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刊推荐 | 正仓院与唐朝

 大遗产 2022-12-08 发布于北京

封面故事

日本“正仓院”存有大量唐代及同时期日本文物,是一个时代文化交流的见证与典范。图为礼服御冠残件(北仓157)和螺钿箱(中仓88),目前正在奈良国立博物馆“御即位记念,第71回正仓院展”展示(10.26-11.14)。

立冬已过,正式进入冬季。

年底将至,工作愈发繁琐。

想要一场逃离的旅游?

没钱,也没时间?

不要担心!

跟随《中华遗产》2019年11期

给你一篇云游大唐全攻略

本期目录

坐标:正仓院

正仓院正仓

日本令和元年(2019年),列岛著名的“枫叶季”来得格外灿烂。伴随新一任天皇的即位典礼,奈良国立博物馆一年一度的文物盛会“正仓院展”拉开帷幕,并被赋予一个特别的名字——“御即位记念,第71回正仓院展”,展出正仓院秘宝41件(组)。与此同时,在东京台东区的上野公园内,还有另一场大展与之遥相呼应。东京国立博物馆“正仓院的世界——皇室守护传承之美”特展。展览奉出116件(组)日本飞鸟、奈良时代的文化遗产,它们被称为“正仓院宝物”与“法隆寺献纳宝物”。

正仓院,无疑是这两大展览的正源,它藏身于日本古都奈良的“东大寺”内,是一座年代古远(相传建于751年)、外表朴素的木仓,然而它也是世界文物史上最惊人的奇迹之一。

两地正仓院特展,轰动一时的百余件古物,只是正仓院的 “冰山一角”,其藏品实际多达9000余件。

这座宝库不仅珍贵,而且隐秘。根据记载,自正仓院落成至明治期间的一千多年间,只进行过12次清点曝晾。直至1946年,才有了秋曝期间的短暂展出,一年一次,一期一会。每年晒宝时,需先通过天皇的命令,经过一套郑重、严谨的开封仪式,才能对文物进行检点、调查、晾晒和修复,过后则再以御书封条封闭,仪式感极强

这不就是个小仓库吗?

到这云游大唐?

别急,下面就为你展开绚丽的大唐篇章。

大唐风物

乐器篇

金银平文琴

金银平文琴(左图为正面 右图为背面)

正仓院(北仓26)藏

供图/宫内厅正仓院事务

这张装饰华丽的宝琴,在传世唐琴中是举世无双的孤品。它的装饰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奢华瑰丽。

此琴的十三个徽点(弦外侧的圆点标志,作为按弦时的音位参考)皆镶以黄金,琴表面呈紫色,四徽以下嵌水纹、金文鸾凤麒麟、银文云鸟花蝶。正面项部的锦纹方格金箔花纹,以极奢华的金质,绘制了一幅“百草百鸟园听音饮酒图”其上的平脱银箔纹饰,绘有两个控鹤飞驰的童子,金银互文连成一气,构图颇具洞天福地之想。这些金银纹饰没有丝毫重复,每一片都是独立镂成,一花一草一鸟都可单独成为一件绝妙的作品。而琴身通体总计有上百箔片,繁而不乱,共同组成了协调而神秘的画面。

不过可惜的是,这把琴的音色并不是很好。因为古琴在弹奏过程中,须手按弦并在琴面上来回滑动得声,而由平文工艺加工出的这张琴,琴面因为密密麻麻、凹凸起伏的金银纹饰的存在,已经变得非常不利于演奏。另外,此琴的龙龈(位于古琴尾的硬木,刻有浅槽用以架弦)处过窄,琴弦不易张开,音质也较素琴差了许多。

实际上,宝装琴原本就多用作礼器,其装饰功能远远大于演奏功能。所以,它着实是一件靠颜值而非音色本行出众于世的琴。

颜控们一定不能错过

音色算什么

颜值即正义

琵琶

紫檀木画槽琵琶

唐或奈良时代·8 世纪 

正仓院(南仓 101-2)藏

东京国立博物馆“正仓院的世界——皇室守护传承之美”特展后期展示(11.6-11.24)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正仓院共藏有五面四弦曲项琵琶,这是其一。琵琶是紫檀做的,上部上弦处的前端,是镶嵌有象牙、鹿角和锡的黄杨木雕。琴面弹拨处贴有皮革,绘《狩猎宴乐图》,并涂了油,但因年代久远,原有的蓝色和绿色已经变成了黑色。琵琶背面装饰有鸳鸯、花草图案。

琵琶琴身的木料,多为上等的紫檀或桑木,琴身背面常常镶嵌螺钿、宝石、玳瑁、玛瑙等昂贵材料,而最能体现时代特征和上流社会审美旨趣的,就当属捍拨装饰。正仓院藏琵琶的捍拨装饰,大多保存完好,主题突出,画面完整。嘈嘈切切的弦音虽已远去,但捍拨装饰却如同余音萦绕,让人依稀能从中领略那个时代的风尚与潮流。

正仓院藏螺钿紫檀五弦 琵琶(北仓29)临摹

绘画/ 原也

该琵琶是正仓院北仓宝库第一名品,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唐代五弦琵琶实物。背面用螺钿、琥珀等材料装饰鸟蝶、花卉、云朵及宝相花纹,正面捍拨处装饰螺钿骑驼人物。

大唐风物

服饰篇

丝绸

7世纪 四天王狩狮纹锦局部(复制品)

原件藏于日本法隆寺
摄影/荀耀阳

日本正仓院中,收藏有一批唐朝的精品丝绸文物。

轻盈柔美、光鲜亮丽的丝绸文物,或许会让人联想起古代丝绸之路上商贾自由往来、一派宁静和谐的美好景象。但事情却不是那么简单。从更广阔的历史维度来看,丝绸,可以说是大唐王朝实施对外政策、维持大国地位的战略武器。由于唐朝掌握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丝织技艺,“中国制造”的丝绸实际上成了当时世界上的一种珍稀物资,因而受到各国的喜爱,甚至是窥视。因此,唐朝在外交中施展起了“胡萝卜”政策:对于归附友好者,赠丝绸奖励之,以此建立唐朝在国际秩序中的主导地位。

日本在接受大唐赐物的同时,也从未停止发展本国的丝织业。例如,和铜四年(711年),元明天皇曾将织物部的技术专家派遣到各地,教导民众学习丝织。著名的遣唐使吉备真备,归国后曾组织官方力量制造大批服饰,式样、颜色完全仿照大唐。因此,奈良时期(710-794年),日本丝织业日渐繁荣,在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甚至开始反过来向大唐朝贡丝织品。

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8年)

刺绣山水诗文丝绸和服

供图/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袈裟

七条刺纳树皮色袈裟

正仓院(北仓1)藏
奈良国立博物馆“御即位记念,第71回正仓院展”展示(10.26-11.14)

供图/宫内厅正仓院事务所

师父,你的“七条”

嗯,为师的“袈裟”

按照规定,佛教僧众所着法衣,分大、中、小“三衣”,布料须用杂色,避免使用青、黄、赤、白、黑五种正色。“袈裟”是三衣的总称,作为梵文的音译,原意即“不正坏色衣”。圣武天皇御用的两件“不正坏色衣”,正在日本展出。一件是七条织成树皮色袈裟(残),另一件为七条刺纳树皮色袈裟。

袈裟为什么要叫“七条”?原来,释迦牟尼曾用碎布衲衣,僧侣们为效法佛陀,去贪求朴,做袈裟时,就将布料裁成小片,再缝缀成衣。小衣用五条布缝制,供僧侣劳作或就寝时穿;中衣用七条布缝制,适于日常听经闻法、诵经礼忏时穿着;而大衣的用布则在九条以上,是论辩、说法或面见尊长时用的。

伎乐面

伎乐面 迦楼罗 奈良时代·8世纪

正仓院(南仓1-木雕72)藏
东京国立博物馆“正仓院的世界——皇室守护传承之美”特展 后期展示(11.6-11.24)

日本传统伎乐表演用面具,有许多源自中亚或印度的人物形象,比如迦楼罗。迦楼罗是印度神话中的神鸟,能够吞食蛇虫。正仓院藏伎乐面中即有迦楼罗面具(上图),头有鸡冠,面目以麻布粘贴并髹漆。头与面部为绿色,嘴、额、耳、冠等处用朱红色涂抹。

面具舞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比如商周时代十分盛行的驱鬼傩舞,头戴假面,口呼“傩傩……”而“苏莫遮”则属于中国面具舞的另一个系统,它的本源更加遥远,来自西域古国。在中国的古籍中,这支舞一般被称作“苏幕遮”。

中国的面具舞又是什么时候传入日本的呢?这要追溯到日本推古天皇二十年(612年)。根据日本现存最早的正史《日本书纪》记载,这年五月,有位名叫味摩之的百济人,决心归化入日本籍。为了表示诚意,他主动向天皇“献宝”。什么宝?不是金银,也不是珠翠,而是一项技艺:来自吴地(即中国南方地区)的伎乐舞。天皇兴致勃勃,安排味摩之在樱井地区居住,还集结了一群少年,跟他学伎乐舞。最终,有两个聪慧的弟子得到真传,伎乐舞从此在日本流行开来,一直传承至明治初年。

伎乐面 师子

正仓院(南仓1)藏

奈良国立博物馆“御即位记念,第71回正仓院展”展示(10.26-11.14)

摄影/谢田

大唐风物

器物篇

铜镜

平螺钿背八角镜

唐·8 世纪 正仓院(北仓 42-13)藏
东京国立博物馆“正仓院的世界——皇室守护传承之美”特展 后期展示(11.6-11.24)

沿海的贝壳、东南亚的珊瑚、中亚的青金石、内陆的绿松石……诸多地域的特产,被荟萃于图中这面平螺钿背八角镜的镜背上,光芒夺目,璀璨绚烂。它被制造于大唐盛世,作为仅存的传世螺钿唐镜之一,是盛唐艺术昌盛的代表作。后来,或许是跟随遣唐使,这面铜镜东渡日本成为皇室御物,并最终入藏正仓院。此时它正展出于东京国立博物馆“正仓院的世界”特别展上,令人们可以一览其风采。

何为螺钿?文物专家王世襄先生解说道,所谓“螺”,可取材于老蚌、夜光贝、砗磲、蛤珧等不同贝壳,即各种贝类装饰之总称。而“钿”,据《说文新附考》,用作宝钿则是指“以宝饰器”之义。我们如何能感受螺钿宝镜的美呢?在日本正仓院中,就藏有九面唐代螺钿镜,其中两面正在当下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的“正仓院的世界”特别展上展出,名为正仓院宝物平螺钿背圆镜(北仓42-9)、平螺钿背八角镜(北仓42-13)。

唐代螺钿背菱花镜

摄影/泓伊

19世纪初日本所产的螺钿盒

供图/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漂亮的东西总让人觉得有魔力

就是不知道这螺钿铜镜

能不能像白雪公主后妈的那个魔镜一样

我也想天天有个镜子夸我好看啊

香器

在中国,香文化经过了一个舒缓的发展过程,随着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而不断成长,到唐代彻底发展成熟,至宋代攀上顶峰。日本在7世纪起开始学习唐朝,以彼时彼刻的中国文化武装自身,这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局面:东瀛的宫廷与贵族,把唐宋两朝的香文化成果直接『拿来』,于是,中国与日本的香文化,竟呈现出同步的状态。

至于正仓院保存的香器, 也呈现出与唐代同步的现象。

紫檀金钿柄香炉

正仓院(南仓52)藏
奈良国立博物馆“御即位记念,第71回正仓院展”展示(10.26-11.14)

摄影/谢田

鹊尾香炉乃专在佛事中使用,由拜佛之人持在手中散香,名曰“行香”,在传统艺术如壁画、传世绘画中,虔诚的善男信女手持鹊尾香炉的形象,屡屡可见。正仓院保藏的鹊尾香炉中,以“紫檀金钿柄香炉”最为耀目,炉体为红铜,与紫檀长柄相衔,炉与柄均以“错银”的方式嵌填银花纹,然后银上镀金,再于花心镶水晶、青玉,其中,铜炉的花瓣式底座尤其精巧。柄端下沉后接出一个小圆座,座面上镶有青玉莲花,莲花上又蹲着一只银镀金狮子。同时,在炉与柄相接处,还装饰有一片银镀金镂空花片,花片上矗立一对立体的银镀金小莲花,花内有青玉莲房。炉沿上还蹲着一只更小的狮子,返首看向莲花,姿态生动。长柄的朝上一面又铺了一片红锦,用黄黑双色丝绦在柄身上来回交缠, 把锦片固定。

银盘

你看这盘它又大又圆

金银花盘

正仓院(南仓18)藏
奈良国立博物馆“御即位记念,第71回正仓院展”展示(10.26-11.14)

供图/宫内厅正仓院事务所

上图为正仓院藏金银花盘,盘心是一只作回首状的站鹿,边缘则装饰有一圈六组忍冬纹(日本称“唐草纹”),每组由一花二蕾二叶组合而成。器身主要使用捶揲技法,即利用金银较柔软、延展性强的特性,用锤子等工具敲打金属块,令它们延展成薄片再成型。正仓院银盘采用了局部鎏金进行装饰,最引人注目的,是盘心的一头牡鹿,它回首伫立,头顶的鹿角形状并不是分叉的枝桠,而是硕大平实的肉芝状。目前在日本藏品中,平角牡鹿纹另见于正仓院的一组染红、染蓝象牙拨镂尺。

玻璃器

日本古典文学中出现的“琉璃”究竟是什么?其实只要留意一下正仓院的宝藏便会明白,琉璃就是玻璃。早在上千年前,玻璃器的华光繁影,便流淌在日本皇室与贵族的身侧。

白琉璃碗 萨珊王朝·6 世纪

正仓院(中仓 68)藏
东京国立博物馆“正仓院的世界——皇室守护传承之美”特展 后期展示(11.6-11.24)

正仓院所藏舶来玻璃器中,最有意义的是一件外表满布龟甲型切面的透明“白琉璃碗”,据称它是6世纪的萨珊制品。萨珊(224-651年)为伊朗历史上的强大王朝,这个历史时期所生产的玻璃器很有特色,其中一个影响深远的类型,就是“凹透镜饰容器”,日语称为“切子”。正仓院白琉璃碗堪称其典型,碗的外壁上,用切花的办法,做出五排连续的凹面,凹面内部,精心打磨成圆弧形,形成透明的球面,于是,整只玻璃碗上很有秩序地布满了凹透镜。也就是说,这只杯以五圈凹透镜作为唯一的装饰。

如此的设计,其匠心何在?那就是,由于凹透镜具有聚像的作用,所以,向杯上任何一个龟甲形饰中望去,都会看到多个对面杯壁上龟甲形饰的缩小影像。一旦杯中注入水或酒后,还会因为光线折射,出现霓虹一般的晕影。这是玻璃工匠利用光学原理制造出的特殊视觉效果,如此的特效呈像,即使在今天也显得富有趣味,更何况十几个世纪之前。

《中华遗产》2019年11月

特别策划

「正仓院与唐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