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月星辰与华夏之初文化

 01一线 2020-03-25

日月星辰与华夏之初文化

|01一线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创举,表达了中华智慧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它进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被世界认可。

二十四节气与日月星辰运行关联。李白诗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当我们形容宇宙的时候,常常提到天体“日月星辰”。日月星辰的由来记载,最早见于《山海经》:“首生盘古,垂死化身。……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发髭为星辰。”。天文学简单地认为,它们是人类对宇宙行星的统称。日月星辰对于古人而言,不仅是单纯的天文现象,而且是能昭示人类活动的一种神秘力量,此外日月星辰总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在中国民间,有着很多故事,都与日月星辰有关。日、月、星辰神话体现了远古人类对于天体的朴素认识,其中有的则表现了他们企图用巫术手段控制天体的愿望,具有原始科学和某种实用意义。但是由于种种原始观念的渗透融合,最终演化成为了充满天真幻想的神话。


日指太阳,月指月亮,星指散落在宇宙各处闪闪发光的天体,辰字说法很多,最早出现在河南出土的商朝时期甲骨文,象形字上面大致是一个小虫子头向上的图案,代表着的是蛰虫在苏醒之后蠢蠢欲动的样子。《说文解字》这么形容“辰”字:“辰,震也。三月,阳气动,靁(雷)电振,民农时也。物皆生,从乙、匕,象芒达;厂,声也。辰,房星,天时也。”看来,古人以辰当作了震动的意思,和象形字所要表达的蛰虫躁动的意义是相符合的,后来引申与“时”字等义,用来表述时间和日子,这出自于儒家十三经之一的《仪礼》:“月令辰,乃申尔服。”这就是“时辰”一词的由来。“辰”之还用来形容美好的样子,“辰彼硕女,令德来教。”或者是逢时:“我生不辰,逢天僤怒”,比起“时间”这个中性词,“辰”增加了一些祝愿在其中。在我们古华夏的信仰文化里,古人从未向其他地区那样,专一的信奉某一种教派,但对于天空是十分敬重的,在他们看来,太阳、月亮和星星是天空的基础,他们的存在不亚于任何神祗,是所有神灵的代表词。而在古代的农耕社会,种田是很多人的衣食父母,而一个风调雨顺的时节对于土地生产来说最为重要,因此“辰”得以和“日月星”相并列,这也就是日月星辰的由来。还有一种说法,古人认为在夜晚的天空中,除了日月星之外,剩下的那层黑黑的帷幕,就是辰。看来,仅一个“辰”字的历史就足见之丰富文化!


天地之间,宇宙包罗万象,可见于中华神奇之书《山海经》形容。说这本书神奇,是因为2000年过去了,读这本奇书依旧能震撼你的世界观。

它是古代保存保存神话资料最为丰富,也最本色的古籍,也是记录华夏氏族谱系最古老的文本,是整个洪荒时代的地理图志,是药典、是食谱……不管你对什么领域感兴趣,你总能在《山海经》里读到你所需要的趣味。如果你是一个创作者,那《山海经》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和奇幻设定集。但除了这些“功用”和“趣味”以外,我们每个中国人来说,《山海经》可能还有些更重要的意义。究其本质,《山海经》是千年前的先祖为我们留下来的一本“笔记”,那些用神话的眼光看待世界的文字,是华夏民族最初最原始的“精神遗迹”,这些对于山川风月、神人异兽、生死超脱的理解,是独属于我们的文化内核。

在当下这个世界愈发显得混乱的时代,翻开古典,读一读先祖们的“魂”,真的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兴许《山海经》就是揭开“洪荒时代密码”。考究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记录到底是否确有所载,只是《山海经》这本“上古第一奇书”的一种读法,它的读法还有很多很多。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山海经·海外西经》里记载的刑天故事:“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于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难道古人真的见过刑天?难道世界上真的有人“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吗?《山海经》最神奇的地方在于,那些读起来荒诞不经,甚至已经被古代的学者们论证过是荒诞不经的记录,好像还都是真的……


《山海经》一书,在过去的两千年里,无数的文人史家试图以一锤定音作出解释,但从未达成共识。司马迁和刘向认为它是一本记录上古山川、生灵妖类的地理书:“《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皆圣贤之遗事,古文之著名者也。”但纪昀、崔述等人却认为它不过是稗官野史:“诸家并以为地理书之冠,亦为未允,核实定名,实则小说之最古者。”近代的学者们认为它更多是一本神话总集,如鲁迅先生:“中国之神话与传说,今尚无集录为专书者。仅散见于古籍,而《山海经》中特多。”但也有很多人相信,它的文本里记载着破译洪荒时代的密码,就像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谭其骧先生说的:“《山海经》中的《五臧山经》基本是一部反映当时真实知识的地理书。”


为什么唯独《山海经》这么难以定义?因为它真的是包罗万象,无所不载,“奇”到令人惊叹。假如一定要用一些关键词来定义《山海经》,那它是华夏诸神志、是洪荒地理图、是巫术祀典、是志怪故事合集、本草图典、矿物石谱、上古神兽食用指南……它还是中华版的《神奇生物在哪里》或者《克苏鲁神话》。因为它确实什么都写了堪称 “古代第一奇书”。

再说日月星辰,一种说法是它们并称四象,取意乃是因为日为阳中阳,月为阳中阴,星为阴中阳,辰为阴中阴。说白了就是因为星星是在黑夜中发光的,黢黑里面有亮光,所以是阴中阳,辰作为日月合朔实际只是一种相对位置关系(而没有实际发光的天体)黑夜里面毛都看不见,在某些情况下又能“引发”食蚀,故为阴中阴。阴阳排列组合,所以称为四象。这是一种客观存在和抽象概念杂糅混合的产物,在我国古代比较常见。


另有万物流出说认为,日月星辰中的辰,动象泽也。以泽生于天,其出,无恒时,其居,无定所,忽见忽没,或行或止,寓于星辰之間,下大上兑,故泽亦为兑,万物乃汩汩而出。


还有说辰指时间。古人通过日月星推算和制定历法。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有人说,中国的甲骨文辰,可能是一个拿六分仪推导时间的人。太阳从东边升,西边落,月亮出,以此推论,这里的谓四象就是天上的‘东西南北’的动态。太阳(日)观察太阳阴影,制定小时。月亮(月)观察月亮的盈缺,制定月。星座(星)观察黄道十二星,制定年。


日月星辰有很多的解释,除了日月清楚外,普遍认为星为五大行星的统称,辰代表二十八星宿,这里表示所有的星星。辰或指变化,即日、月、星的统称,也指时间,属地支第五位,古人常用辰来计时,表示时间。


日月星辰各有所指,最后看看正统国学《易经》是怎么释义。现代有人认为,日月星都在天上,龙也在天上,都是光明之物。除此四物,再无一象,是为四象。可是呢,现在天上除了日月星就没有发光的了,但是不代表古代没有。当我们去西伯利亚以北,或者去冰岛,还是时常见到,就是这个极光。龙,鱗虫之长。


《易经》“贲”卦,卦辞中有句话:“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生有男有女,男刚女柔,刚柔交错,这是天文,就是自然。

“日”为太阳,“月”为月亮,“星”为周天天体,有28宿和北斗七星之说。那么“辰”是什么?古天文认为“辰”,代表水星。还有一种说法,“辰”是日、月、星的总称。“散文则统谓之星,对文则五纬为星,二十八宿为辰”。“五纬”就是金木水火土五星。五星不在时,其他星星可以称为“星”,五星一来,其他的都变成“辰”了。古历中,“辰”,还指“春、夏、秋、冬“四时,”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中的“四立”,加”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中的四仲时,合为“八节”。24节气、72物候之“辰”。


在《易经》文化里,将12生肖中的龙,称为“辰龙”。排在了12地支中的第5位。“龙”是中国的图腾:可大、可小、可明、可暗,色彩斑斓绚丽,是世间最美之物。《说文解字》)云龙: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长。《广雅》则云龙:能高能下, 能小能巨, 能幽能明,能短能长,渊深是藏,敷和其光。《西游记》所说四象:日、月、星、龙(极光或者北地夜光云)。这辰龙巳蛇午马未羊,人人皆知。


“辰”在《易经》中,还可用作记时。“辰时”,代表上午的7时到9时。“辰”还可以搭配天干,用以纪年。“辰”,用以纪月,代表了农历的三月;《易经》中,“申子辰”三合水局,而“辰”为水库。在古代《易经》命理学中,还将“辰”组合为一种有吉有凶的星煞。“辰是水库属天罡,戌是火库属地魁。”比如,壬辰、庚辰为“魁罡”神煞。口诀说:壬辰庚戌与庚辰,戊戌魁罡四座神,不见财官刑煞并,身行旺地贵无伦。


综上,依我理解,华夏传统文化认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阳化生,而成万物。太阳、少阳、太阴、少阴,是为天之四象,其所代表的是天之四体日、月、星、辰;太柔、少柔、太刚、少刚为地之四象,其所代表的是地之四体水、火、土、石。


日月星辰中,日指太阳,月指月亮,星指星星;辰指变化(泛指天上的天体日、月、星的动象之合成)。物候上,与地之四体有关,指的是时辰状况,是宇宙日月星天体的运行对地状态,准确来说是天地动态,动感,表现为动象。由于日月星的运行,才有了四时的变化,所以引申为时辰。辰的本义是蛰虫在惊蛰时苏醒后蠢蠢欲动的样子,引申指震动(即《说文解字》所谓的“震也”)。应该在最早就是个象形字,是指三月间春雷阵阵,春雨下,蛰伏在土地里过冬的虫或者种子破土而出的状态。所以“震”字就是破土之时,下雨伴随的春雷,这种“辰”的破土而动是缓慢地,我们明明知道他在动,可是仔细观察又好像没动。今天,我们可用较长的延时摄影而快放动作来表现这种变化。古人倾其智慧,长期以来从观察天象中得出日月星辰(日月星移来)慢慢演变推移来对“辰”动推算出日月交汇点,并且用来作计算人们生活一天的十二个时辰。




作者声明: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另外,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若作品中的文字、美术、摄影等有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取得联系,我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转载内容或作品!

作者简介:罗余作,男,汉族,196511月出生,江西吉安永和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网络与信息管理师,2019年中国优秀CIO获得者,高峰论坛特邀嘉宾,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著名科技工作者。长期从事设备技术、企业管理、网络与信息技术。个人辞条列入大型文献《走进大家》、《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辞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百度百科》、《世界名人录》等大型文献。2018年进入吉安县诗词学会理事会,担任学会理事和期刊《文山艺苑》编委,吉安市庐陵诗词学会会员;2019年4月13日当选吉安县文学协会副主席,担任协会期刊《庐陵文苑》编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