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向乙肝治愈的道路

 fanzp302 2020-03-24

“乙肝能不能治愈”的确是令我们医生沮丧的一个问题,我们常常回答您:“可以临床好转”。    

这是个什么意思?医生老是在忽悠我们病人吗?

医生和病人眼里的“治愈”有何差异?

临床好转:

2006年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就指出,我们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发生肝硬化和肝癌,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临床治愈(功能性治愈):

是指患者停止治疗后仍保持乙肝表面抗原(也称澳抗或HBsAg)阴性,伴或不伴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出现、HBV DNA检测不到、肝功能正常。这是我们目前能达到的最高目标,也是乙肝病毒感染者追求的目标。其缺点在于以后的日子里,如果应用免疫抑制药物(例如化疗、激素等)的话,乙肝病毒又有可能被激活。

完全治愈:

外周血检测不到HBV,同时肝脏内的病毒、包括肝细胞内的cccDNA(也是最顽固的病毒库)彻底被清除,这被认为是乙肝治愈的“圣杯”和终极目标。

基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杂的复制过程以及目前医学技术的进展,渐进性实现临床治愈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因此,在2019年中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我国专家再次强调了“临床治愈”(功能性治愈)的重要性。

虽然cccDNA挥之不去的梦魇依然存在,但是毕竟我们从“临床好转”的目标中前进了一步,而且“临床治愈”的患者人群越来越多,曙光越来越明朗。

如何实现“临床治愈”?

国内外专家一直致力于彻底抗乙肝病毒治疗的研究。在我国,抗病毒治疗从上个世纪的中药例如“苦参素”,到上个世纪末的“干扰素”治疗,到这个世纪初的口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经历了漫长的年代。很多患者也走过了艰辛的历程,特别是干扰素的长期注射成为挥之不去的痛苦经历,但是“临床治愈”依然遥不可攀。

随着口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服用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多的患者出现表面抗原逐渐下降,有少数甚至达到了“临床治愈”。有的患者在接近最后胜利的曙光时,医生采用干扰素联合治疗,终于获得“临床治愈”!也许这就是“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吧。

当然新药开发从未停止过研究的步伐。siRNA疗法能够直接干扰和摧毁病毒RNA,免疫疗法热火朝天,ARB-1467、ARB-1740、ALN-HBV等等可能成为未来的新秀。

我必须要实现“临床治愈”吗?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树立了一个目标,却一直未能实现,但是当我们低下头来认真的思考,也许这个目标不能实现也不一定让人如此难受。放下包袱,您可能活得更为轻松。

其实,在乙型肝炎的各个阶段,我们应该建立相对现实的目标更为合理。

如果您处于乙肝免疫耐受期阶段

也就是说是一个“健康携带者”,您最好保持好心情、规律生活、注意保养,静静等待新药的出现,不要让乙肝病毒发作来“骚扰”您是这个阶段最好的选择。  

如果您处于慢性乙型肝炎阶段

也较年轻,那确实有实力和时间去勇敢追求您的“临床治愈”,甚至期望“完全治愈”,找一个好医生,规划未来漫长的战斗,一起为胜利的一天努力,终会看见曙光。 

如果您处于肝硬化阶段

尤其是比较明显的肝硬化,也许“临床治愈”对您来说也不一定如此重要,因为病毒造成的伤害太严重了,集中精力保护、修复好您的肝脏领地,口服核苷类药物让HBVDNA长期阴性,敌人剩下“一丁点”对于整个时局已经影响不大,不要再纠结“临床治愈”,好好保养,实现临床好转的目标,您照样可以期望活到120岁。

未来的路很长,我们都要看清治愈的目标,但是设立适合自己现实的小目标,为之一直努力便是精彩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