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未都曾经在节目上说:30多年前,我因为...

 hse_hzh 2020-03-25
马未都曾经在节目上说:30多年前,我因为嘴欠,在地摊上买了只10多斤“王八”。多嘴这件事,可让马爷长足了教训。

那时候,马爷还是北京《青年文学》的编辑。某天,他跟朋友一起在安徽采风,没事在集市上转悠,就看见地摊,有人卖王八。

马爷觉得很好奇,就问了问价格,小贩开口要10块钱。

这可不是小数目。当年马爷买一个乾隆官窑才5.6元,他一个月工资也就40多块,一只王八要10元,这可是大开支了。

跟马爷一起采风的,还有很多当时的大作家,一看马爷搭讪,都围过来看热闹;马爷面子上有些挂不住,就问:“8块成吗?”

小贩一听乐了:“一锤子买卖,行!你拿着吧!”这下,马爷更受不住架了,不掏钱,在这些大作家面前那就丢死人了,不定被哪个手欠的写出去,就会渲染的全国上下人尽皆知。

咬牙,也得买!

这只王八,跟马爷可是沾了光。当年邮递事业还不发达,况且,单邮一只王八也不划算。

于是,马爷就想着带上这只王八,跟着那帮大作家满世界采风。

鸟瞰这只王八,那可是在中国地图上,画了一个大大的抛物线。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从安徽走到了海南,又从海南回到了北京。你看看,这货要不是跟着马爷,给它几千年,怕是也走不了那么远。

更让马爷不可思议的是,这只王八,非但没有因路途颠簸而遭受皮肉之苦,相反还活得很精神。

马爷提起这件事,那是哭笑不得。同时,也有了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管住嘴!

那为什么,马爷自己在节目中又把它说出来了呢?想来,人们30多年前的吃亏受挫和失败,30后你再捋捋,就会知道,是那些弯路,才成就了今天的你自己。

通过这事,马爷知道以后可不能嘴欠,那么,当别人嘴欠的时候,他的反应是什么呢?

甭急,听我继续跟你聊哈……

90年代末,马爷一位天津的朋友,打算出手一个青花瓷。已经搞了10多年收藏的马爷倍儿兴奋,立即买了火车票赶往天津。

当时这位朋友准备出手的青花瓷,市场行价在一百万左右。

马爷一见到朋友的这件青花瓷,就觉得很合眼缘,问下价格,朋友说六十万,马爷一听,心里偷着乐,就打算赶紧入手,不过按照收藏界惯例,他必须还一下价。

讨价还价,是收藏界的规矩,无论你再怎么喜欢这宝贝,都要讨下价,一是防止自己吃亏,二是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

一番讨价还价后,马爷和这位朋友最终达成一致:8万元成交。

当时,马爷心里甭提多高兴了,他以为自己又捡到宝了,刚准备付钱交割时,卖家又说了一句话:

“你带钱来了吗?带了的话,就直接付款吧。”

马爷一听这话,心里就觉得不对劲了。古董文物一般的价格都十分昂贵,你想啊,谁出门身上会带那么多现金?

你比如说,这件青花瓷行价100多万,但谁也掏不准到底最后的成交价是多少;那得有多大的胆儿,敢搁身上带那么多钱去私下交易,就不怕遇见图谋不轨的歹徒吗?

那时候,可没有什么微信、二维码、支付宝啥的,买卖古董,只能用现金交易。那么想,卖家这么急着要钱,莫非,这件青花瓷有问题?

马爷不动声色地说,自己身上没带那么多现金,这次,只是过来看看。

等马爷二次再来的时候,那可跟前一回不同了,收藏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但凡你想入手某个物件,千万不能上下左右里外仔细看个不停,轻轻描一眼就得,免得被卖家抓住你急于入手的心理,铆足了劲的加价,抓你这个冤大头。

这次,马爷因为心里存疑,就仔仔细细的研究了一下这个青花瓷,这一看不打紧,没想到,还真给他发现了猫腻。

这件青花瓷,其实,是一件以假乱真的高仿品。

马爷心里暗想:“幸亏自己多了一个心眼,上次能及时脱身,这次又仔细研究了一下,不然,这亏,可就吃大了,名誉,也丢了不是。”

你看,嘴欠,通常说明三个事:
1、心里承压力不够,急于摆脱尴尬局面
2、吃不准对方心理急于求成大意失荆州
3、喧宾夺主看不出眉眼高低急于炫耀证明

我把马爷的这两个真实的故事连在一起,目的就是跟大家分享让一个道理,遇见你吃不准的人和事,甭嘴欠。别人嘴欠时,你先甭急着发言,自己在心里好好琢磨琢磨。

自己打脸,你还能自我妥协蒙混过关,让事实真相和别人来打脸,恁的面子,还往哪儿搁?

——利河伯心理咨询工作室.心态教练-亚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