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大宁[北京鹤年堂中医院名誉院长]

 天宜xz4gehf39j 2020-03-24
人物简介

张大宁,毕业于北京市中医药学院。与其说学校教育对她是重要的,勿宁说自学并受先父耳闻目染更为重要。她立志从事中医抗癌事业,想以毕生精力干出点名堂来。张大宁长

图
期随父行医,在父亲的细心传授下潜心钻研,深得嫡传。她继承并发扬了父亲中医治癌的精髓,坚持中西医相结合的科学治癌思路,对肺癌、肝癌、食道癌、结肠癌、乳腺癌、膀胱癌、恶性淋巴瘤等多种癌症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减轻癌痛、降低癌热、提升血象、防治放射性肺炎及肺纤维化等方面,有独到之处。自1987年起,“百草”已诊治海内外各类癌症患者15万多人次,其中大部分为中晚期癌症患者。根据美国癌症学会编著的?癌症防治手册?疗效评定,张氏父女的治疗总有效率达85%。[1]
人物著作

主编《中医治癌新路》、《实用癌症指南》《察颜观色辨健康》等专著。

图

擅长治疗

采用中医药治疗各类肿瘤见长。

图

对乳腺癌、肺癌、肝癌、食道癌、胃癌、宫颈癌、结肠癌、膀胱癌、前列腺癌、鼻咽癌、甲状腺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肉瘤、黑色素瘤等多种癌症临床治疗经验丰富;在减轻癌痛、降低癌热、提升血象,防治放射性肺炎及肺纤维化、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治疗等方面有丰富经验。
人物经历

大师传人深得精髓
张大宁的先父——人称“抗癌神医”、当代名医施今墨的入室弟子、中医治癌专家张仁济,而张大宁则一直跟随先父战斗在抗癌第一线,并担任该中心主任。1998年张老83岁寿高仙逝后,张大宁仍日夜操劳为癌症患者排忧解难。
在众多的癌症康复者中,张大宁的名字被人们传诵、耳熟能详并不奇怪。她以一双神奇的“手”,把一个个癌症患者从垂危中抢救过来。
张大宁中草药抗癌获奇特疗效,缘于其作为中医抗癌大师张仁济之传人,深得先父中医治癌之精髓与真谛。张仁济原名张秀岩,1915年3月生于河北省乐亭县,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博览祖上大量藏书,尤其喜读医书。16岁考入河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37年,他弃教习医,考入北平大学医疗系。1941年,又改学中医,考上华北国医学院,并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名医之一、华北国医院院长施今墨的入室弟子。以后,他又东渡日本,学西医两年。深厚的中西医底子,为张仁济一生坚持走中西医治癌道路奠定了基础。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张仁济发现有54种中草药具有治癌作用,如果将它们适当配伍,定能得到奇特的功效。张仁济还独群蹊经,走出一条既不同于西医的手术、放化疗,也不同于传统中医的“以毒攻毒”疗法的“中医抗癌免疫综合疗法”,千方百计地保护和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是这种疗法获显著疗效的关键环节。
“带瘤生存”独辟蹊经。
张大宁在理论与实践上创新发展了先父张仁济中医抗癌免疫综合疗法。张大宁提出的中医抗癌免疫复康治疗,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带瘤生存,留人治病”。张大宁认为,手术、放化疗及介入治疗等是治疗肿瘤的有效手段。但由于患病的病理、病变、病情不同,有的病人没有手术指征和化放疗条件,如强行施治,可能导致早期死亡。因此应该坚持因人施治。对于这类患者,中草药治疗有极大的优越性。“百草”用中草药治疗这类患者,取得了较好效果。个案随访已有带瘤生存17年的患者,被人们称为奇迹。二是“以人为本,整体治疗”。以人为本,即以病人独立个体为主体,一切治疗原则以病人为中心,全面、科学地分析,确定整体治疗方案。张大宁认为,癌是患者全身病变在局部的反应,所以在治疗中要充分考虑病人的全身状态。三是“依据体症,顺势疗法”。就是不主张患者强忍,患者有疼痛就应治疼痛,不应一味顾虑因药物成瘾而不治疼;患者营养状况好,就不必过分补营养;如果患者没有手术指征,就不要手术,不然强行手术会激活原处于休眠状态的癌细胞;患者不适合放化疗,就不要放化疗,而应以中草药治疗为主。四是要发挥传统中医药丸、散、膏、丹等多剂型的优势,内服与外用结合,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结合。五是强调天然百草治癌,讲究用药出奇、奇在新意,用药求变、不守常规,用药协时、适应节气,用药得体、顺应病期。

人物成就

张大宁致力于中医治癌理论创新,由她与先父张仁济编著的医学专著?中医治癌新路?,已于1992年8月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她先后在中医药学术刊物上发表各种学术论文12篇;她曾应邀出席第14届亚太地区和香港国际肿瘤学术会议,做?中西医结合治癌?的专题演讲;1995年作为中国中医药代表团成员访美;1996年赴美国参加第三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获传统医学优秀成果国际金奖;现还是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常委,並为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肿瘤专业委员会负责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