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人录】杜泮林:张作霖义父

 文学艺术界 2020-03-24



一、杜泮林是“辽西六逸”之一

       杜泮林(1844-1917),原名恩波,别号清醒山人,黑山县四间房人。杜泮林是邑增生(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全称为增广生员),才华卓著,名噪一时,但怀才不遇,未曾做过官,与刘春烺、刘荫桂等五人齐名,合称“辽西六逸”。

       史载,“杜恩波,性慷慨,广交游,博学善辩,仗义轻财,尝慕杜季良之为人,好预人事,故外人多以好事目之,不知公之好事正其任侠成性所使、然非勉强也”。


       杜泮林与众举人、秀才等人曾游览医巫闾山,被咏闾山诗词所吸引,又抬头看见清弘历帝咏“圣水盆”诗文曰:“垂崖进水落丝丝,冬不凝冰事匪奇,应为仙家修养法,将临玉女洗头时”。他自言自语道,这诗情画意是皇帝对圣水的深情厚意,可闾山瑰丽多姿的自然风光,怎能解脱难民灾苦呢!杜泮林也提笔书长联一副:

闾山圣水古今流,看大祸将临,大灾将起,而官绅坚忍回头,籍檐前圣水,洗洗尘心,蹬蹬道岸,感应有冥机,我仙家救些苦难;

瑞霭祥云南北绕,仰天理勿亏,天良勿昧、愿诸君争强爱国,托洞里祥云,生生人智,阜阜民财,刻薄无久享,汝党会积点阴功。


       据四间乡编写的《社志》载:杜恩波因其怀才不遇,而啸傲烟霞,优游岁月,逍遥林泉之下,时以喜笑怒骂为嫉俗讽世文章,他在72岁时自作“好了歌”一首:

闭好门,闭好门,事也稀、客也少,

闭得门时无烦恼,毁誉荣辱全不晓,

吃个足,睡个饱,世上多少开门人,

日出三竿不觉晓,奔走逢迎了不了。

何如闭门好!

       杜泮林博才多学,诗文出众,倾吐了杜泮林厌俗和忧国忧民的慨叹。他的书法也有很深的造诣,风骨苍劲,喜怒哀愁跃然字里行间。杜泮林虽然早已故去了,他的许多佳话仍在黑山民间一代一代流传。


二、杜泮林是匪首杜立三叔父

       杜立三,辽中县青麻坎人。生于土匪世家,他的父亲杜宝增以及他的三个叔叔都是当地著名的土匪。他在17岁时,就单人在辽河沿岸,持凶器威胁水上过往客人,一天之内,曾打劫过16只由营口回航的粮船。

       杜立三与一般匪徒不同,他不喝不赌不吸,但非常喜欢马,把马看得比人还重要。有一次,杜立三领着一伙人在他姑家吸大烟,忽然他的马病了,警卫立刻请来一位兽医。这位兽医在给马下药时,药量用大了,不到一个小时马就死了。杜立三大怒,掏出手枪要打兽医。被他姑母制止住了。兽医大惊,拔腿就往外跑,不料还是被守门的匪兵打死了。


       杜立三生性狠毒,不但老百姓闻名丧胆,就是和他打过交道的匪首,也都惧怕他。还有,即使是他的亲属得罪他,他也不饶恕。有一次,他的父亲杜宝增在一次抢劫之后,回到家中,官兵跟踪捕拿,其父隐匿在附近农户家。他的叔叔杜宝兴在官兵的刑讯威逼下,供出了杜宝增,杜宝增因而被捉去杀头。那时杜立三年纪还小,不知道其中的缘由。


       1901年11月,杜立三结婚办喜事,前来贺喜的人很多,有当地的财主、绅士、官吏,还有一些举人、秀才,场面十分热闹。这天晚间客人走后,杜立三的母亲在高兴中说了一声:“咳,要是你爹活着该有多好,你爹的死是你三叔一句话。”杜立三听了,便牢记在心。几天后,他就带着打手肖汉、王福兴等十几个人,骑马直奔王家窝棚他三叔家。当时他三叔正在吃饭,见杜立三来了,忙起身相迎。杜立三并不理会,一挥手,四五个人一拥而上,将他三叔和他的儿子一起捆了起来,带到村外坝头上。立即将他父子二人枪毙了。


       杜立三在各绺之中年龄最小,势力最大,声望也最威,危害辽东、辽南一带也最厉害,伪满有名的汉奸于芷山就是他手下的健将。读书人对杜立三都望而生畏,可杜泮林却并不在意,常以同宗关系与杜立三往来,俨然是他们的军师,给他出谋划策,帮他排忧解难,时常讲一些历史上的侠义英雄来鼓励杜立三,并亲书“忠义家风”匾额,悬挂于杜立三家的大门上。杜立三对他言听计从。


三、杜泮林是张作霖义父

       在庚子之变时,拳教仇杀,联军入京,土匪蜂起,黑山城乡,暗无天日,杜泮林与举人刘荫桂(黑山镇人)贡生韩大启等人,优虑焦急,正当无所适从之际,广宁(今北镇县,当时管辖黑山)李大令,刘荫桂等人组织黑山团防,于镇内设支应局,以拢络各方义士,瞬间黑山的杜立三、洪福臣、陈义堂、张绪武、张作霖、金万福、冯麟阁、江显珍、江显泰、崔星武、杨四、杨五、孙烈臣、徐汉武、苗子新、何显庭、何显宜、范二、候国珍、陈朋广、黄锡久、汤大虎等众匪首纷纷投奔支应局,这些人中,冯麟阁的资格最老,除金万福拜他为老大哥、杜立三和张作相都算是他的晚辈。除因年龄和冯麟阁以兄弟相称外,张作霖、金万福都拜杜泮林为义父。各绺胡匪起初是抢劫财物,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自从投入支应局后,他们在做法上有所改变,基本上是各踞一方,各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保护当地安全,由界内居民按月摊派一切费用。这些地方一度四乡安稳。


四、张作霖设陷阱杀杜立三

       日俄战争后,杜立三的势力是越来越大。不仅在他盘踞的地方,任意掠夺民财。他还派人到辽阳、营口、盘山等地强抢硬要,甚至公然到军营去抢军火。一次,在辽中县抢得快枪300支,子弹万余颗。杜立三无法无天,威胁了地主、豪绅和官府的安全。他们接二连三地向东北总督控告。


       清朝庭命徐世昌任东三省总督练兵大臣。带了一镇(镇——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师兵力),到奉天赴任,以壮声势,并多次捉拿杜立三均失败,后来,严令新民知府沈金鉴讨罚,沈金鉴害怕不敢出兵,就勾结招抚张作霖捕杀,张作霖也不敢下手,因为杜立山在辽东、辽南一代名威很高,同时张、杜又是金銮之交,张作霖有些犹豫,但张作霖为了升官发财,也暗自下手多次,均未能成功。

       张作霖设下陷阱先以结义兄弟关系,派人到青麻坎向杜立三贺喜,说奉天总督府派员来向他招抚,给他的名义比自己还高,请他速来新民拜见委员,筹备晋升事宜。杜立三同他母亲和弟弟商量,都认为到新民风险太大,凶多吉少,很可能是张作霖设的圈套。因而他没有答应张作霖的邀请。


       张作霖见杜立三不来,又请杜泮林出面劝说。

       杜泮林对自己的本家侄子杜立三比较看重,认为杜立三的“道行”并不在张作霖、冯德麟之下,若受招安,必受重用,其地位绝不会低于张、冯二人。正是因为这个,他才轻易地相信了张作霖的“甜言蜜语”,给杜立三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游侠非终身之事,梁山岂久居之区?”“一经按安,不仅出人头地,亦且耀祖荣家”。信末要求杜立三速到新民,接受招安。 


      杜立三接到杜泮林的信,也不得不信了,不过,杜立三在去新民之前,还是做了自以为是万无一失的安排,命令自己的老弟杜老疙瘩率200余名弟兄留守待命,随时戒备,如有意外,火速驰援。又在青麻坎到新民100公里沿途中,设置4个哨所,每个哨所派驻10名弟兄,专门负责通风报信。杜立三本人则精选13名身经百战的贴身护卫,由“二当家”宋庆濂带领,同赴新民。


       1907年4月26日,杜立三等人来到新民郊外,张作霖派人前来迎接,安顿住下后,杜立三便派宋庆濂前去拜会张作霖,并约定见面时间。出乎杜立三意料的是,不多久,张作霖就随宋庆濂来了。再看张作霖,穿着便衣,只带两名护卫,按着江湖礼节来见杜立三,并留下来与杜立三共进午餐。席间,张作霖频频举杯,祝贺杜立三“升官发财,光宗耀祖”。随同杜立三前来的十余名贴身护卫,也是大吃大喝,气氛相当热烈。这样一来,杜立三的疑心又少了一层。饭后,杜立三在张作霖的陪同下,前往拜见殷鸿寿专使。因为张作霖只带了两名护卫,杜立三也不好意思多带,也只带了孙殿卿、杜振东两名护卫。
  拜见后,张作霖和殷鸿寿站了起来,殷高喊一声“送客!”,当杜立三走到门口,已经被人包围了个严严实实,杜再想拔枪,已经来不及了。这时,又跳过来几个壮汉,下了杜立三的枪,把他捆绑起来。当天晚上,杜立三连同那两个护卫就被处死了。 



      当张作霖手下张景惠接到杜立三伏法的消息后,立即将杜立三的老巢层层包围。杜立三的母亲见大势已去,只得打开大门,迎接张景惠的队伍进去。但杜立三的老弟杜老疙瘩不想投降,执意要为杜立三报仇,开枪射击,其余匪众也有拿枪射击的,但很快就被子弹压下去。杜老疙瘩被活捉后,张景惠命人拉出院外,砍头了。杜立三苦心经营的老巢,就这样灰飞烟灭了。


       杜立三被杀后,杜泮林才知道中了张作霖的诡计。杜指责张作霖卖友求荣,不讲信义。要和他拼命。张作霖陪着笑脸说:“杜立三凶狠残暴,恶贯满盈,我是奉总督之命为地方除害的,这正是大仁大义。事前所以没给老人家说,因怕走漏风声大动干戈,这样会死更多的人。”杜泮林听后,气稍平和,说:“我已老了,不求显达,痛心的是,是因为我诱杀了侄儿。”言毕老泪纵横。张作霖极力安慰,并保证对老人家晚年生活负全责。杜泮林见事已至此,也无可奈何。本以为是给本家侄子杜立三指了一条明路,哪知竟是这等结果,杜泮林大哭不止,并作祭文以吊,其文云:

       “呜呼阁卿,阴魂有灵,我待你如子,你敬我如翁,情椿萱,义如天伦,我荐你升官发财化险为夷,我好比汉家杜保,他好比三国张松,殊不料他张松无义、万不想我杜保无能,呜呼阁卿,阴魂有灵,听诉祭文,聆受佛经,真灵超渡,呜呼尚饷。”杜泮林痛骂张作霖无恩无义,无父无兄,卖友求荣。


       从此,杜泮林闭门潜修,不问时事,不理家务,整日以诗文书法为业,“感国事日非,痛内争之不息”。一些资料称,杜泮林连气带病,不久就一命呜呼了。但实际上,74岁的杜泮林病逝于1917年,距此事发生已是10年之后了。 



        张作霖奉命剿杀了辽西巨匪、自己的结义兄弟杜立三。杜立三在辽西经营多年,家财丰厚,此战仅缴获的枪支弹药和物资就装了几十大车。更加让张作霖大为兴奋的是,在杜立三老巢还挖出了数百缸的白银。张作霖将这些财物大部分据为己有,仅将其中的一小部分上缴省防军营务处。而清政府为表彰张作霖“大义灭亲”,除晋升其为奉天省巡防营前路统领外,还赏给他白银2000两。




【逸卿女士,杜泮林后人,现将回忆文章附后】



      外曾祖父杜泮林

                    逸卿

       余自五六龄于母怀中辄耳闻外曾祖之故事,其实母亲亦未曾见过这位名震之祖父,盖多为门庭中亲人口传得之矣。而后母亲有回忆文字载于黑山志,近数年外祖故事多从单田芳《乱世枭雄》中来,且真亦复有几多历面目耶?自我母故去,余于零星之资料与记忆中,重新整理有关外祖之生平迹,权作书门仅有之家传,且自钩沉渐渐远之百年岁月。

        外曾祖父杜恩波,字泮林,别号清醒山人。生于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十七日,故于民国六年十二月二十日。其先祖为客籍人,移民小黑山东二十里之房。其幼而聪敏,未及冠考中秀才。时与地方文士李龙石,刘东阁诸人并称“辽西六逸”。其性慷慨,广交游,博学善辩,仗义疏财,尝慕汉杜季良之为人。书法诗文为时所重,其所藏遗作一直留存至文化革命。书多为明清本,大部分保存完好。听母亲说,其初遭浩劫为民国十九年之洪水。山洪爆发水漫其家,人于屋顶起炊露宿。大部分书籍书画被移至屋顶,洪水退后找乡一私塾先生晾晒月余,其边晒边读不时赞叹:“余平生未见如此藏书,

饱眼福也。”

       而未曾料到其再次劫难竟胜却洪魔百千倍。一九六六年深秋,我于外婆家突然听到锣鼓声震耳欲聋,但见十数红卫兵与造反派头目直冲进来,一张大字报贴于北墙:“限期把毒书古董一并交出,否则砸烂徒子徒孙之狗头”。当晚部分书籍以麻袋送至公社,其手稿书画辄付之一炬。我母亲保存其祖父十珍贵印章,红卫兵走后具以鎯头碎之。且自语道:都是“四旧”,是害,无产者最讨厌这些东西。其时我十二岁,尚不明其涵义。唯有一枚母亲留下来,其想到已故父亲曾有言,“此为田黄石,价胜黄金。”

        外祖生活之时代正为庚子之变,义和团大乱京师,地方土匪蜂起,黑山地面日无宁日。其与举人刘荫桂,贡生韩大启忧愤交集,组织小黑山团防。于镇内设支应局,以笼络草泽巨魁图保一方平安。其时黑山地面之匪首杜立三,洪福臣,张作霖,冯麟阁,孙烈臣,唐大虎皆投奔支应局以发展势力而自苟安。

       外祖素与众匪首周旋交往,以遏制盗寇之横行。此时张作霖,金万福皆拜外祖为义父。各匪首均有自己之势力范围,其资用由地方百姓按月摊派。于是地方一度平安,民心稳定。此时四方文士,草泽勇夫皆出于外祖之门,以求其简拔驯示。门庭中匾额甚多,有清廷所赐“一方之望”,张作霖亦赠“都阃府”横匾。

        光绪二十三年,奉天地面有巨匪杜立三霸据一方,清朝廷命徐世昌任东三省总督练兵大臣意欲剿之。后复命新民知府沈金鉴讨之,沈自危弗敢出兵。是时张作霖已被清廷招安,朝廷辄命其捕杀杜立三。张作霖暗自下手多次不果,便想起义父杜泮林。其深知义父平素与杜立三交好,杜立三视为本家叔父且言计从。张作霖亲自出马探望义父并商谈朝廷招安杜立三之事。外祖对张作霖之巧言信以为真曰:“事有机缘,山前有路,待我筹划之”。

      而后张霖复将外祖请至新民府,见清廷专使殷鸿寿。殷鸿寿诚请外祖任新民知府以酬其才智外祖曰:“六十岁寡妇岂有重嫁之理,老死林泉之下为余平生之志也。”既而

外祖写信与杜立三,曰:“游侠非终身之事,梁山岂久居之区?”杜立三见信辄准备招安,其精选十三名护卫同赴新民。光绪三十三(1907年)四月廿日,杜立三至新民郊外,张作霖派人前往迎接。席间张作霖以绿林弟兄礼敬之。

       杜立三忽闻门外传来杂沓脚步声便欲离席,专使殷鸿寿高喊“送客!”杜立三未跨出门槛即束手被擒,于当晚被处死。外祖得知真相后仰天长叹:“呜呼,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我好比汉家杜保,他好比三国张松。殊不料他张松无义,我杜保无能。”且大骂张作霖无恩无义无父无兄乃卖友求荣之禽兽。嗣后清朝廷赏赐张作霖五千两白银升为奉天巡防营前路统领。外祖自此不事,闭门而居,其“感国事之日非,痛内争之不息。”晚年与众举人同巫闾留有诗句:

 “闾山圣水古今流,看大祸将临,大灾将起。尔官绅坚忍回头。藉檐前圣水,洗洗尘心,登登道岸。感应有冥机,我仙家救些苦难;

 瑞霭祥云南北绕,仰天理勿亏,天良勿昧。愿诸君争强爱国,托洞里祥云,生生人智,阜阜民财,刻薄无久享,汝党会积点阴功。”

       外曾祖于七十四岁故去。张作霖正作大元帅,其于奉天为外祖购置棺椁并厚礼送至黑山故里。文革前我随母亲清明祭祖,尚见墓地松涛阵阵,碑石高矗。文革中棺木被掘,袁世凯所授勋章犹在寿衣。其棺木若新被当地村民用作户牖。而其诗文至文革已无存。母亲谨凭记忆录七律一首:

九九年来总自强,

平生志气重纲常。

心香一缕邀天相,

元酒三杯沐日光。

梁灏穷经文运壮,

唐皋争命世家昌。

金钱世界今方晓,

任尔石王笑老狂。

曾祖殁后挽诗者众谨录以下者:

       清内阁学士聘之锡钧挽联:

       早年嗜学晚岁修仙千古少真儒好义轻财似我公性情有几?热心待人冷眼观世一生重交友扶危济困到此日恩怨皆销。

 营口知事郭进修挽联:

下笔千言,有班香屈艳之才,惊梦走轻雷,太息弹琴成绝响;

论交四海,为朱家据孟所尚,挥金随薄霰,伤心属纩滕遗文。

      黑山知县曹祖培挽联:

       博学能言极慷慨悲歌常与吾曹论豪杰;急公好义却艰危困苦居然老杜作神仙。

                                               壬辰年孟春 逸卿于听雨轩


逸卿(左二)、本文作者(左四)与黑山、北镇、锦州诗友在一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