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制步行上班纪事封”

 崇明彬彬 2020-03-25


                                                  陆文彬 

        1989年6月5日起上海市市区公交运输被人为瘫痪,据1989年6月6日上海的《解放日报》报道称:“昨天,本市高校少数学生和社会闲杂人员继续走上街头,拦截车辆,设置路障,使市区公交线路从早晨5时许全部被逼中断”。(见文后附图)

       6月5日早晨我乘坐公交车上班,从花溪路,向东行驶至曹杨路,向南行驶时时路障已很多,但驾驶员的技术呱呱叫,七转八弯通过了一些设障路面,直至交通繁忙的中山北路曹杨路口时无法动弹,车辆无法前行,停在那边亲眼看到了一幕。只见十几个男女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冲上交通指挥岗亭,值班交警坚持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来值班交警一脸怒气,被赶下岗亭,可以想象那是一段多么激烈时刻!在中山北路对面路口站着一批徒手的武警,估计没有接到命令,也只是眼巴巴地看着年轻人抢夺交警的指挥岗亭,目无表情地看着岗亭里换了主人,听着岗亭里的大喇叭变了调:不是交警的指挥口令,而是那些年轻人用大喇叭呼喊口号与发表演说。 (下面一幅是网上下载的当时类如的交通指挥岗亭的资料照片。)

        等待了好长一段时间,司机表示公交车已动弹不得,大家下车吧!从此乘客们不得不步行上下班,为了记录这段不平常的日子,便想起了用每天寄发一信,记录邮路和特殊日子内的见闻。从当天,即6月5日起,我每天从工作单位不远处的邮局(邮政编码:200060)寄出一封平信,记录邮路的通行情况,结果发现上海的邮政职工忠于职守,克服种种困难(有些主要交通要道,一些人把公交车堵在路中,不但机动车辆无法通行,连我们单身步行都得侧着身子在路障的空隙中穿行,可想而知邮政运送信函有多大的困难啊!),把收寄的信函及时送达目的地。 

       看看自制步行上班纪事封”,已翻过历史的重重一页,想想当今上海的面貌已焕然一新,希望历史不再重现,上海一定会变得更加的美好!

        第一封信6月5日上午投寄,收寄戳为9时,当天下午就收到,落地戳只盖上半枚“1989 年”月、日、时没盖上。我收到后即在封面上盖上自己学着篆刻的“反对动乱”、“上海公交被迫停驶”与“步行上班”三枚红色印章。

       信封的背面记录报纸上的消息和自己的见闻:“1989年6月5日的上海 1989年6月5日5时上海市区公交线路全部被迫中断,数十万职工步行上班。(市区113 个主要交通道口或桥头被人用公交车辆或推倒交通隔离设施,设置路障,共有21条电车线路、82条汽车线路、27条高峰线路被迫中断,一、三、四、五场等七个公交停车场被一些高校学生堵住, 1000余辆公交车辆开不出来。全市共有300多辆公交车轮胎被人放气或戳破,早晨开出来的500多车 辆有三分之二被拦截在马路上。一些学生和社会闲杂人还占据了光新路等铁道道口,上海本应发、  到客列车47趟,其中1趟准时到站、5趟晚发车、9趟晚到站外,其余均未发、到,二万名旅客滞留在车站。上海的空中运输同样受到影响……6月5日我未收到4日的《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上海电光源材料厂(共和新路4646号)因停在新客站的交通车无法行使,职工无法上班,圆炉4车间未生产。”(注:该厂系我所在的工作单位)

  

       第二封信6月6日下午投寄,收寄戳为19时,7日下午收到,落地戳为7日19时。收到后我在信封的封面上盖上与前述三枚相同的红色印章。封的背面记录:“1989年6月6日的上海  6月 6日上海市区公交线路中断,政府组织民警、机关干部和职工清除路障。20时45分在铁路光新路道口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造成6人死亡,6人受伤,事故发生后,有人纵火燃烧第二节邮政车厢,并阻拦消防车和救护车进入现场,造成8节车厢烧毁,有21名铁路公安人员被砸伤。今日上海仍未收不到 《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直至6月11日才收到4日、5日二天的《人民日报》及4日——7日四天 的《参考消息》,而且两天一个连版大张,两天的报纸未切开,直至16日收到14、15日两天分切开的报纸,即每天一张,以后转入正常出版和发行。)曹杨新村地区早晨无牛奶供应(奶车运不出来,路障受阻)上海电光源材料总厂三车间(梵航渡路,生产玻璃桅灯罩)使用的氢气,费了很大 的周折才运到,差一点停产)

  

        第三封信6月7日下午投寄,收寄日戳为19时,8日下午收到,落地戳为8日16时。收到后我 在信的封面上盖上与前述相同的三枚红色印章,封的背面记录:“1989年6月7日的上海  北京 《人民日报》发表启事:近来由于各种原因,纸张供应困难,印出的报纸也运不出来,由八版改为 四版。曹杨新村地区早晨有牛奶供应(我所居住地区的)。晚上上海光源材料总厂新会路车间(生 产汽车真空灯玻璃配光镜等)重油告急,晚上抢运重油,差一点玻璃窑炉缺油息火。”(注:玻璃 窑炉息火,意味着几十万人民币,即这一窑炉将报废。)

  

         第四封信6月8日下午投寄,收寄日戳为16时,9日上午收到,落地戳为9日9时(注:此落地戳是一个“反戳”,即信的本身没盖到,是它的上面一封信的落地戳油墨复印到我的信封的封面上,形成一个“反戳”)。收到信后,在封面上盖上与前述相同的三枚红色印章,封背上记录: “1989年6月8日的上海  部分公交车辆开通,早晨上班步行至叶家宅,见一辆13路无轨电车乘一 站至胶州路;下班时在大自鸣钟乘16路无轨电车至武宁新村,后步行回曹杨新村家。今日63路、105 路公交车仍未开通。” 

  

          第五封信6月9日下午投寄,收寄日戳为19时,10日下午收到,落地戳为9日16时。收到信后 在封面上盖上五枚红色印章:“反对动乱”、“今日通车了”以及三枚相同的刻有镰刀斧头、五星与八一图案的印章(以此表达:党心、民心与军心都期望要有一个正常的生活、生产、工作与学习 的环境)封的背面记录:“上海出动10万名工人纠察队员和部分机关干部、公安干警,至今晨4时40 分,全市路障已全部清除,在4时58分以前,全市所有公交线路头班车都相继发出。工纠队员将全天 值班,维护交通。今日能高高兴兴地乘车上下班了。今日,中共上海市工业工作委员会、上海市经 济委员会向参加上海市维护交通工人纠察队的职工发放'慰问卡’”在信封的封背上也盖 了与封面上相同的五枚红色印章,以表心情。 老百姓希望安安稳稳地过日子,把交通弄得瘫痪,让人走几个小时上下班,不得 人心。那时候的老百姓一看到工人出来维持交通,好多人伸出大拇指,说:“老大哥出来了,交通就好了!”

          下左图:工人在街道上维护交通时佩载的胸卡,我们企业按照要求,每天派出20名工人,戴着胸卡负责大自鸣钟至叶家宅一段长寿路上巡视,当时学生还有游行队伍,我们不作干涉,马路上各走各的,还看到社区志愿者洗刷建筑物上张贴的境外来的宣传品;右图:交通恢复后市工业委员会和市经委发向参加维护交通的工人赠送了双折慰问卡(封面和内页) ,另外普陀区委和区政府给单位发来了感谢信。

   

下图:1989年6月7日《人民日报》报头上的“本报启事”:近来由于各种原因,纸张供应困难,印出的报纸也运不出来,由八版改为 四版。

      下图:6月6日《解放日报》刊登的:6月5日公交车车“瘫痪”在马路上的报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