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筱婵 主播 | 竹子 摄影 | 不可说 编辑 | 安般兰若(ID:anbanlr) 早先,买来一方帕子,上面绘了一枝荷,旁边绣着“素心”二字,甚是喜欢。小心叠起来,轻轻地放在了盒子里。 一颗心,素清素清的,安静自守,澄澈,不染尘,多好啊! 有过一段时日,喜欢读那些华丽丽的文字。也曾在不眠的夜晚,敲着键盘,写下了很多不食人间烟火的章节。 后来,在年月里浮浮沉沉,那些新词旧愁,都随了风。唯留了一份简净与素朴,在心上,如日月般,朗朗相照。 素,才是生命的底色吧。千帆过尽,好梦初醒,浑身的疲惫与无力,在周遭里肆虐。此时,大概只有一碗清汤,一碟素食,才是最妥帖的温暖。 年少是素不起来的。就爱那些花花绿绿啊,柜子里的新衣服,已经挨挨挤挤了,可是还嫌不够。那一件一件堆积着的,是明晃晃的年华呀,在青春里张扬着,明媚着。 春归花发时,看桃红,看柳绿,看菜花黄,看人间的万紫千红,千娇百媚。像极了年少,一往而前,追逐着世间的灼灼芳华。 等花期一过,花儿们悄悄自落,所有的灿烂都退场了,黯然了。只剩下,心事滋滋地冒着,如雪般,纷纷扬扬,素白素白的。 素色,也是有光芒的。如同暗夜里划过天际的流星,不夺目,却闪耀着不期而遇的美。照着山川河流,照着天上人间。 月白风清,那是怎样美好的夜晚啊。晚风轻轻吹拂着,如霜的明月挂在树梢。 幽幽寂寂中,心田上一片明亮,种着天蓝,种着草碧。目光所及,已是水天一色,辽阔万里。 到山间行走,遇到古寺,总要停上一停。那洒扫庭院、诵经念佛的僧人,都是红尘里的路人。一袭素色长衫着身,仿佛穿着清风明月,穿着流水白云。 隔着门槛,痴痴地望,就像看一场莲花开,一朵,两朵,三四朵,直到开满心房。 有名儿唤“素素”的姑娘,一叫出来,就很古风。比如金庸先生笔下的殷素素,清丽嫣然,犹如凌波仙子。浅浅一笑,就能惊艳了时光。想来,喜欢“素”字的人,都如这般明净纯粹吧。 何时起,朋友改了微信名字——素履。心中一动,真真是她的人生写照呀。 《易经》里说:“素履往,无咎。”在世间行走,揣着一颗清白自守的心,始终如一。质朴如她,从不与人相争,只默默地耕耘着,努力地向上着。清颜素心,大概就是她的样子。 素心,是一种境界。“心如枯井,波澜不生,富贵亦不睹,饥寒亦不知,利害亦不计,此为素心者也。”清代学者纪晓岚这样阐释。我倒以为,素心,便是心地纯朴,守着本色的自我。 兰花之中,有这样一类品种。茎叶高高地挺直而立,花杆上绽放出纯净的花朵,花心如玉,皎洁无瑕。其唇瓣色纯,其香气清洌,得“兰中之魁”的美誉。 它有一个清雅的名字——素心兰。像一个秀逸的小女子,捧着一卷诗书,盈盈地笑将而来,娟娟怡人。 兰的气质,是内敛的,不露锋芒的。它活在浮沉之外,一幅素然的姿态。泠泠空谷中,幽香自溢,无人亦自芳。 于书斋中,置一盆素心兰,便是养了一颗朴拙的心。 日常里,有小喜,有大痴。当岁月荏苒不再,蓦然回首时,一株兰,便是归途。凡尘又逢,遇见初心。 古时,白绢为素。写了书信,一笺尺素遥寄,车马很慢。远方的人儿,切切地盼着。密密麻麻的情意,在绢帛上排开,素净着,悠长着。门前绿苔生,问君几时来? 素心,是皎皎的窗前月,是皑皑的瓦上雪,是茫茫的芦苇荡。是身处繁华,素简如初。 好比邢白瓷,莹润光洁,如银似雪。没有斑斓的花纹,没有艳丽的色彩,却素朴天成,如镜,如磬,如凝脂。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曾推崇唐代邢窑白瓷为上品。用白瓷的茶具,斟上茶,在幽幽的月色下,细酌慢饮。“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 陶渊明诗中曾写:“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听说这里的人纯朴呀,我愿与你们为邻,一起数朝朝与暮暮。 素心人,听起来就很美。浅浅的,淡淡的。有欣欣然的美意,还有欢喜不尽的良辰。 就做素心人吧。日长风清时,身着素淡的衣衫,在杏花疏影里,走到灯火星星,走到人声杳杳,走到江天一色无纤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