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痛

 秋霜了无痕 2020-03-25

1. 针刺治疗睾丸炎案

王某某,男,35岁,干部,1961年12月14日初诊。

病史: 患者一周前右侧睾丸挫伤,当时仅有轻度疼痛。两天后,右侧阴囊部红肿疼痛,伴有恶寒发热。经注射抗生素后,热退,但阴囊肿胀疼痛不减,并放射到腹股沟及腹部,伴有下坠牵拉之感,行走不便。西医诊断: 右侧急性睾丸炎、附睾炎; 中医诊断: 阴痛。初诊取左环跳,行“拽拉行气” 手法,配右太冲、蠡沟,行泻法。针后疼痛减轻,次日红肿渐消。复诊取右环跳,配左太冲,手法同前。针治2次,症状全部消失。

按: 环跳穴

环跳穴的部位和取穴方法。历代文献对环跳穴的部位和取穴方法,颇不一致。管老参考历代各家取法,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确定了一种取穴标志比较明显,易于掌握针感传导方向的取穴方法,即侧卧,伸下腿,屈上腿,躯干略前倾,在骶管裂孔、股骨大转子与髂嵴上缘联成的三角形中点取穴。

环跳穴的针刺深度和操作手法。在古代文献中,环跳穴的针刺深度一般主张针1寸 ( 《针灸甲乙经》 等)。管老则常根据体型、病情和针刺方向的不同进针3~4寸。操作方法是: 右手持针,以拇、食、中指夹持针柄,左手拇、食二指夹捏棉球握住针身,前露针尖3~5分。进针时,两手同时用力,快速将针尖刺入皮下,然后右手稍作捻转向下送针,一般刺到2~3寸时,即有针感传导。如系治疗前阴病证,则将针提出0.5~1寸,针尖向前阴方向进到1~1.5寸,行小幅度提插捻转手法,针感即可传到前阴部。如欲治疗肛门疾患,则在获得针感后,将针提取0.5~1寸,针尖向肛门方向进针1~1.5寸,行小幅度提插捻转手法,针感即可传至肛门部。在针感传至病所的基础上,又须根据证候虚实,分别施以 “拽拉升提” 手法或 “拽拉行气”手法。“拽拉升提” 手法多用于脏器下垂的虚证,如子宫脱垂、直肠脱出等。操作方法是: 在针感传至病所后,拇指向前顺经单向捻转,当针体捻转不动时,表示针体已被肌肉组织缠住,这时不能放松针柄,而要和缓地、有节律地向上拽拉针体,使针身牵动周围组织,病人即会产生牵动收缩之感觉。“拽拉行气” 手法,适用于气血壅滞不通的实证和前、后阴炎症疼痛,如睾丸炎、膀胱尿道炎、肛门术后疼痛、外痔等。操作方法是: 在针感传到病所后,拇指向后单向逆经捻转,当针体被肌肉纤维缠住捻不动时,这时宜捏紧针柄,和缓地、有节律地摇摆针尾,以加强和控制感应的传导。因本穴针刺较深,感应较强,操作时必须注意,手法宜轻而缓和,提插幅度不宜过大。切忌手法过猛,刺激过强。

2. 阴阳六合穴治疗阴痛案

王某,女,32岁,干部。1994年8月15日初诊。

主诉: 右腹股沟及外阴疼痛20余天。患者于3周前雨天骑车跌于沟中,右臂、右腿及外阴跌伤。经住院对症治疗10余天,后遗右腹股沟及外阴疼痛,行走、下蹲时牵及会阴部掣痛。西医诊断: 外阴及右腹股沟软组织挫伤; 中医诊断: 阴痛。给予针灸治疗,主穴阴阳六合穴; 配穴阳陵泉、太冲、足三里、三阴交。针治3次后,疼痛明显减轻。治疗6次,疼痛完全消失,行走、下蹲活动自如。

3. 阴阳六合穴治疗前列腺炎案

彭某,男,77岁,退休。1998年2月12日初诊。

主诉: 小便刺痛伴少腹会阴胀痛10余日。患者于10天前因进食香燥之品诱发小便刺痛,伴少腹会阴胀痛,口干,无小便频急。前列腺液检查示: 卵磷脂小体 (+),白细胞6 ~7/HP,红细胞 (-),血常规及尿常规正常。诊断为:前列腺炎。给予针灸治疗,主穴阴阳六合穴; 配穴中极、水道、三阴交 (双),每周2次。针治2次,小便刺痛明显减轻,少腹会阴胀痛减轻,前列腺液常规复查提示病情好转。针治6次,诸症消失,前列腺液常规正常,病愈。

按: 阴阳六合穴

组成: 阴阳合、阳顶、阴山、金根、玉门、会阴。

主治: 前阴诸疾,泌尿生殖系统疾患。

位置与刺灸法: ①阴阳合: 耻骨联合下缘。男性在阴茎根上缘正中; 女性在大阴唇顶端边缘处。直刺0.8~1.2寸; 可灸。②阳顶: 阴茎根左侧中央边缘; 女性在阴蒂水平方向左侧大阴唇边缘。直刺0.8~1.2寸; 可灸。③阴山:阴茎根右侧中央边缘; 女性在阴蒂水平方向右侧大阴唇边缘。直刺0.8~1.2寸; 可灸。④金根: 平阴茎下边缘,左侧阴囊根部与腹股沟交界处; 女性平阴道口,左侧大阴唇边缘。直刺0.8~1.2寸; 可灸。⑤玉门: 平阴茎下边缘,右侧阴囊根部与腹股沟交界处; 女性平阴道口,右侧大阴唇边缘。直刺0.8~1.2寸; 可灸。⑥会阴: 截石位,于肛门与阴囊根部连线之中点; 女性为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中点取穴。直刺0.5~1寸,孕妇禁刺; 可灸。

4. 针灸治疗寒疝案

张某,男,38岁,干部。1981年12月18日上午9时初诊。

主诉: 患者睾丸阵发性抽痛,牵及小腹冷痛已2个月余。查体: 阴囊冰冷、发硬,睾丸抽痛,右侧显著。自觉少腹及下肢冷,早晚尤甚,神倦易感冒,阳痿,脉沉迟,舌紫暗,苔白。辨证: 寒凝任脉,证属寒疝。治法: 辛酉年庚子月庚午日辛巳时初诊,按灵龟八法开穴列缺、照海(补法),热针关元、中极,灸命门。针灸1次,睾丸抽痛减少。辛未日癸巳时二诊,开穴照海、列缺 (补法),热针气冲,灸关元。宗上法针灸4次,睾丸抽痛消失,共治疗12次,自觉少腹、阴囊温暖。半年后随访,寒疝痊愈,阳痿好转。

按: 《素问·骨空论》: “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列缺通于任脉,故首开列缺穴。《奇经八脉考》 云: “阴跷脉为病,少腹痛,里急,腰及髋窌下相连,阴中痛,男子阴疝。” 按八法“主客” 关系,同取阴跷脉之照海穴。《脉经·卷二》 曰: “任脉也,动苦少腹绕脐下引横骨,阴中切痛,取脐下三寸。” 加用热针温补关元、中极、气冲等穴,起到温经散寒、补气壮阳、祛寒止痛之效。

管遵惠 主编.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管遵惠.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第141-144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