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脉针密码 | 经络解剖初探(1)前言

 为什么73 2020-03-23
脉针密码:

和你一起,寻找能点亮生命的那一盏灯。

栏主: 
姚志军,寻灯人,居下馆馆主。

经络解剖初探(一)

姚志军

前言

1

缘起

受腔调中医之约,本来是想写一个关于五俞穴的小文。结果写着写着,无意进入了一个未知的领域,发现了些很令人惊讶的结果,例如:

● 手阳明大肠经与大肠没有关系;

● 手厥阴心包经与心包没有什么关系;

● 足少阴肾经也不包括具体的肾器官;

● 每个穴位都可以找到一个具体对应的组织器官,比如舌头的前三分之二对应复溜穴,而后三分之一则是对应涌泉穴。用它们来治疗舌头麻痹效如桴鼓,但治疗舌头上的溃疡就只能用劳宫穴才有效,因为舌黏膜对应的是劳宫穴;

● 穴位起效的途径除了皮肉筋骨,还包括血液循环、神经、内分泌等系统,是一个全效的体系。

最特别的是:

所有穴位对应的组织器官可以堆砌成一个完整的人体,也就是说人体无处不可以利用某个穴位去进行精准调节。

各项结果在研究中不断地涌现,经过大半年的反复探索,终于对其全貌有了个大体的框架。虽然还有很多支节有待深入研究,有很多领域可以继续展开,但现在作为一个节点,我想先把一些初步的结果写出来分享给大家,请大家一起探讨,以便下一步的继续深化。

我们知道,关于针灸有三个基本问题是需要回答的:

1. 经络是什么?

2. 经络的具体路线是怎样的?

3. 穴位是如何起效的?

实质都可以归结到第一个问题:经络是什么?

相关问题各位前辈已经有很多探索,出来很多假设,也有各种实验,但还没有共识。

此项研究也是尝试回答这三个问题,不过切入点从第2个问题 经络的路线着手。

经络的路线看起来已经很清晰,国家标准已经有了清晰的线路图,各个穴位的位置也已经很精确。但事实上仍然存在很多疑问,比如:

◆ 十四经络的循行路线如此规范理想,是否属于理论上的刻意而非真实?

◆ 在十四经络之外,还发现很多可用的穴位,比如董氏奇穴,这些与十四经络有什么关系?

◆ 所有的经络线路描绘都是在体表,而对于其内部路线只有寥寥数语,非常不清晰。

其中对实践来说尤其重要的是内部的经络循行路线。

人体是立体的,中医针灸也是一门讲究空间层次的医学。只有经络线路有表里有内外有层次,才能与人体对应,也才能真正明晰针灸治病的机理。内部线路的有效梳理,将大大有助于针灸对内科杂病的辩证治疗,也将大大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经络是什么,以及理解每个穴位是如何起作用的。

我们期待这个研究结果是可以清晰落实到人体解剖上。

所以,我把这次研究命名为经络解剖。

2

分析方法

如何解剖呢?

不是开刀寻找,不是实验,也不是内视。

而是大数据分析

针灸的大数据就在经典里,这次分析采用的经典是《针灸大成》 。

《针灸大成》是明杨继洲根据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参考明以前20余种针灸学著作,并结合作者针灸临床经验编成而成。所以,书里的十四经穴主治,实际上是历代经验的数据结果大成。

曾经有位师姐,中医非针灸专业,出国生活只能改学针灸,十多年的针灸生涯她就只看了《针灸大成》这一本书,根据上面的经穴主治来治疗,甚是效验。

以前,我是挺瞧不起这样传统的取穴方式,觉得根据一个个病症来找主治穴位的治疗方法,就相当于碰运气,因为同一个症状,就有很多个穴位可以主治。

这样取穴治好治不好都不知道是为什么。所以,更喜欢那些有规律可循的辩证取穴方法论。但多年实践下来,发现这完全是种误解。

《针灸大成》的十四经穴主治,没有理论,只是忠实地把每个穴位有效的主治病症记录了下来。实际上就相当于是针灸界的《伤寒论》和《红楼梦》,因为真实而详尽,其规律自然隐藏其中。

这样的规律反而比那些总结出来的简单化规律更能反映繁复的真实,更能有效指导实战。

研究它们,有个诀窍,就是:我们看这些经穴主治,不能一个一个病症独立来看。而是应该把它们看成是一个症候群,也就是说,若干个病症后面隐藏的是一个症候群,或者说是证。

打个比喻:

你拿着一挺机枪,往墙上射击。

墙上的每个弹孔就是一个病症,而所有的弹孔就是一个症候群。它后面隐藏着的就是你站立的位置。

如果有两个机枪手往墙上射击,就会形成两个弹圈,分别对应着的就是两个射手位置。

两个弹圈是有重叠的,所以用一个弹孔就很难对应一个位置,只有弹圈概念才能找出后面所隐藏的射手位置。

就是这样,如果每个穴位通过症候群的概念都找到了其对应的人体内位置,那位置的连线就是经络的路线。

这就是基本的分析逻辑。

似乎很简单。

但分析下去就发现,一个穴位对应的往往是有多个症候群的组合。就相当于同一个射手位置采用了不同类型的枪支,造成了不同的射程范围和弹孔深度。这也是为什么经络会有是动病和所生病的原因。

我们的研究发现每个穴位有两种基本性质的症候群:

一种是穴位对应的自身经络异动产生的症候群,

一种是穴位通过其血液神经内分泌循环而影响的周边甚至远端的症候群。

这两个症候群的理解对我们的位置寻找非常有帮助。

第一种症候群里有些与物理位置直接相关的,可以提供很明显的线索,集合西医的解剖学知识,就不难找到对应的位置。

而另外一种就必须综合中西医知识来综合判断。

众所周知,中医的脏腑概念实际不是对应着一个很具体的器官,而是一个系统,所以就很难单纯通过中医的传统辩证理念去找到对应的具体位置。

但西医就是一个个很明确的器官,它的病名是与具体位置相关连的。而西医描述某个器官的症状,实际上就是一个症候群。两个症候群对比,就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线索。

再结合其他必须的一些分析手段,一个大概的线路全貌就基本上可以剖析出来了。

这里需要提醒一点,文中分析采用了大量的西医知识,但并不等于中医针灸西医化。中医的本质是整体观念,将人体看成是一个活生生的整体,其内部的五脏六腑是互生互克的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辩证论治。坚持了这个基本原则,就是坚持了中医的基本思维。

3

分析的范畴

全息的理念大家已经很清楚,人体处处皆全息,局部既是整体。

而穴位的症状从其物理位置上也可以很清楚地分为四个区域:头、颈、躯干、四肢。每个区域均是一个全息体,每条经络均可以在这个区域内有完整的呈现。

其中躯干部位的内部线路对我们明晰概念尤其重要,所以本次系列的研究文章主要从躯干部位展开。

而全身经络有366个穴位,这个分析量非常庞大。但实际上并不需要分析那么多,因为是全息,用一个已经的全息体来对应寻找另外一个全息体就可以了。所用我采用的策略是利用四肢五俞穴这个最简单的全息体来对应寻找躯干部位的经络线路。

四肢十二经66个五俞穴就是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

采用五俞穴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它们是历代医家应用最多的穴位,其大数据结果应该是最丰富而最为可靠的。

4

分析的有效性及其误差

科学的分析方法有两大类,一种是定性分析,一种是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寻找方向和假设,定量分析进行数据化的验证。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定性研究的方法,从科学的角度来其最终的结果验证可能需要更多的实验数据或量化的实践数据支持。

但定性研究本身也有它自身的基本判断方法。就如侦探破案以及法官断案一样,讲究的是证据链。证据链条环环相扣并能彼此印证,那就基本上可以判断其正确性。

所以,本研究的正确性校验就如还原魔方一样,最后就看最终结果是否能还原成一个完整的人体。

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可以说大体是可靠的。

另外的一个检验方式是是否可以推导出本系统外的其他可检验的结果,这将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但细节上的误差仍然是有。

一个误差来源于《针灸大成》的十四经穴主治的误差,有的主治可能不准确,有的主治可能漏掉了。我们虽然认为它很可靠,但误差也是必然存在的。

另一个误差来源于西医的理解,西医的研究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比较广泛而细致的水平,对我们这个分析是非常有帮助的,但同样的,也是存在着不准确的区域。

另外,研究人员理解和分析上的误差也是误差的一个主要构成。

这些误差可能会让我们在一些细节上有些支节上的错位。

所以,这只能说是初探。

期待这个初探的成果能让我们观察、研究及应用经络有一个全新的着手点。


…未完待续…


脉针密码:

脉针密码 | 我的脉针思路及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