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神记03 奇门灵虚说儒道 上元节既过,春光乍寒。于家商队终于从瓜州返回,这支商队每年走一个回环,秦州到瓜州有3000多里路,商队在春天从秦州出发,长夏时分到达瓜州,因为天气炎热,在瓜州休整一段时间,躲过长夏,再从瓜州返回,通常在春节前后返回秦州,第二年春天再从秦州出发,就这样年复一年的走。去程主要是运送配制好的于家祖传解毒丸、金创药,以及秦归和沿途的特产药材,有时也带些丝绸和茶叶,回程带回瓜州的锁阳、肉苁蓉和西域的罗布麻、香料、玉器等。这次和往次一样,按预定的方案带回了货物,由于今年河西走廊肃州地界冬雪太大,所以在年后才回到秦州。 麟德年间,大唐国力强盛,派驻西域的军队也日益增多,河西四郡守备力量不断加强,穿越河西走廊的商队的在安全上有了更多保障,所以富商家的商队一般只雇佣领队,东家就不再跟着受行路之苦。东家负责照顾好领队的家属,说是照顾其实也像是人质,毕竟商队运送的都是值钱的财物,不能由着领队胡来。于家商队的领队叫郭云飞,妻子王氏和小女就住在秦州城内。郭云飞小于昆仑4岁,河北燕州人氏,上中等身材,但很壮实,黑须连腮,走路如风,人送外号“黑风侠”,郭云飞本是大内巡捕,后来在金城执行追捕任务时,因重义气放走了江湖朋友,得罪了长安的上司,而被官府缉拿,郭云飞在逃路中,遭遇六七个人对她围追堵截,好在郭云飞武艺高强,但好虎架不住群狼,打斗中他身负重伤。郭云飞只身一人逃往甘州大漠,终于甩掉追兵,但已精疲力尽,烈日下一头栽倒在沙漠之中。当时于昆仑带着商队从甘州路过,见有人昏倒,急忙搭救,喂过水和干粮,郭云飞渐渐苏醒,于昆仑见他受伤流血,拿出自家祖传金创药,敷了伤口,救了郭云飞一命。 郭云飞好转以后,向于昆仑说明了内情,于昆仑见郭云飞义气,又有一身好武艺,就暂且收为自己的保镖,带他和商队一起来到瓜州。瓜州山高皇帝远,郭云飞就在意和堂瓜州分号躲避了半年,于昆仑返回秦州以后,使银子在长安疏通了关系,洗白了郭云飞身份,让他不再受官府缉拿。郭云飞深感大恩,从此贴身保护于昆仑十几年,私下二人以兄弟相称。跟着于昆仑寒来暑往,郭云飞对行商也已经轻车熟路,五年前在秦州城内经于家牵线又娶了王氏为妻,次年生了小女,有了家眷,于昆仑就放心用他做了领队,郭云飞外表粗糙,却胆大心细,四年多来他单独带领商队行事稳妥,几乎没有出过大的差错,为于家生意立下汗马功劳,而且对于昆仑忠心耿耿,深得于昆仑信任。于天水从小和郭云飞甚是投缘,对郭云飞以“胡子叔”相称,郭云飞称天水为大少爷,两人私下关系情同父子。这次郭云飞带着30多人的商队从瓜州回来,见到天水,二人热烈相拥,见到素儿却不再像小时候举得老高,而是摸着孩子的头,连夸孩子又长高了许多。听到老东家也在城里,更是喜出望外。 郭云飞先带众人将带回的货物卸在后堂,安置好驼队,随即来拜见老东家于昆仑。将瓜州和凉州分号的手写信札,及运货清单让于昆仑和于天水过目,然后于天水按清单亲点货品,各类药材和贵重货物分别入库锁好。一切妥当后,于天水摆下宴席,犒劳随行人员和城内家属,宴席上老东家为每位赴宴人员补发拜年礼金,大家其乐融融。席间天水和郭云飞说起这次要远行米兰城一事,郭云飞也发现了这个商机,自是十分同意,这些年碍于老东家生意范围,郭云飞还未出过阳关,如今可以助少爷一臂之力,也可趁机开开眼界,信心满满答应同行。于昆仑再三叮嘱他要多给天水出主意,并让天水听郭叔的话,宴席散后,商队人员各自回家休整,静待出发召唤。 于家开始为出行米兰城做各种准备,商队这次出行不同往次,远走西域,所需准备的物品大不一样,好在凉州和瓜州有意和堂分号,货物和人员可以中途做些调整,相对还简单了一些。于家老小开始忙碌,于昆仑带着喜爱的驼队,到郊外尽情吃草,素儿也特别喜欢骆驼,每天陪爷爷喂养骆驼,并准备路上用的粮草。素儿也早早准备好了自己够一年所读的医书和收集植物标本的用具,当然其中少不了《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于天水去长安城西市将这次带回的货物售卖出去,同时要购买大量丝绸,因为出了阳关,西域对中药使用还不是很广,丝绸还是西域销路最好的货物。那日于天水带领车队,从长安西向开远门入城,来到西市怀远坊“锦绣绸庄”。长安城共有108坊,各有特色,分为东西两市,西市比东市繁华,时称“金市”,来自丝路的胡人多聚于此。怀远坊是以卖丝织品为主的坊,锦绣绸庄是最大的绸缎铺。在它的对面,有一个二层商铺,现在是周记药铺,而在一年以前这正是意和堂药铺的分号所在,商铺易主,已物是人非,于天水想起当年的兴旺景象,心中如打翻了五味瓶。于天水以前就是锦绣绸庄的老主顾,绸庄老板周天仁是长安城丝绸行业的翘楚。见于天水前来,连忙上茶寒暄,言语间只觉恭敬之意大不如前,不过还念及旧交情面,生意上也是给足了面子。锦绣绸庄的丝绸质量上乘,花色齐全,名冠长安。仅丝绸贡品货色就有绢、绸、绫、锦、纱、緞、罗、练、绮、仙纹绫、鸡眼绫、八蚕丝、轻容、花纱、紧纱、宝花罗、花纹罗、白平绸、白锦绸、蕉花练等几十种。于天水选得绫罗绸缎各种品质、花色二十几种,一百余匹,装车返回秦州。卢氏已将带往瓜州和米兰城的30袋当归备齐。并将配好的解毒丸、金创药、五苓散等应急药品筹备停当。 离出发的日子越来越近,大家惜时如金。于天水每天闭户不出,想多陪陪卢氏。这天中午,全家人围坐在餐厅,正欲端碗吃饭。忽听得门口铜铃般的喊声:“店家在否?”音如洪钟,掷地有声,在中院餐厅里听得真真切切。卢氏出门寻声望去,见是一个灰袍银须道士,手持陶钵,看样子是来讨斋饭的。卢氏近年因家计紧张,饭菜均显平常,但于昆仑和于天水对僧道讨要向来慷慨,布施大方,看清为化斋道士,忙起身将道士迎到屋内,这时再细看这道长,年约六旬,慈眉善目,鹤发童颜,虽衣衫显旧,却干净利落。言语间,字正腔圆,双目䦆铄,右手持一青竹蛇杖,左手端一宽口陶钵。素儿与道长不曾谋面,但对这青竹蛇杖却认得真切,不觉心中一震,诧异中带着惊喜,眼睛不住打量,却无法予以言表。 这道长见主人真心相请,也不礼让,径直坐在八角桌边,却未动饭菜。嘴里反复唠叨着几句话,仿佛是一首诗:“子承父业志气高,一旦成就心傲骄。忽如秋夜冰霜至,千日打柴一日烧。身世沉浮寻常事,三穷三富过到老。峰回路转花明日,明素重担却难挑。”于天水听得话中有话,也似乎听出其中深意。忙礼让到上座,让卢氏赶快沏茶,卢氏从案上取出上等莆田大红袍,速速烧水沏好,端茶过来时,于昆仑、于天水己和道长火热攀谈在一处。道长打量于天水一番,出口直言,问得于天水生辰八字,是年命丙辰,掐指一算天水年命与前年太岁辛亥犯冲,流年运势确属十分不利,所出生意变故是命中流年所必经之劫。道长又于袖中掏出木制法器,分天、地、人三盘,天地盘均刻有十天干,九星八神,于天水做生意常做占卜问事,听说过此物,猜到这便是传说中的奇门遁甲转盘。 奇门遁甲号称“帝王之术”,与六壬、太乙并称古三式,且为三式之首,最有理法。传说为九天玄女所创,最初创立时,共有四千三百二十局,姜子牙把它简化为七十二局,汉代的张良得黄石公传授后,再次简化成现行的阴阳遁各九局,共一十八局。“奇”是指三奇,即乙、丙、丁,“门”是指八门,即“休、生、伤、杜、景、死、惊、开”。遁甲则指六甲旬首遁入六仪,即“戊、己、庚、辛、壬、癸”。奇门遁甲是重要的兵占之术,三国时期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草船借箭均用到此法。奇门遁甲的独到之处是,能将预测之事分析的条理清晰,细节尽现。所以民间流传有“学会奇门遁,来人不用问”的俗语。只见这道士不断掐指,于阴遁起出一局,恍然说道此劫果真必犯,而且所说的细节如同他亲身经历了一般。当日所起盘局,年命宫上临官鬼,腾蛇主之,主必犯官司;值符临壬,主受主犯牵连。又有官鬼克妻财,所以只能散财免灾。于昆仑、于天水和在一旁观看的卢氏不断点头称是,方知所经历的一切原属命中注定。 于天水夫妻听得诗中言及素儿,十分关切。道长望着孩子,接着说:“明素这孩子生来秉赋极高,得阴阳二灵所助,其后所说与那一夜蠹神对素儿所说的并无两样。又说明素和道教有缘,六岁行拜师礼,朱砂开智并未礼成,此乃天意。无此成蒙,悟道更易。此子深悟医药之道,将来必成大器,他学识功底深厚,还须游学四方以长阅历,若施主不弃,我愿在行途之中传教他道医理法方药和修身养性之功。” 道长害怕于天水夫妇接受不了儿子入道,续言道:“尽管儒与道本同为一源,儒道两家都讲求修心炼性,但在修行的层次上有很大区别。当年孔子五十知天命之年,韦编三绝学易,在楼观问道于老子,后来写出《十翼》丰满易经,这不过是循了道家的天梯。道家在体系上,完全超越了儒家的境界。道家大乘,三洞四辅十二部,直奔出世而去;儒家小乘,仁义礼智信,重于入世而为,儒家修炼成仁,道家修炼成仙。道家才是中华文明的根,尤其在医学方面,古医从巫医退位以后,精华部分多在道医中流行,而儒医不过是花拳绣腿。” 道家的传承往往由师选徒,一旦师徒缘分到了,师父对慧根深厚之人自是求才若渴,这道长为了能得到明素爱徒,大有贬低了儒家的意思,但也看出了他的良苦用心。言语间,三人越谈越投机,于是大家边吃边聊。原来这道长名叫灵虚,后文会表其是蠹神附体。灵虚道长原是山东瀛洲人氏,也是出自医学世家,祖上好医,早年他在太医院也任过主药,和素儿外祖父卢岷山,本是同僚,但时间有先后,两人并不相识。后来又到皇家御书院编纂医书,在三十八岁时因特殊机缘,追随师父还虚道长在崆峒山紫霞洞修炼二十余年,道行极深。崆峒山距离秦州不远,素儿虽然没去过,但崆峒山的大名却早有耳闻。因为他从小就听母亲讲过黄帝在崆峒山问道广成子的故事。《黄帝内经》其实写的就是黄帝和岐伯、鬼臾区等老师的对话,所以明素对黄帝的老师广成子居住的崆峒山印象特别深刻。 此次灵虚道长是受邀去瓜州拜会清玄道长,南朝名道陶弘景先师在伊尹《汤液经法》之上创立《辅行诀》脏腑用药法式,定立五脏用药大小补泻汤,颇有章法,神效无比,《辅行诀》只在本门师徒间秘传,不幸的是南北朝战火连连,原本在战火中佚失。大唐盛世,《辅行诀》在民间突然传出多个版本,各说各理,漏洞百出。本当年佛道争锋,陶先师曾派二位亲传弟子远赴瓜州弘扬道法,现在瓜州的清玄道长就是其中一位陶师弟子的传人,而灵虚道长的师父还虚道长是另一位陶师弟子的传人,清玄道长和还虚道长平辈,清玄在辈分上是灵虚的师叔,二人都得陶师真传,后来由于战火分开,清玄道长近闻还虚道长在崆峒山修炼,特意派人过来相请,想要戮力同心一起重新校订《辅行诀》残本,还虚道长因年事已高,千里远赴瓜州,长途跋涉实在不便,就与清玄商议决定由高徒灵虚前往。 唐代丝路商队平时也多有僧侣同行,商队可借宗教精神解旅途寂寞,僧道可于商队中获得餐食供养,本也是互惠互利。于天水夫妇见这长者真乃世之高人,素儿正是求学的好年华,西行途中唯恐虚度时光,若有这样的明师传教爱子,实在是难修的福分。看了一眼于昆仑,于昆仑也正有此意。于是就问素儿是否愿意拜师,素儿其实早就等着这句话呢,见父母来问,不假思索,立刻答应,灵虚道长十分高兴,他能得到这样根基饱满的徒弟,传其平生所学,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明素跪地叩首,奉茶参拜灵虚,道长喜收爱徒。于天水夫妇请灵虚道长先在家中暂住几日,等待一起上路同行。素儿与灵虚甚是投缘,一见如故,每日缠着师父,问东问西,把这些年以前那些先生不能回答的问题,从头又问了一遍,灵虚却都能对答如流,让素儿佩服的五体投地,于是更加坚定了求学问道的决心。 春风送暖,时至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是民间的龙抬头节,素儿便问灵虚师父,为什么叫“龙抬头”。灵虚言道:“古代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表示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称“二十八宿”,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四象”,分别为苍龙,白虎,朱雀,玄武。“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古人观察到苍龙星宿春天自东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其出没周期和方位正与一年之中的农时周期相一致。春天农耕开始,苍龙星宿在东方夜空开始上升,露出明亮的龙首,夏天作物生长,苍龙星宿悬挂于南方夜空;秋天庄稼丰收,苍龙星宿也开始在西方坠落;冬天万物伏藏,苍龙星宿也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而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角宿,代表龙角,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大约一个钟头后,亢宿,即龙的咽喉,升至地平线以上,接近子夜时分,氐宿,即龙爪也出现了。因此称这一天叫“龙抬头”。素儿继续问:“这个龙指的是什么?”灵虚言道:“其实这一天是地下的阳气由潜藏向升腾转化的时间点,从此天气开始转暖,这个龙实际指的是阳气,即是中医所讲的龙雷之火”。明素听得哑口无言,再也问不出什么古怪问题,从此也再没有以刁难老师为快的那种想法了。 于昆仑几乎每年都选择这个日子,送别商队出发,是因为二月初二“龙抬头”在民间是“迎富贵”的日子,商队这一天出发为的是抢一个好兆头。郭云飞率领的的驼队已准备就绪,商队有三匹高头大马,一黑、一棕、一白,原来是一黑一棕,由郭云飞独自骑黑马,另一匹棕色的由郭云飞两个徒弟换着骑,这次于天水一起出行,又要去往米兰城,所以带上了自己平时最喜欢的白马,其他人或步行或骑骆驼。驼队里有马是为了应急之用,马的速度在平地很快,但在沙漠中也有劣势,耐力比不过骆驼。三匹马和这些骆驼经过十几天的休整,已经膘肥体壮,随行人员也个个神采奕奕,如满血复活一般。骆驼身上的货物也已装载完毕,整整齐齐的排成一队。每次商队出行都是商家的大事,这次素儿与父亲也随驼队远行,所以送行特别隆重,于家全家老小,随行商队人员的家属,来往商户伙伴都来送行,二叔乐水一家也从长安专程赶来,送行人群足足有上百人。于昆仑准备了壮行酒,于天水和明素,郭云飞驼队的一行30几人均捧起酒碗,一饮而尽,把碗摔在地上,啪啪作响,碎片纷飞。 大家还吃了于家专门准备的“迎富贵果子”,图个吉利。于昆仑拉住郭云飞的手,再三嘱咐照顾好儿孙,争取早日返程,郭云飞的四岁的女儿牵着爸爸的衣角,甚是不舍,其母王氏立即含泪抱走。卢氏别有心机,在出行前就已做好两个香囊,一个送给丈夫,囊中放入当归,盼其平安归来之意;一个送与儿子,囊中放入远志,预祝儿子历练得志之意,父子含泪收下。于昆仑老泪纵横,一把将孙儿搂入怀中,2年时间在人世间也算长别离,世事变化极大,爱子爱孙前途未卜,于昆仑从腰间解下玲珑宝物,放在素儿手中,嘱其见物思亲,顺保儿孙一路平安。素儿也泪流满面,和父亲天水跪地三叩,拜别祖父祖母。驼铃响起,驼队缓缓西行,卢氏泪如泉涌,疾步上前将儿子拥于怀中,抚首贴面,于天水和月桥、明武也过来相拥,一家人哭作一团。于乐水和大哥依依惜别,叔家小妹亦是暗中落泪。 驼队渐行渐远,于天水思绪万千。他虽然常年东奔西跑,却大都在秦州生活。终是故土难离,看着位于秦州城的意和堂药铺和送别的亲人渐渐从视线消失,心中十分不是滋味,甚至还有一丝丝悔意。真道是:“风花不开春有意,霜叶欲留秋无情。驼铃声声催人走,不忍回头望亲朋。”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于天水纵是有千般不舍,也只能忍泪前行。听着銮铃响动,竟想起了前几日灵虚给儿子讲的老子出关的故事。当年老子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留下五千言,便是那永垂青史的《道德经》。老子出关是因为周朝运势衰落,今天他西行也是因为家势颓危。只不过老子骑的是青牛,他今天骑的是白马,想想真是人生如戏。骆驼温顺的迈开脚步,郭云飞骑着马巡回的不住讲着途中的注意事项,跟着他多年的猴子都灵,也不似往常蹦来蹦去,呆呆的蹲在郭云飞肩上一动不动,眨着大眼睛似在品味人间的离别忧伤。素儿骑着骆驼,跟在灵虚道长后面,尽管心中对前途憧憬无限,但是今天所过之处,却都要多看上一眼,似乎不再回来一样,说来奇怪,这平时并不在意的身边山水,今天看着却都别有韵味。 秦州自来人杰地灵。在叫秦州之前,即得名“天水”。据传秦末的一天夜里,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忽然天空狂风呼啸,雷电交加,随着一道金光闪耀,地上现出红光。顿时,大地连续震动,在轰隆隆巨响声中,地面裂开一条大缝。只见天上河水倾泻而下,注入裂开的大缝中,于是形成一湖,名叫“天水湖',当时人说这湖与天河相通,这个“天河注水”的传说被汉武帝听到,为此地起名“天水郡”。于天水之名由祖父所赐,也是因天水传说而起。这里也是伏羲的故乡,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为“三皇”之首。人首蛇身,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创造了八卦和文字。这时驼队刚好经过城西的伏羲庙,只见一大牌坊正中,悬有巨幅匾额,上书四个大字,“开天明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