为兽类,凡八十六种,分为五类∶曰畜,曰兽,曰鼠,曰寓(《尔雅》释兽有鼠属、
寓属。邢 注曰∶猴类渐肖于人,寄寓山林,故曰寓属),曰怪(旧本兽部三品,共五十八
种。今并入五种,移一种入鳞部,一种入禽部,自虫部移入三种)。《神农本草经》一十五种
(梁陶弘景注) 《名医别录》一十一种(梁陶弘景注) 唐本草八种(唐苏恭) 《本草
拾遗》一十六种(唐陈藏器) 《炮炙论》一种(刘宋雷 ) 《蜀本草》一种(蜀韩保升)
《开宝本草》四种(宋马志) 《嘉 本草》一种(宋掌禹锡) 《图经本草》一种(宋苏
颂) 《证类本草》一种(宋唐慎微) 《本草衍义》一种(宋寇宗 ) 《日用本草》一
种(元吴瑞) 《食物本草》一种(明汪颖)
二十三种(明李时珍)
【附注】魏李当之《药录》 《吴普本草》 宋雷 《炮炙》 齐徐之才《药对》 唐
甄权《药性》 孙思邈《千金》 唐李 《海药》 杨损之《删繁》 萧炳《四声》 唐孟
诜《
王好古《汤液》 元朱震亨《补遗》 明汪机《会编》 王纶《集要》 陈嘉谟《蒙诠》
<目录>兽部第五十卷
<篇名>兽之一
内容:(畜类二十八种)
<目录>兽部第五十卷\兽之一
<篇名>豕
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猪(《本经》)、豚(同上)、 (音加)、彘(音滞)、 (音坟)。
时珍曰∶按许氏《说文》云∶豕字象毛足而后有尾形。林氏《小说》云∶豕食不洁,故
谓之豕。坎为豕,水畜而性趋下喜秽也。牡曰 ,曰牙;牝曰彘,曰 (音巴),曰KT (音
娄)。牡去势曰 。四蹄白曰 。猪高五尺曰 (音厄)。豕之子,曰猪,曰豚,曰 (音斛)。
一子曰特,二子曰师,三子曰 ,末子曰么。生三月曰 ,六月曰 。何承天纂文云∶梁州

颂曰∶按∶扬雄《方言》曰∶燕朝鲜之间谓猪为 ,关东西谓之彘,或曰豕,南楚曰 ,
吴扬之间曰猪子,其实一种也。《礼记》谓之刚鬣,崔豹《古今注》谓之参军。
【集解】颂曰∶凡猪骨细,少筋多膏,大者有重百余斤。食物至寡,故人畜养之,甚易
生息。时珍曰;猪天下畜之,而各有不同。生青兖徐淮者耳大,生燕冀者皮浓,生梁雍者足
短,生辽东者头白,生豫州者 短,生江南者耳小(谓之江猪),生岭南者白而极肥。猪孕

月而生,在畜属水,在卦属坎,在禽应室星。
\x 猪肉\x
【气味】酸,冷,无毒。 凡猪肉∶苦,微寒,有小毒。
江猪肉∶酸,平,有小毒。 豚肉∶辛,平,有小毒。
《别录》曰∶ 猪肉治狂病。凡猪肉能闭血脉,弱筋骨,虚人肌,不可久食,病患金疮
者尤甚。
思邈曰∶凡猪肉久食,令人少子精,发宿病。豚肉久食,令人遍体筋肉碎痛乏气。鼎曰∶
江猪多食,令人体重;作脯,少有腥气。
诜曰∶久食杀药,动风发疾。伤寒疟痢痰痼痔漏诸疾,食之必再发。
时珍曰∶北猪味薄,煮之汁清;南猪味浓,煮之汁浓,毒尤甚。入药用纯黑 猪。凡白
猪、花猪、 猪、牝猪、病猪;黄膘猪、米猪,并不可食。黄膘煮之汁黄,米猪肉中有米。
《说文》“豕食于星下则生息米”,《周礼》“豕盲视而交睫者星”,皆指此也。反乌梅、桔梗、
黄连、胡黄连(犯之令人泻利)及苍耳(令人动风)。合生姜食,生面 发风;合荞麦食,
落毛
发,患风病;合葵菜食,少气;合百花菜、吴茱萸食,发痔疾;合胡荽食,烂人脐;合牛肉
食,生虫;合羊肝、鸡子、鲫鱼、豆黄食,滞气;合龟、鳖肉食,伤人。凡煮猪肉,得皂荚
子、桑白皮、高良姜、黄蜡,不发风气;得旧篱篾,易熟也。
【主治】疗狂病久不愈(《别录》)。压丹石,解热毒,
补肾气虚竭(《千金》)。疗水银风,并中土坑恶气(《日华》)。
【发明】时珍曰∶按钱乙治小儿疳病麝香丸,以猪胆和丸,猪肝汤服。疳渴者,以猪肉
汤或
弘景曰∶猪为用最多,惟肉不宜多食,令人暴肥,盖虚肌所致也。
震亨曰∶猪肉补气,世俗以为补阴误矣,惟补阳尔。今之虚损者,不在阳而在阴。以肉
补阴,是以火济水。盖肉性入胃便作湿热,热生痰,痰生则气不降而诸证作矣。谚云∶猪不
姜,食之发大风,中年气血衰,面发黑 也。
韩 曰∶凡肉有补,惟猪肉无补,人习之化也。
【附方】旧五,新十五。
噤口痢疾∶腊肉脯,煨熟食之,妙。(李楼《奇方》)
小儿刮肠痢疾,噤口闭目至重者∶精猪肉一两,薄切炙香,以腻粉末半钱,铺上令食,
或置鼻头闻香,自然要食也。(《活幼口议》)
上气咳嗽烦满气喘∶用猪肉切作 子,猪脂煎熟食之。(《心镜》)
浮肿胀满不食心闷∶用猪脊肉一双,切作生以蒜、薤食之。(《心镜》)
身肿攻心∶用生猪肉以浆水洗,压干切脍,蒜、薤啖之,一日二次,下气去风,乃外国
方也。(张文仲方)
破伤风肿∶新杀猪肉,乘热割片,贴患处。连换三片,其肿立消。(《简便》)
白虎风病∶用猪肉三串,以大麻子一合,酒半盏相和,口含 上。将肉擘向病处,咒曰∶
相州张如意、张得兴,是汝白虎本师,急出。乃安肉于床下,瘥则送于路,神验。(《近效》)
风狂歌笑,行走不休∶用 猪肉一斤,煮熟切脍,和酱、醋食。或羹粥炒,任服之。(《食
医心镜》)
解丹石毒,发热困笃∶用肥猪肉五斤,葱、薤各半斤,煮食或作 食。必腹鸣毒下,以
水淘之得石,沙石尽则
解钟乳毒,下利不止∶食猪肉则愈。(《千金翼》)
服石英法∶白石英一大两,袋盛,水三斗,煎四升,去石,以猪肉一斤细切,椒葱盐豉
煮食。十日一作。(《外台》)
伤损不食∶凡打扑伤损,三五日水食不入口。用生猪肉二大钱,打烂,温水洗去血水,
再擂烂,以阴阳汤打和。以半钱用鸡毛送入咽内,却以阴阳汤灌下之。其食虫闻香拱开瘀血
而上,胸中自然开解。此乃损血凝聚心间,虫食血饱,他物虫不来探故也。谓之骗通之法。
(邵氏)
打伤青肿∶炙猪肉热拓之。(《千金》)
小儿重舌∶取三家屠肉,切指大,摩舌上,儿立啼。(《千金方》)
小儿痘疮∶猪肉煮汁洗之。(谭氏方)
小儿火丹∶猪肉切片贴之。
漆疮作痒∶宜啖猪肉,嚼 谷涂之。(《千金》)
男女阴蚀∶肥猪肉煮汁洗,不过二十斤瘥。(《千金方》)
山行辟蛭∶山水中,草木上,有石蛭,着人足,则穿肌入肉中,害人。但以腊猪膏和盐
涂足胫趾,即不着人也。(《千金方》)
竹刺入肉∶多年熏肉,切片包裹之,即出。(《救急方》)
猪头肉(以下并用 猪者良, 猪亦可)。
【气味】有毒。时珍曰∶按∶《生生编》云∶猪肉毒惟在首,故有病
【主治】寒热五癃鬼毒(《千金》)。同五味煮食,补虚乏气力,去惊痫五痔,下丹石,
亦发风气(《食疗》)。
腊猪头∶烧灰,治鱼脐疮。
【发明】时珍曰∶按《名医录》云∶学究任道病体疮肿黑,状狭而长。北医王通曰∶此
鱼脐疮也。一因风毒蕴结,二因气血凝滞,三因误食人汗而然。乃以一异散敷之,日数易而
愈。恳求其方。曰∶但雪玄一味耳。任遍访四方无知之者。有名医郝允曰∶《圣惠方》治此,
用腊猪头烧灰,鸡卵白调敷,即此也。又《图纂》云∶五月戊辰日,以猪头祀灶,所求如意;
以腊猪耳悬梁上,令人丰足,此亦厌禳之
\x项肉\x
俗名槽头肉,肥脆,能动风。
【主治】酒积,面黄腹胀。以一两切如泥,合甘遂末一钱作丸,纸裹煨香食之,酒下。
当利出酒布袋也(时珍。出《普济》)。
\x脂膏\x
【修治】时珍曰∶凡凝者为肪为脂,释者为膏为油,腊月炼净收用。
恭曰∶十二月上亥日,取入新瓶,埋亥地百日用之,名 脂。每升入鸡子白十四枚,更
良。
【气味】甘,微寒,无毒。反乌梅、梅子。
【主治】煎膏药,解斑蝥、芫青毒(《别录》)。解地胆、亭长、野葛、硫黄毒、诸肝毒,
利肠胃,通小便,除五疸水肿,生毛发(时珍)。破冷结,散宿血(孙思邈)。利血脉,散风
热,润肺。入膏药,主诸疮(苏颂)。杀虫,治皮肤风,涂恶疮(《日华》)。治痈疽(苏恭)。
悦皮肤。作手膏,不皲裂(陶弘景)。胎产衣不下,以酒多服,佳(徐之才)。 膏∶生发悦
面(《别录》)。
【附方】旧八,新二十五。
伤寒时气∶猪膏如弹丸,温水化服,日三次。(《肘后方》)
五种疸疾∶黄胆、谷疸、酒疸、黑疸、女劳疸,黄汗如黄柏汁。用猪脂一斤,温热服,
日三,当利乃愈。(《肘后方》)
赤白带下∶炼猪脂三合,酒五合,煎沸顿服。(《千金方》)
小便不通∶猪脂一斤,水二升,煎三沸,饮之立通。(《千金方》)
关格闭塞∶猪脂、姜汁各二升,微火煎至二升,
下酒五合,和煎分服。(《千金》)
痘疮便秘四五日∶用肥猪膘一块,水煮熟,切如豆大,与食。自然脏腑滋润,痂 易落,
无损于儿。(陈文中方)
卒中五尸∶仲景用猪脂一鸡子,苦酒一升,煮沸灌之。(《肘后方》)
中诸肝毒∶猪膏顿服一升。(《千金方》)
食发成症∶心腹作痛,咽间如有虫上下,嗜食与油者是也。用猪脂二升,酒三升,煮三
沸服,日三次。同上
上气咳嗽猪肪四两,煮百沸以来,切,和酱、醋食之。(《心镜》)
肺热暴喑∶猪脂油一斤炼过,入白蜜一斤,再炼少顷,滤净冷定。不时挑服一匙,即愈。
无疾常服,亦润肺。(万氏方)
小儿噤风∶小儿百日内风噤,口中有物如蜗牛,或如黄头白虫者。薄猪肪擦之即消。(《圣
惠方》)
小儿蛔病羸瘦∶猪膏服之。(《千金方》)
产后虚汗∶猪膏、姜汁、白蜜各一升,酒五合,煎五上五下。每服方寸匕。(《千金翼》)
胞衣不下∶猪脂一两,水一盏,煎五七沸,服之当下。(《圣惠方》)
吹奶寒热∶用猪肪冷水浸拓,热即易之,立效。(《子母秘录》)
发落不生∶以酢泔洗净,布揩令热。以腊猪脂,入细研铁上生衣,煮三沸,涂之,遍生。

冬月唇裂∶炼过猪脂,日日涂之。(《十便良方》)
热毒攻手,肿痛欲脱∶猪膏和羊屎涂之。(《外台》)
手足皴破∶猪脂着热酒中洗之。(《千金方》)
代指疼痛∶猪膏和白 土敷之。(《肘后方》)
口疮塞咽∶用猪膏、白蜜各一斤,黄连末一两,合煎取汁熬稠。每含如半枣许,日四五。
夜二(《千金》)
疥疮有虫∶猪膏煎芫花,涂之。(《肘后》)
鼠 瘰 ∶用猪膏淹生地黄,煎六七沸,涂之。(《千金》)
漏疮不合∶以纸 粘腊猪脂纳疮中,日五夜三。(《千金翼》)
漆疮作痒∶猪膏频涂之。(《千金》)
咽喉骨鲠∶吞脂膏一团。不瘥更吞之。(《千金方》)
身面疣目∶以猪脂揩之,令血出少许,神验不可加。(《千金》)
误吞针钉∶猪脂多食令饱,自然裹出。(《普济方》)
杂物入目∶猪脂煮取水面如油者,仰卧去枕点鼻中。不过数度,与物俱
蜈蚣入耳∶炙猪肪肉令香,掩耳自出。(《梅师》)
虫蚁入耳∶(方法同上)。
发背发乳∶猪脂切片,冷水浸贴。日易四五十片,甚妙。(《急救方》)
\x脑\x
【气味】甘,寒,有毒。时珍曰∶《礼记》云∶食豚去脑。《孙真人食忌》云∶猪脑损男
子阳道,临房不能行事。酒后尤不可食。《延寿书》云∶今人以盐酒食猪脑,是自引贼也。
【主治】风眩脑鸣,冻疮(《别录》)。主痈肿,涂纸上贴之,干则易。治手足皲裂出血,
以酒化洗,并涂之(时珍)。
【附方】新一。
喉痹已破疮口痛者∶猪脑髓蒸熟,入姜、醋吃之,即愈。(《普济方》)
\x髓\x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扑损恶疮(颂)。涂小儿解颅、头疮,及脐肿、眉疮、 疥。服之,补骨髓,
益虚劳
【发明】时珍曰∶按丹溪治虚损补阴丸,多用猪脊髓和丸。取其通肾命,以骨入骨,以
髓补髓也。
【附方】新七。
骨蒸劳伤∶猪脊髓一条,猪胆汁一枚,童便一盏,柴胡、前胡、胡黄连、乌梅各一钱,
韭白七根,同煎七分,温服。不过三服,其效如神。(《瑞竹堂方》)
小儿解颅∶猪牙车骨煎取髓敷,日三。(《千金方》)
小儿脐肿∶猪颊车髓十八铢,杏仁半两,研敷。(《千金》)
小儿眉疮∶猪颈骨髓六、七枚,白胶香二钱。同入铜器熬稠,待冷为末
小儿 疮∶猪牙车骨年久者捶碎,炙令髓出,热取涂之。(《短剧
小儿头疮∶猪筒骨中髓,和腻粉成剂,复纳骨中,火中煨香,取出研末。先温盐水洗净,
敷之。亦治肥疮出汁。(《普济方》)
小儿疳疮方同上。
\x血\x 【气味】咸,平,无毒。思邈曰∶涩,平。
时珍曰∶服地黄、何首乌诸补药者忌之,云能损阳也。同黄豆食,滞气。
【主治】生血∶疗贲豚暴气,及海外瘴气(《日华》)。中风绝伤,头风眩晕,及淋沥(苏
恭)。猝下血不止,清酒和炒食之(思邈)。清油炒食,治嘈杂有虫(时珍)。压丹石,解诸
毒(吴瑞)。
【发明】
时珍曰∶按陈自明云∶妇人嘈杂,皆血液泪汗变而为痰,或言是血嘈,多以猪血炒食而
愈,盖以血导血归原之意尔。此固一说,然亦有蛔虫作嘈杂者,虫得血腥则饱而伏也。
【附方】新五。
交接阴毒,腹痛欲死∶ 猪血乘热和酒饮之。(《肘后》)
中满腹胀∶旦食不能暮食。用不着盐水猪血,漉去水,晒干为末。酒服取泄,甚效。(李
楼《奇方》)
杖疮血出∶猪血一升,锻石七升,和剂烧灰,再以水和丸,又烧,凡三次,为末敷之,
效。(《外台》)
中射罔毒∶猪血饮之即解。(《肘后》)
蜈蚣入腹∶猪血灌之。或饱食,少顷饮桐油,当吐出。
\x心血\x
【主治】调朱砂末服,治惊痫癫疾(吴瑞)。治猝恶死,及痘疮倒靥(时珍)。
【发明】时珍曰∶古方治惊风癫痫痘疾,多用猪心血,盖以心归心,以血导血之意。用
尾血者,取其动而不息也。猪为水畜,其血性寒而能解毒制阳故也。韩飞霞云∶猪心血能引
药入本经,实非其补。沈存中云∶猪血得龙脑直入心经,是矣。
【附方】新三。
心病邪热∶蕊珠丸∶用猪心一个取血,靛花末一匙,朱砂末一两,同研,丸梧桐子大。
每酒服二十丸。(《奇效》)
痘疮黑陷∶腊月收 猪心血,瓶盛挂风处干之。每用一钱,入龙脑少许,研匀,温酒调
服。须臾红活,神效。无干血,用生血。(沈存中方)
妇人催生∶开骨膏∶用猪心血和乳香末,丸梧桐子大,朱砂为衣。面东酒吞一丸。未下
再服。(《妇人良方》)
\x尾血\x
【主治】痘疮倒靥,用一匙,调龙脑少许,新汲水服。又治猝中恶死(时珍)。
【附方】旧一,新一。
猝中恶死∶断猪尾取血饮,并缚豚枕之,即活。此乃长桑君授扁鹊法也。出《魏夫人传》。
(《肘后方》)
蛇入七孔∶割母猪尾血,滴入即出也。(《千金方》)
\x心\x
【气味】甘、咸,平,无毒。
颂曰∶多食,耗心气。不可合吴茱萸食。
【主治】惊邪忧恚(《别录》)。虚悸气逆,妇人产后中风,血气惊恐(思邈)。补血不足,
虚劣(苏颂)。
【发明】刘完素曰∶猪,水畜也,故心可以镇恍惚。
【附方】旧一,新三。
个,带血破开,入人参、当归各二两,煮熟去药食之。不过数服,即愈。(《证治要诀》)
心虚嗽血∶沉香末一钱,半夏七枚,入猪心中,以小便湿纸包煨熟,去
半夏食之。(《证治要诀》)
产后风邪,心虚惊悸∶用猪心一枚,五味,豉汁煮食之。(《心镜》)
急心疼痛∶猪心一枚,每岁入胡椒一粒,同盐、酒煮食。
\x肝\x(入药用子肝)
【气味】苦,温,无毒。
时珍曰∶饵药人,不可食之。合鱼 食,生痈疽;合鲤鱼肠、鱼子食,伤人神;合鹌鹑
食,生面 。《延寿书》云∶猪临杀,惊气入心,绝气归肝,俱不可多食,必伤人。
【主治】小儿惊痫(苏恭)。切作生,以姜、醋食,主脚
(藏器)。治冷劳脏虚,冷泄久滑赤白,乳妇赤白
再炙,尽末半两,空腹细嚼,陈米饮
【发明】时珍曰∶肝主藏血,故诸血病用为向导入肝。《千金翼》治痢疾有猪肝丸,治
脱肛有猪肝散,诸眼目方多有猪肝散,皆此意也。
【附方】旧七,新七。
休息痢疾∶ 猪肝一具(切片),杏仁(炒)一两,于净锅内,一重肝,一重杏仁,入
童子小便二升,文火煎干。取食,日一次。(《千金》)
浮肿胀满不下食,心闷∶猪肝一具(洗,切),着葱、豉、姜、椒炙食之。或单煮羹亦
可。(《心镜》)
身面猝肿∶生猪肝一具细切,醋洗,入蒜、醋食之。勿用盐。(《肘后方》)
肿自足起∶方法同上。(《心镜》)
风毒香港脚∶猪肝作生脍,食之取利。(《千金翼》)
水肿溲涩∶猪肝尖三块,绿豆四撮,陈仓米一合,同水煮粥食,毒从小
中蛊腹痛∶支太医秘方∶以猪肝一具,蜜一升,共煎,分二十服。或为
食即汗出∶乃脾胃气虚也。猪肝一斤薄切,瓦上曝干为末,煮白粥,布绞汁和,众手丸
梧桐子大。空心饮下五十丸,日五。(《心镜》)
目难远视,肝虚也∶猪肝一具(细切去皮膜),葱白一握,用豉汁作羹,待熟下鸡子三
个,食之。(《普济方》)
肝热目赤碜痛∶用猪肝一具薄切,水洗净,以五味食之。(《食医心镜》)
牙疳危急∶猪肝一具煮熟,蘸赤芍药末,任意食之。后服平胃散二、三贴,即效。(《节
要》)
女人阴痒∶炙猪肝纳入,当有虫出。(《肘后》)
打击青肿∶炙猪肝贴之。(《千金》)
急劳瘦悴∶日晚即寒热,惊悸烦渴。用 猪肝一具(切丝),生甘草(末)十五两,于
铛中布肝一重,掺甘草末一重,以尽为度,取童便五升,文武火煮干,捣烂,众手丸梧桐子
大。每空心米饮下二十丸,渐加至三十丸。(《圣济总录》)
\x脾\x(俗名联贴)
【气味】涩,平,无毒。
时珍曰∶诸兽脾味如泥,其属土也可验。
思邈曰∶凡六畜脾,人一生莫食之。
【主治】脾胃虚热,同陈橘红、人参、生姜、葱白、陈米煮羹食之(苏颂)。
【附方】新二。
脾积痞块∶猪脾七个,每个用新针一个刺烂,以皮硝一钱擦之,七个并同。以瓷器盛七
日,铁器焙干。又用水红花子七钱,同捣为末。以无灰酒空心调下。一年以下者,一服可愈,
五年以下者,二服;十年以下者,三服。(《保寿堂方
疟发无时∶胡椒、吴茱萸、高良姜各二钱,为末。以猪脾一条,
一半不滚,以墨记定,并作馄饨煮熟。有药者吞之,无药者嚼下。一服效。(《卫生家宝方
》)
\x肺\x
【气味】甘,微寒,无毒。
颂曰∶得大麻仁良。不与白花菜合食,令人气滞发霍乱。思邈曰∶八月和饴食,至冬发
疽。
【主治】补肺(苏颂)。
疗肺虚咳嗽,以一具,竹刀切片,麻油炒熟,同粥食。又治肺虚嗽血,煮蘸薏苡仁末食
之(时珍。出《要诀》诸方)
\x肾\x(俗名腰子)
【气味】咸,冷,无毒。
思邈曰∶平。
诜曰∶久食,令人伤肾。
颂曰∶冬月不可食,损人真气,兼发虚壅。
【主治】理肾气,通膀胱(《别录》)。补膀胱水脏,暖腰膝,治耳聋(《日华》)。补虚
壮气,消积滞(苏颂)。除冷利(孙思邈)。止消渴,治产劳虚汗,下痢崩中(时珍)。
【发明】时珍曰∶猪肾,《别录》谓其理肾气,通膀胱。《日华》亦曰补水脏膀胱,暖腰
膝;而又曰,虽补肾,久食令人少子。孟诜亦曰∶久食令人肾虚。两相矛盾如此,何哉?盖
猪肾性寒,不能补命门精气。方药所用,借其引导而已。《别录》理字、通字,最为有理;《日
华》暖腰膝、补膀胱水脏之说为非矣。肾有虚热者,宜食之;若肾气虚寒者,非所宜矣。今
人不达此意,往往食猪肾为补,不可不审。又《千金》治消渴有猪肾荠 汤,补肾虚劳损诸
病有肾沥汤,方甚多,皆用猪、羊肾煮汤煎药
【附方】旧四,新十九。
肾虚遗精盗汗,夜梦鬼交∶用猪肾一枚,切开去膜,入附子末一钱,湿纸裹煨熟,空心
食之,饮酒
肾虚阴痿羸瘦,精衰少力∶用 猪肾一对(去脂膜切片),枸杞叶半斤,以豉汁二盏半
相和,同椒、盐、葱煮羹,空腹食。(
肾虚腰痛∶用猪腰子一枚切片,以椒、盐淹去腥水,入杜仲末三钱在内,荷叶包煨食之,
酒下。(《本草权度》)
闪肭腰痛∶用 猪肾一枚批片,盐、椒淹过,入甘遂末三钱,荷叶包煨熟食,酒送下。
(《儒门事亲》)
老人耳聋∶猪肾一对去膜切,以粳米二合,葱白二根,薤白七根,人参二分,防风一分,
为末,同煮粥食。(《奉亲养老》方)
老人香港脚呕逆者∶用猪肾一对,以酣、蒜、五味治食之,日作一服。或以葱白、粳米同
煮粥食亦可。(《奉亲养老》方)
卒然肿满∶用猪肾批开,入甘遂末一钱,纸裹煨熟食。以小便利为效,否则再服。(《肘
后方》)
肘伤冷痛∶猪肾一对,桂心二两,水八升,煮三升,分三服。(《肘后》)
猝得咳嗽∶猪肾二枚(细切),干姜三两(末)。水七升,煮二升,稍服取汗。(《肘后方》)
久嗽不瘥∶猪肾二枚(去脂膜),入椒四七粒开口者,水煮啖之。(张文仲方)
心气虚损∶猪腰子一枚,水二碗,煮至一碗半,切碎,入人参、当归各半两,煮至八分。
吃腰子,以汁送下。未尽者,同滓作丸服。(《百一选方》)
酒积面黄,腹胀不消∶猪腰子一个,批开七刀,葛根粉一钱,掺上合定,每边炙三遍半,
手扯作六块,空心吃之,米汤送下。(《普济方》)
久泄不止∶猪肾一个批开,掺骨碎补末,煨熟食之,神效。(《濒湖集简方》)
赤白下痢腰痛∶用猪肾二枚研烂,入陈皮、椒、酱,作馄饨,空心食之。(《食医心镜》)
赤白带下∶常炙猪肾食之。(张文仲方)
崩中漏下∶方同上。
产后蓐劳寒热∶用猪肾一对,切细片,以盐、酒拌之。先用粳米一合,葱、椒煮粥,盐、
醋调和。将腰子铺于盆底,以热粥倾于上盖之,
产后虚汗,发热,肢体疼痛,亦名蓐劳∶《永类钤方》∶用猪肾一对切,水三升,粳米半
合,椒、盐、葱白煮粥食。《梅师》∶用猪肾同葱、豉、米和成,作
小儿 啼∶小儿五十日以来,胎寒腹痛, 啼上视,聚唾弄舌,微热而惊,此痫候也。
猪肾一具,当归一两(焙),以清酒一升,煮七合。每以杏仁大与咽之,日三夜一。(《圣惠
方》)
小儿头疮∶猪腰子一个,批开去心、膜,入五倍子、轻粉末等分在内,以沙糖和面固济,
炭火炙焦为末。清油调涂。(《经验良方》)
传尸劳瘵∶猪腰子一对,童子小便二盏,无灰酒一盏,新瓷瓶盛之,泥封,炭火温养,
自戌至子时止。待五更初温熟,取开饮酒,食腰子。病笃者,只一月效。平日瘦怯者,亦可
用之。盖以血养血,绝胜金石草木之药也。(邵真人《经验方》)
痈疽发背初起者∶用 猪腰子一双,同飞面捣如泥,涂之即愈。
KT (音夷。亦作胰)。时珍曰∶一名肾脂。生两肾中间,似脂非脂,似肉非肉,乃人
物之命门,三焦发原处也。肥则多,瘦则少。盖颐养赖之,故谓之KT 。
【气味】甘,平,微毒。
颂曰∶男子多食损阳。
【主治】肺痿咳嗽,和枣肉浸酒服。亦治 癖羸瘦(藏器。又合膏,练缯帛)。疗肺气
干胀喘急,润五脏,去皴 ,杀斑蝥、地胆、亭长等毒,治冷痢成虚(苏颂)。一切肺
病咳嗽,脓血不止。以薄竹筒盛,于 火中煨熟,食上啖之,良(《心镜》)。
【附方】旧二,新九。
猪胰酒∶治冷痢久
不瘥。此是脾气不足,暴冷入脾,舌上生疮,饮食无味,或食下还吐,小腹雷鸣,时时
心闷,干皮细起,膝胫酸痛,羸瘦,渐成鬼气,及妇人血气不通,逆饭忧烦,四肢无力,丈
夫癖,两肋虚胀,变为水气,服之皆效。此法出于传尸方。取猪胰一具细切,与青蒿叶相
和。以无灰酒一大升,微火温之,乘热纳胰中,暖使消尽。又取桂心末一小两,纳酒中。每

膜内气块∶猪KT 一具炙,
肺气咳嗽∶猪胰一具薄切,苦
二十年嗽∶猪胰三具,大枣百枚。酒五升渍之,秋冬七日,春夏五日,绞去滓。七日服
尽,忌盐。(同上)
远年肺气∶猪胰一具去脂细切,腻粉一两,瓷瓶固济,上留小窍, 烟尽为末。每服二
钱,空心浆水下。《圣济总录》
服石发热∶猪肾脂一具,勿中水,以火炙取汁,每服三合,日夜五六服,石随大便下。
(《总录》)
拨云去翳∶用猪胰子一枚(五钱),蕤仁五分,青盐一钱。共捣千下,令如泥。每点少
许,取下膜翳为效。(孙氏《集效方》)
赤白癜风∶猪胰一具,酒浸一时,饭上蒸熟食。不过十具。(《寿域方》)
面粗丑黑,皮浓 者∶猪胰五具,芜青子二两,杏仁一两,土瓜根一两,淳酒浸之。
夜涂旦洗,老者少,黑者白,神验。(《肘后》)
手足皴裂∶以酒 猪胰,洗并敷之。(《肘后》)
唇燥紧裂∶猪胰浸酒搽之。(叶氏《摘玄方》)
\x肚\x
【气味】甘,微温,无毒。
【主治】补中益气止渴,断暴痢虚弱
治劳气,并小儿疳蛔黄瘦病(《日华》)。主骨蒸热劳,血脉不行,补羸助气,四季宜食(苏
颂)。消积聚症
【发明】时珍曰∶猪水畜而胃属土,故方药用之补虚,以胃治胃也。
【附方】旧二,新九。
补益虚羸∶用猪肚一具,入人参五两,蜀椒一两,干姜一两半,葱白七个,粳米半升在
内,密缝,煮熟食。(《千金翼》)
水泻不止∶用 猪肚一枚,入蒜煮烂捣膏,丸梧桐子大。每盐汤或米饮服三十丸。丁必
卿云∶予每日五更必水泻一次,百药不效。用此方,入平胃散末三两,丸服,遂安。(《普
济》)
消渴饮水∶日夜饮水数斗者。《心镜》∶用雄猪肚一枚,煮取汁,入少豉,渴即饮之,肚
亦可食。煮粥亦可。仲景猪肚黄连丸∶治消渴。用雄猪肚一枚,入黄连末五两,栝蒌根、白
粱米各四两,知母三两,麦门冬二两,缝定蒸熟,捣丸如梧桐子大
老人香港脚∶猪肚一枚,洗净切作生,以水洗,布绞干,和蒜、椒、酱、醋五味,常食。
亦治热劳。(《养老》方)
温养胎气∶胎至九月消息。用猪肚一枚,如常着葱五味,煮食至尽。(《千金髓》)
赤白癜风∶白煮猪肚一枚,食之顿尽。忌房事。(《外台》)
疥疮痒痛∶猪肚一枚,同皂荚煮熟,去荚食之。(《救急》)
头疮白秃∶《普济》∶用新破猪肚勿洗。及热拓之。须臾虫出。不尽再作。孙氏方∶用猪

虫牙疼痛∶用新杀猪肚尖上涎,绢包咬之。数次虫尽即愈。唐氏用枳壳末拌之。
\x肠\x
【气味】甘,微寒,无毒。
【主治】虚渴,小便数,补下焦虚竭(孟诜)。止小便(《日华》)。去大小肠风热,宜食
之(苏颂)。
广肠也)。
【附方】新五。
肠风脏毒∶《救急》∶用猪大肠一条,入芫荽在内,煮食。《奇效》∶用猪脏,入黄连末在
内,煮烂,捣丸梧桐子大。每米饮
捣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下。
胁热血痢∶方法同上。
填满,缚定蒸熟,捣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
\x脬\x(亦作胞)
【气味】甘、咸,寒,无毒。
【主治】梦中遗溺,疝气坠痛,阴囊湿痒,玉茎生疮。
【发明】时珍曰∶猪胞所主,皆下焦病,亦以类从尔。蕲有一妓,病转脬,小便不通,
腹胀如鼓,数月垂死。一医用猪脬吹胀,以翎管安上,插入廷孔,捻脬气吹入,即大尿而愈。
此法载在罗天益《卫生宝鉴》中,知者颇少,亦机巧妙术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