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释辨四

 东华退士图书室 2020-03-24

李白绝句《独坐敬亭山》表现了旷达还是孤寂

听北京语言大学模课“古诗今读”,其中对李白《独坐敬亭山》一诗表达的心情旷达还是孤寂,韩老师倾向于旷达。其理由此时的作者不要热闹,巴不得鸟飞云去,他才能静静地观看敬亭山,有山相伴也没有孤寂。况且,众鸟高飞,孤云独去是个动态过程,其间也有个热闹的场面

对此,不能苟同。首先,此诗一连用了净、孤、独、只等字眼,通常这些字都表达孤独而寂寞难以表达旷达。第二,鸟飞用“净”,净不是个过程,而是个结果;云去用“闲”,突出了自顾自、幽闲地离开。这个场景应该不是写实而是出于想像,是意中景,正如王之涣登鹳鹊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第二句一样。按常理,山林是鸟棲身的乐园,不可能鸟飞净,作者想像到鸟因他而悉数飞去,而且是高高地飞去,意思是连与作者打个照面也不愿。身边只有敬亭山,因为山走不了,要是山也能行走,说不定就只乘作者了,这当然不是作者所愿,作者无可奈何叹了个气说,让他们都走吧,就存我们两个,好好地对视吧。第三,此诗与阮籍的咏怀诗  坐空堂上的心情相仿。阮诗用了独坐、不见、孤鸟飞、离兽下等词,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情。

李白自持才高而气傲,才能不能被世人承认,因而无知己。长期的飘泊生活,又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他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这是很自然的。“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送蔡山人》李白)就是这种心情的写照。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月下独酌》李白),《独坐敬亭山》也是其一。

附:阮籍《咏怀·独坐空堂上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