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造个园子只为品茶

 岚岫斋 2020-03-25

说起“茶庭”,你可能感觉有些陌生,但若说就是日本人一边品茶,一边欣赏的那个小园子,估计你脑海中就能勾勒出一个大致的画面了。

我这一代人对日式茶道的接触,有着不自知的早。当年《流星花园》里的西门总二郎,一面对女孩子痞里痞气地说“茶道的世界属于一期一会,错过这一刻就没有机会再遇见”,一面回家便换上和服,坐在茶室内安静打茶。

日本版《流星花园》电视剧中西门打茶的场景。图片:《流星花园》

西门总二郎家的茶庭风格形成于室町时代(1336年—1573年),对当下日式风格庭院的影响很深。如今日式风格庭院里常常能看到的石灯笼、蹲踞和竹篱,最初都来自于茶庭花园。

边喝茶,边赏景

茶室是日本重要的文化场所,而茶庭是依附于茶室的园子。茶室加茶庭这一整个空间,是为顺利举办聚会而服务的,茶会的全套流程包括:招待、主人准备、参会、迎接、初座、中立、后入座、点前、退出等10个步骤。

茶庭的布局。图片:《造园实录》

因此茶庭空间一般分割为两部分:“内露地”和“外露地”。外露地中设有供换衣服以及等候的“外腰挂”,以及卫生间(“雪隐”);内露地同样也配置了“内腰挂”和卫生间,供茶会中场休息时客人使用,此外还会加上洗手、漱口的蹲踞。内外露地之间会用竹篱加门来分割。

这是标准的二重露茶庭,家里地方大的土豪还会做到三重露。

茶庭的设计像极了命题作文:造园人要保证茶庭设计可以满足茶会基本步骤的需求,同时还要充分表达个人审美——不过好在评分标准并不统一。

茶庭的“模板”

镰仓时代(1185年—1333年),饮茶这一习俗从中国传入日本,逐渐成为贵族和大地主阶级彰显财富地位的爱好。室町时代后期,日本进入战国时代,武将世家出生的织田信长会给建立功勋的将士赏赐茶器。而他的继任者丰臣秀吉则更是大办各种茶会,甚至建造了全部用金箔装饰的黄金茶室。

丰臣秀吉在大阪城内修建了奢华的黄金茶室,不过如今大阪城内展示的是复原模型。图片:Wikimedia

活跃于日本战国时代和安土桃山时代(1568 年—1600 年)的茶道宗师千利休,继承了他的老师武野绍鸥“茶禅一味”的思想,先后侍奉过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两位武将。1582年,61岁的千利休在丰臣秀吉的命令下建造了后世茶庭的模板——侍庵

位于京都的妙喜庵是室町时代后期建造的寺院,图为寺院内的茶室“侍庵”。侍庵是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所创建的草庵风格的茶室。也是利休唯一留下来的茶室。图片:www.eonet.ne.jp

这座草庵式茶室,其建筑使用土壁、残竹、茅草等具有山野乡村气息的材料,茶庭的主体实际上是以通往茶室的飞石(铺成道路的石头)为中心的环形路。

侍庵内的茶庭。图片:www.eonet.ne.jp

在很小的面积里,茶庭用木材和石灰砌成的厚墙分成内、外露地两部分——“露地”这一说法,最早也是千利休发明的。在佛教中,露地表示“清净无垢的世界”。

千利休。图片:Wikimedia

千利休影响整个日本茶道思想的“和敬静寂”宗旨,也同样体现在这个园子里。

相传有一个深秋,利休的女婿少庵打扫完茶庭,洒了水,可利修叫他重新打扫。少庵又把飞石洗了三遍,石灯笼和树丛都撒了足够的水,地上一根树枝和一片落叶都没有,但利休还是不满意。利休走到红枫树下摇了摇树干,让红叶自然的散落到地上——这才是他理想的“清洁”。

风格多变的茶庭

禅院茶庭


到了桃山时期和江户时期(1603年—1867年),经过武士的带动,饮茶变得越来越普及,茶会也不再是只有贵族才能享受。茶庭的风格逐渐从实用,走向了“四分用,六分景”,更多的日式造园风格被容纳到以茶室为基础的庭院中,比如禅院茶庭

禅院茶庭多位于寺庙中,一般会结合枯山水景观。延续草庵式茶室道路迂回的设计,再加上各种白沙和山石的组合,表达着佛道两家的哲学隐喻。

京都龙安寺内的枯山水庭院。图片:Stephane D'Alu / Wikimedia

大德寺孤蓬庵可以代表这一类型的茶庭。这座集合了众多枯山水小景的寺庙,西北角的茶庭是江户时代茶道大家小堀远州于1612年修建的。茶室的名字叫“忘筌”,取自《庄子》:“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透过日式传统的半遮门扇(下为开口部、上为明障子),人跪坐在茶室特定位置,待满月时从开口部看去,远处白沙和山石反射的月光照亮夜色,而月亮的倒影正好落在手水钵(园中洗手的器皿)里。

“忘筌”的茶庭。图片:kyotoshunju.com

这种利用门框,有选择地将优美景色“框”在其中,形成如嵌入镜框中的图画般的造景方式,被称为“框景”。这种静坐观园的设计也是禅宗花园的特点之一。

书院式茶庭


时间线再往后推,集各家之大成的京都桂离宫建成了。四座茶室分散在花园池畔的四角,成为书院式茶庭的杰作。

书院式茶庭吸纳了池泉风景的特色,回游(围着池景观赏)的道路设计串联起风格不同的空间。游人所到之处皆有景,造园面积成倍扩大,已然是个大型豪华版茶庭空间。

桂离宫四大茶亭之一的松琴亭。图片:Wikimedia

到这里茶庭已经不单单是喝茶用的了,置身其中游览景色也很重要。

熟悉的日式元素,都在茶庭

风格的承载必须通过一个个元素来达成,如今我们熟悉的各种日式园林小品(指园林中的各种小型设施),多出自茶庭。 

飞石、敷石


茶庭中园路主要是这两种形式,目的是让参加茶会的人在园内行走时,不被潮湿的地面打湿木屐

飞石铺设方法沿用千利休的准则,一般会用奇数。而且为了避免直接把客人引向茶室,所以石头排列时都会绕点路,做一些迂回,会有“一步一町,一步一难关”的强行拘束感。

飞石在传统茶会前都会洗刷干净,以保证光脚踩在上面也不会弄脏脚。

大河内山庄滴水庵茶庭内的飞石。图片:光合作用种草菌

敷石的出现晚一点,它由不同形状的碎石平铺在一起,目的是让人安全地稳步行走。敷石有“真”、“草”、“行”三种表现手法:只使用加工石块,表现规则美的铺法为“真”;将加工石块和天然石块混合的铺法为“行”;仅使用天然石块则为“草”。

敷石的三种表现手法。图片:nagominoniwa.net

这种类型的路段经常在外露地出现,用以打造从尘世过度到山间小路的环境。

石灯笼


石灯笼在桃山时代以前都只是佛前供灯,安放在神社和寺庙里。茶道人感动于石灯笼中的余烬,所以将这种景致作为晚间茶会的光源带入茶庭。

石灯笼的样式很多,后期日式花园石灯笼已经失去照明的功能,只作为园林小品单独使用。

大河内山庄内的石灯笼。图片:光合作用种草菌 

蹲距



在日本,手水钵自古以来都是用于参拜神社、寺庙前的洗手漱口,净化身心,而“蹲踞”取的是蹲低洗手的意思。蹲踞一般以手水钵为主体,再搭配供人洗手时站立用的前石,或是晚间茶会时放置手烛的手烛石。它也是在茶庭里逐渐形成体系的。

平安神宫内的手水钵 。图片:光合作用种草菌

大河内山庄内的蹲踞。图片:光合作用种草菌 

竹篱


竹子在日本作为篱笆的使用方式非常多样。有了茶庭后,由于需要分割庭院、打造私密空间,篱笆发展出了更密的编织方式。

不过这种篱需要长期维护,发霉、开裂都需要更换。我在2019年去桂离宫时,见到外围一圈桂垣是用竹穗做横柱,再以麻绳捆绑固定,想想这背后几百年编织技术的传承,也是惊人。

桂离宫外围的桂垣。图片:光合作用种草菌

大河内山庄的竹帘篱。图片:光合作用种草菌

植物


早期茶庭的植物选择有严格的规范:数量不能多,有浓烈香味的不种,有毒有刺的不要,长势过快/过慢的不要,能种本土的绝不种外来的,除此之外树形还要自然朴实。所以茶庭中我们经常看到就是各种松柏日本吊钟花以及黄杨,而低矮处则是是蕨类苔藓的天地。

大河内山庄茶庭种植的植物。图片:光合作用种草菌

传统茶会开始前,茶庭里的准备工作之一是要给所有的植物“打水”(即洒水)。夏天和冬天的用水量要平衡好,要让客人一进到园子里,看到湿润的庭院绿植,有一种“啊主人打扫过园子等我呢”的感觉。

不过植物上的水太多滴在客人身上,则是非常忌讳的事,有水滞留在叶面时都要仔细擦掉。另外,苔藓上的枯叶,树枝上的蜘蛛网以及病叶和黄叶也都要清理掉。

这些工作完成后,主人会在外露地指定的地方(尘穴),放入浸过水的松柏等植物的嫩叶,以示茶庭已经清扫干净,可以迎客了。 

茶庭这种风格是在茶道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园林美学,它包含了日本几个时代对自然态度的缩影:每个自然元素的布置中,都有人为的精心,不着痕迹地仔细做好每个有意为之

本文是物种日历特约稿件,来自物种日历作者@光合作用种草菌。

你可能错过的精彩内容

不会做菜但超会种花的英国人,是如何炼成的

园艺界的小仙女,欧洲人叫它:肝……

没有东渡的梅花,或许就没有日本的新年号?


日历娘搞事情!

资深春游达人白居易曾写过

“逢春不游乐, 但恐是痴人”

阳春三月,各地的花竞相开放,天气明媚正是春游的好时候。

你想找个私藏的角落去独自欣赏春的美貌?

还是去空旷的大草原肆意奔跑?

亦或去个有名的地方(比如洛阳),去看看那引无数文人豪杰折腰的牡丹?

现在疫情局势虽已有所缓解,但大多数人还是不敢出门旅行。

那么,我们不如来一做一场白日梦

#春游理想地征集活动来啦#

假如现在全球疫情结束了,和去年的今时一样,我们可以出门踏青,你最想去哪儿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