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别关注】办好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学校任重道远

 临渊草堂 2020-03-23

3.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殊教育学校是我国特殊教育办学主体之一。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现有特殊教育学校2152所,承担着全国近一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重任,同时也承担着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的任务。因此,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面向未来,切实发挥“办好特殊教育”的骨干作用,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使命。

一、坚持五育并举,立德树人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特殊教育学校因其学生的独特性而具有与普通学校不同的特殊性,但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根本任务也是培养人。因此,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应首先明确学校育人的共同性质和特殊学生培养目标。党的教育方针和十九大报告均明确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规程》依据教育方针对特殊教育学校培养目标做出很具体的规定: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具有良好的品德,养成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掌握基础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掌握一定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初步掌握补偿缺陷的基本方法,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初步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形成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

坚持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的本质特征和目标要求。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在办学上存在的比较突出的普遍性问题之一,就是在人才培养上过分强调缺陷补偿和特殊教育的特殊性,而忽视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所以,加强新时代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办学者首先要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明确办学思路,在办学的指导思想和办学实践上,要注意克服过分强调特殊教育特殊性的片面倾向,按照“发展素质教育”和《规程》的要求,坚持人才培养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将学生培养成肩负民族复兴大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一)突出德育实效

学校教育,立德树人是根本。《规程》规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认真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学校不仅要加强品德修养教育,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法治意识的养成,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还要善于激励学生与残疾及困难做斗争的勇气和信心,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活出生命的精彩。要改革德育方法,坚持正面教育,注重发挥各门学科的育人功能,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打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创造绿色健康网上空间,充分发挥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基地和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与自然资源的重要育人作用,广泛开展先进典型、英雄模范学习宣传活动,积极创建文明校园。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育人作用,强化班主任等队伍建设,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紧密结合,实行全要素、全过程、全环节、全员育人。

(二)提升智育水平

特殊教育学校的智育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着力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实现潜能开发与缺陷补偿。《规程》规定特殊教育学校应按照国家制定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还规定要把学生的身心康复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学生残疾类别和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训练。与普通学校相比,特殊教育学校的智育要更加注重通过教学和学生生活经验的密切联系以及在更加广阔的智力背景下,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将知识内化为能力。更加注重第一课堂和课外活动、实践活动,学科知识学习和丰富的音体美劳及生活自理等各种素质教育活动课程的结合。更加注重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更加注重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更加注重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发挥,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潜能开发和文化知识对缺陷的补偿。更加注重教学的教育性,努力使学生在系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做人的“智力尊严”和人格自信,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和科学的世界观。

(三)加强体育锻炼

《规程》规定,特殊教育学校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特殊教育学校应结合学生实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身体锻炼的基本方法,增强他们的体质;还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他们保护生命安全、改善和合理运用残存功能的能力,增强他们与残疾及困难做斗争的意志等积极心理品质,适时、适度进行青春期教育。

(四)增强美育陶冶

特殊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上好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结合地方文化开设艺术特色课程。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注意在艺术课程及各种艺术活动中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欣赏、创造能力以及艺术特长,充分发挥各科教学的美育熏陶功能,丰富学生情感世界和精神生活。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优秀艺术,增强文化理解。鼓励学校组建特色艺术团队,办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进校园。鼓励专业艺术人才到特殊教育学校兼职任教。支持艺术院校在特殊教育学校建立对口支援基地。学校美育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提出服饰、仪表、语言、交往、行为等方面的审美要求,促进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塑造美好人生。

(五)注重劳动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要特别重视劳动教育。学校要对低中年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增强他们自我服务、家务劳动、生活自理和简单生产劳动的能力,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对高年级学生可适当渗透一些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的初步训练,加强生涯规划指导和就业指导,提高他们的生存和就业能力。特殊教育学校用于劳动实习的时间,每天不超过3小时,毕业年级集中生产实习每天不超过6小时,并要严格控制劳动强度。


二、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

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所以,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应坚持和强化教学在学校全部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规程》规定,特殊教育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教学工作,其他各项工作都应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还规定特殊教育学校应按照国家制定的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照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校历安排教育教学工作,不得随意停课,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的庆典、演出等活动,参加其他社会活动不应影响教学秩序和学校正常工作,等等。这些规定都是为了确保教学中心地位的落实。《规程》还规定,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因材施教,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教学中心地位,要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国家课程是根据教育方针、学科知识逻辑和学生身心特点而制定的体现国家意志的教学内容,是落实素质教育、确保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手段。特殊教育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就应按照《规程》要求,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整体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和文化补偿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但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具有残障类型不同和个体差异大的特点,尤其是随班就读开展以来,进入各类特校就读的学生多为中重度或多重残疾学生,所以特殊教育学校在实施国家课程时,要根据教育对象的变化和身心特点,进行适宜性调整,加强校本课程建设,以使学校课程体系更加完善,更加适合学生多样性需求,促进他们生动活泼地适性发展。

坚持教学中心地位,要以课堂为主阵地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特殊教育学校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注意根据特殊教育教学的特殊性,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积极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要改革教学方式。特教学校与普通学校在培养目标上是基本一致的(都是要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改革活的灵魂和目标任务是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教学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的关系等,改革的重点应放在这样几个方向上:如何才能以特殊的教育教学方法实现培养目标的共性发展要求;如何以文化知识的系统学习及内化,补偿、解决缺陷所造成的次生发展不足及困难;课堂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主体,依靠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帮助学生在知识的理解环节下功夫,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进而促进残疾学生发展更加接近或达到一般人的正常发展水平;如何根据不同障碍类型学生的身心特点及个性差异实施差异教学,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将集体教学、个别化教学、合作教学、支架教学和综合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实行优化组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要加强教学研究。特殊教育学校要更加积极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尤其要加强残疾儿童认知与学习方式特点的研究,掌握并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定期进行聚焦课堂教学质量的“磨课”(反复打磨一节课)、“研课”(课后及时开展研讨)等主题活动,注重培育、遴选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积极推广教育科研成果及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

三要以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特殊学生(尤其是智障学生)的学科学习是离不开专业支持的。所以,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互联网 ”、辅助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应用,加强数字化学校、智慧课堂、信息化通道与管理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无障碍设施建设,促进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努力为学生克服学习困难、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和专业服务。

四要推进教学评价改革。特殊教育学校要改变过去几乎无教学质量评价和质量监控的状况。盲校和聋校应依据《规程》的有关规定,逐步建立学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生素质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教学过程评价体系。培智学校也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逐步建立动态发展性的多元评价机制。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逐步将盲聋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纳入当地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质量评价和质量监控体系中,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质量、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检查和督导,促进特殊教育学校提高质量意识,推进教学评价改革和质量评价体系建设。

坚持教学中心地位,要加强教学管理。特殊教育学校要健全教学管理制度,统筹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优化教学环节;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坚持和完善集体备课制度,认真制定教案;制定课堂教学、巩固练习和作业等基本教学规则要求,加强课程实施的日常监督和经常性的检查评估,规范和强化教学管理。


三、努力建设一支

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教师是振兴新时代特殊教育学校的根本。基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特殊教育学校应按照“四有”好老师要求,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一)提出更高的建设目标要求

办好特殊教育,实现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显著特征。而随着融合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重度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进入特殊教育学校。这样一种发展趋势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求教师进一步坚定从事特殊教育的理想信念,增强人文关怀情感和职业责任心,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自信和职业自觉。二是要求教师拓宽加深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不仅要增加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身心及教育方面的知识,还要强化语文、数学等学科系统知识,补充巡回指导、资源教室使用等方面的新知识,以适应全面推进融合教育之急需。三是要求教师进一步提高教育评估、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和教育科研等专业能力,提升面向社区、家庭提供教育服务的协调综合和创新能力。特殊教育学校要以更高的目标要求和更长远的统筹规划,强化特教教师专业发展动力,补齐特教教师专业发展短板,提升特教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努力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采取更加有力的培养措施

首先是提高入职学历门槛和资格标准。新时代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至少要具有学科专业四年本科加三年特殊教育专业研究生学历或七年特殊教育本硕连读,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方能适应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和融合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所以,今后特殊教育学校新进教师都至少应具有硕士学历和双资格证书,方可上岗。其次是要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做好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战略思维,要及早根据事业发展的要求和本校教师实际,加强对本校教师学历、专业、职称、年龄结构等的整体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和重点,分阶段重点推进。再次是加强在职教师队伍培训,努力提高在职教师专业化水平。要按照队伍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有计划分批次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建设、学科知识系统培训和特殊教育专业能力再发展。同时,要强化校长领导力,把学校建成学习型组织和研究共同体,形成教师自主发展机制,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形成更有保障的发展机制

首先是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师德成长的导向和约束机制。其次是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管理,建立完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准入和双证制度,实行特殊教育教师职称评定单列,加强校内教师考核考评,坚决实行优胜劣汰,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机制。再次是积极落实特殊教育教师特教津贴等政策,建立教师薪酬逐步增长机制,切实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提升特教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推动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特殊教育学校还应充分发挥在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的专业指导作用,研究和探索不同障碍类型、不同学段学生的教育规律,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本文刊载于《现代特殊教育》2020年3月(总第380期),作者系江苏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编辑:一鸣 鹏燕

校对:雨路

排版:天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