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中有哪些自相矛盾的记载?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错误?

 黑龙江波涛 2020-03-24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从体例上来看,它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成书在《史记》之前的《左传》采用的是编年体,以鲁国的国君为世系,一年一年的记载下来,不像《史记》那样分出本纪、年表、书、世家和列传,因此纪传体是《史记》首创的;其次,《史记》也不同于《汉书》《三国志》《明史》这些断代史,因为它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之间的两千多年历史,将夏商周秦汉数代囊括在其中,所以又是一部通史。《史记》的史料来源非常广泛,同一件事既然见于本纪,又见于世家,还见于列传,每个地方的出处未必一样,所以免不了产生一些前后互歧、自相矛盾的地方。

《史记》中有哪些自相矛盾的记载?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错误?

《史记》笔法笼统处

《史记》在记载上有一些笔法过于笼统,先是《秦本纪》说:

“五月丙午,庄襄王卒,子政立,是为秦始皇帝。”

接着《秦始皇本纪》又说: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然而《吕不韦列传》还补充说:

“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可见秦始皇的母亲曾是吕不韦的爱姬,并且她嫁给秦庄襄王。但是本纪中绝不提她是否有身孕,也不说秦始皇到底是不是秦庄襄王的假子。只在列传里提出了个新说法,说赵姬是已经有孕后才嫁给庄襄王的,所以秦始皇的亲生父亲应是吕不韦,而名义父亲则是秦庄襄王。若《史记》在本纪里写明这点,便不至于令人感到迷惑。

我们现在仔细思考一下,秦始皇继位九年后,诛杀嫪毐,囚太后于雍,次年废相国吕不韦。始皇历数吕不韦的罪过说:“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不韦因此害怕,最终饮药而死由此可知秦始皇本人绝不承认吕不韦是自己的父亲。因此本纪中可能依据的是官方的记载,所以说“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

而《吕不韦列传》就有些野史的感觉,秦太后最初是吕不韦美姬,在嫁庄襄王之前是否已有身孕,这是非常隐私的事情,当事人庄襄王尚且不知,传言说秦始皇为不韦之子的人又何以知晓?《史记》的作者又怎么能知道?不过是道听途说罢了。而且按照列传的说法,太后先是怀胎二月,再嫁于庄襄王十月,前后怀胎一岁方生下始皇,其可信乎?这个野史传说恐怕与“始皇帝死而地分”、“亡秦者胡”等秦世谣言相似,太史公采以存异而已,并不可信。

《史记》中有哪些自相矛盾的记载?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错误?

《史记》有哪些自相矛盾的记载

《史记》除了笔法笼统外,还有一些前后矛盾的记载,现举例如下:

《田儋列传》说项梁督促齐国进兵一起攻击秦将章邯,田荣提出条件,要楚国杀死田假才肯出兵。对此,“楚怀王曰:‘田假与国之王,穷而归我,杀之不义。’”是楚怀王拒绝了田荣的条件;而在《项羽本纪》中却记载说:“项梁曰:‘田假为与国之王,穷来从我,不忍杀之。”同样的一句话,在列传里是楚怀王说的,在本纪中却是项梁说的。案,请求田荣进兵的是项梁,掌握楚国实权的也是项梁,所以这句话应是项梁说的才是。列传写成楚怀王,恐有误。

《齐悼惠王世家》记载,齐哀王将要发兵诛杀吕氏,于是先诱燕王刘泽入齐国,再派祝午到燕国去,兼并燕国的军队。刘泽因此不能回国,便请求亲自去长安向诸大臣提议立齐哀王位帝,哀王便答应了他。可是在《荆燕世家》中却没有说刘泽曾被引诱入齐的事,只说吕后驾崩,刘泽即与齐国合兵,然后先去了长安。前者说刘泽去长安是因为被挟持了,后者则认为没有这事。

《朱建列传》说黥布要造反,朱建劝阻他,黥布不听。后来黥布被杀,朱建因此得以赦免,说具体情况在《黥布列传》云云,但是我们查阅《黥布列传》却没有看到相关的记载。莫非太史公先写了《朱建列传》,想把朱建劝阻之事放到后写的《黥布列传》里,但因一时疏忽,没有写上?

《史记》中有哪些自相矛盾的记载?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错误?

《史记》与《汉书》有哪些互相矛盾的地方?

《汉书》成书的时间要比《史记》晚,所以在编写的时候会参考《史记》的记载,纠正掉一些作者觉得不可信的地方。因此,造成这两本书之间的矛盾。

《史记》记载高祖封韩信于楚在称帝之后;《汉书》则说封韩信在杀项羽之后,称帝之前。案:项羽垓下兵败的时间,《史记》作汉“五年”而不载月份,恐失其时的缘故。

《汉书》记作“五年冬十月”、“十二月,围羽垓下”。疑班固作《汉书》时又得到了时间记载的史料。若垓下之战发生于汉五年十二月,则《史记》云:“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便是大误,项羽未灭,楚地未下,韩信怎么能自齐而迁为楚王?又《汉书》记载诸侯劝高祖称帝疏曰:“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昧死再拜言大王陛下”,故知韩信若封楚王,必在高祖称帝前灭项羽后,恐《汉书》为是。

《史记》认为李陵投降匈奴,单于以女妻之,汉武帝才族杀了他全家;《汉书》则说朝廷听闻李陵教匈奴操练军队,才族杀其家,后方知教兵者乃李绪也。案:司马迁因“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恐难知李陵详细音信,至班固修《汉书》,史料周全,记叙犹详,去伪存真,恐《汉书》为是。

《史记》的《孝武本纪》,多言鬼神,与《封禅书》文字重合,是后人采之以补入的,并非司马迁原本的《今上本纪》;《汉书》的《武帝纪》记载较为详细,是班固重新写作的。

《史记》中有哪些自相矛盾的记载?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错误?

《史记》中为什么出现这些矛盾

《史记》所处理的题材可谓十分宏大,太史公基本是将所有能收集到史料编纂进去了。因为有些事情年代久远,难以考证,所有出现错误是正常的;其次,《史记》中的人物众多,事件众多,谁也做不到单凭一己之力就可以完全理清他们的关系,因此在记载中出现偶尔张冠李戴也是难免的。此外,《史记》的作者并非司马迁一人,还包括他的父亲司马谈,以及后来补续的褚少孙等人,内容出自众手,就无法避免出现矛盾的地方了。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史记》的体例,他废弃了编年史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的做法,而采用了本纪、世家、列传等记叙方式,同一件事情从多个角度来记载,因此不能像编年史那样保持同一个维度,故而容易出现自相矛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