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明六十一 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也。 1 伤寒表闭,经迫腑郁,不能容受,是以作呕,呕缘土虚胃逆,但因表闭而呕,虽有阳明里证,不可攻之。 此伤寒呕多,太阳表闭,表解则呕止,不可以吴茱萸汤,治其呕也。 2 太阳十九,太阳病,恶寒体疼,呕逆,脉阴阳俱紧,名曰伤寒。呕逆之证,是土虚胃逆之证,但本条之呕逆,是寒闭皮毛,经迫其腑,表解里松,则呕吐自止。故呕虽为阳明证,不可攻呕。也就是麻黄汤证之表闭呕吐不可以阳明里虚的吴茱萸汤而攻之。 阳明六十二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一、本条比较难懂,先来个结构性注解,提纲分拆,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1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表病误下,故不见中风之浮缓,寸缓关浮,犹是中风之脉,而尺弱者,是肾气不充,本气之虚;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此是表病不解;假如有呕吐而此复恶寒证,即为里虚之义;但心下痞者,误下伤中,胃逆胆痞也,知此医误下之过也。师言此医误下成痞,非阳明者,是尺弱本虚,下伤脾阳,故见心下之痞也,误下成痞者,太阴之坏病也,故痞非阳明; 2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太阳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尺弱本虚,湿退燥盛,不更衣十日,亦无所苦也。 3 太阳病,寸缓者,不浮不紧,此为风虚不盛之义,关浮者,表病里湿,经气内壅,而不外泄也,尺弱者,肾气不充,本气之虚。正是尺弱本虚,所以湿盛中壅而关浮,表病中风而寸缓;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此为太阳表证不解,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但以法稍救其口舌干燥而已。渴者,宜五苓散,泻湿而解表也。渴欲饮水者,此为太阳病中风而内湿也,此不转阳明,也非燥渴,故少少与之,以救口干舌燥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