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斋 | 读《知堂回想录》(二)

 明日大雪飘 2020-03-25


 一个人到了老年,总爱忆旧怀远。这不仅是习惯,也往往是规律。而所忆所怀的那些人,每每是自己最为亲近的人,或者是在幼小的心田里播种下了慈爱或嫌恶的种子,结下了甜美或苦涩的果实的人。因为,慈爱与甜美足以促进孩子心灵的健康发育;嫌恶与苦涩则足以使孩子在摔过跟头或挨过教训之后,能够清楚地认清世人的真面目,品尝到生活的真滋味。
《知堂回想录》开篇,写他自己的出生,传说是“老人转世”;写自己幼时“出痘”与“长得十分可喜”的妹妹的夭折;写“出痘”期间老祖母对自己的悉心呵护,后来才没有留下麻子等,看似生活中的琐屑小事,实则给他幼小的心灵里烙下了难以泯灭的印记。在讲述完这些故事之后,他略一思忖,还信笔写下了一位“奶妈”的行状,让人过目难忘。
知堂先生写道,他生下来之后因为没有奶吃,一度身体羸弱,于是,家里就为他“雇了一个奶妈,而这奶妈原来也是没有什么奶的,为的骗得小孩不闹,便在门口买种种东西给他吃,结果自然是消化不良,瘦弱得要死,可是好像是害了馋痨病似的,看见什么东西又都要吃。为的对症服药,大人便什么都不给吃,只准吃饭和咸鸭蛋,——这是法定的养病的唯一的副食物”。原来雇的是一位根本就没有奶水的“奶妈”,一则从中可以看出周家大人们是怎样的粗心大意,二则也可以猜测到这位“奶妈”又该是如何的乔饰善骗,没有瞒天过海的本领,绝不能够做到。后来知堂先生年岁稍长,“奶妈”常津津描述他是怎样端着“一茶盅的饭,一小牙腌鸭子(咸鸭蛋)”,站在窗口吃饭的,尽管口气是“同情”的,但是略谙世事的知堂先生觉得“在她同情的口气后面,可能隐藏着什么恶意,因为她是挑拨离间的好手”。那么,这位颇有能耐,近似跳梁小丑一样的“奶妈”到底是谁呢?知堂先生严肃地正告人们:“此人非别,即鲁迅《朝花夕拾》里所写的‘衍太太’是也。”
   

   
 衍太太确实不是一位凡人。她给予鲁迅先生的印象更为深刻,鲁迅对于她的记述则也更为具体,其事迹主要见于《朝花夕拾·琐忆》一篇中。文章中,鲁迅起首就写道:“她对于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会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大家就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仿佛字里句里都是在颂扬这位衍太太似的,但是往深处一想,一个对自己的骨肉都“狠”的妇人,会对别家的孩子“好”吗?果然,鲁迅下面记载的几件小事,就印证了读者的猜测是有道理的。原来,鲁迅采用的是欲抑先扬的手法。其一,她怂恿孩子学坏,而又貌似关爱,是心思邪恶之人。冬天水缸结冰,孩子出于好奇,偷偷地敲冰来吃,邻居沈四太太看到后大声劝阻,说吃了会肚子疼,虽然被家里大人知道后挨了一顿骂,但沈四太太毕竟出于关心爱护。而衍太太则不然,她“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极力鼓励和怂恿。还有,少年鲁迅想买一些“看的和吃的”东西而又没有钱时,她竟明目张胆地要鲁迅到家中“抽屉里“以及角角落落”处,去寻找母亲的首饰偷着变卖,就连懵懂的孩子听了之后,也觉得这些话“很异样”,从此“不到她那里去了”。其心术不端、为人不善如此,令人厌恶至极。其二,她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是口蜜腹剑之人。一次,鲁迅和几个儿童“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记着数”,极尽鼓励之能事,“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好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吗?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其当面说谎、口是心非之嘴脸,令人感到丑陋无比。其三,她愚人有术,貌似忠厚,是拨弄是非之人。孩子们要是摔破了头,总爱到她那里去,她会“立刻给你用烧酒调了水粉,搽在疙瘩上,说这不但止疼,将来还没有瘢痕”;她一直怂恿鲁迅“留心”“寻出”母亲的首饰,去换钱买东西,然后又造谣说鲁迅“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且不说她用“烧酒调了水粉”,能否消炎去肿,单说她造谣惑众、拨弄是非之言行,就令人作呕得很。其四,她渴求性爱,诱人子弟,是有失母仪之人。有一次少年鲁迅“偶然走进她家去,她正在和她的男人看书”,她就将书塞到鲁迅的面前,说道:“你看,你知道这是什么?”鲁迅看到的是什么书呢?原来“那书上画着房屋,有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像”——是社会上密藏的性启蒙读物春宫画册。她与自己的男人共赏春宫画册似也无可厚非,但是,将这样的色情书画随便塞给孩子观看,则说明她实在鲜廉寡耻,逾越了作为母亲的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人生漫漫,路途蜿蜒,有时坦荡如砥,间或坎坷泥泞。或许阳光灿烂,举目四望,笑脸盈盈,可观可喜;或者阴霾密布,环顾周遭,谗佞围堵,戗人害人。在笃笃前行的路途上,能遇到几位识见卓越且仁厚爽利的彬彬君子,帮扶提携,指点津渡,则幸甚至哉。如果被一些心术邪佞、阴暗猥琐、好话说尽、坏事做绝的宵小之辈所簇拥,所挟裹,无疑是人生的大悲哀,大苦痛。不过,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气息失谐,质地不同,也是很难绾合一处的,更不用说沆瀣一气了。对于衍太太一类的人物,周氏兄弟小小年纪就感觉到她言行不怀好意,并有所警醒,主动疏离远去,确实是值得欣慰的事情。



——————————————————————       这是“HN野菠萝”推送的第137篇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