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上森林”后又有“碧波森林”,沪上“最美打卡点”将再添一处!

 zzm1008图书馆 2020-03-25

“春天的绿影婆娑、花开林野,秋天的硕果满枝、秋色浸染,一年四季这个开放式林地、公园将会有不同的景色。”站在去年栽种的红叶李旁,上海青浦区林业站工作人员尤任辉看着今年新抽的枝桠和随风飘落的花瓣,憧憬起这里未来的模样,“三到四年,整个项目的效果看上去就会很好了,我们只需要等等她。”

尤任辉正在检查种植的红叶李生长情况

因地造林美景可期

项目总面积3453亩的青松生态走廊项目,因毗邻松江天马垃圾处理厂,也被称为“天马项目”。“通过打造功能性景观林地,美化天马垃圾处理厂周边的林带景观环境”明确地写在项目的规划布局上。

“这个项目是2019年3月底开始实施的,涉及青浦区夏阳街道、朱家角镇,设置了绿影婆娑、硕果满枝、花开林野、碧波森林和秋色浸染等五处景观节点,目前已经全面开工,完成土地平整3200亩,实施造林3000亩。”当尤任辉口中这些略显抽象的描述落地生根,你看到的便是眼前初显规模的绿色。

青松生态廊道项目局部

每一段的景观根据地势地貌,进行相应的规划;不同的景观节点,选择不同季节特色的树种精心搭配。春日里,香樟、女贞绿影婆娑,海棠、玉兰花开林野;秋日里,枇杷、红柚硕果满枝,银杏、乌桕层林尽染……一片四季景观分明的自然生态郊野林地,将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以不同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里不会有像顾村公园那样大规模的樱花。”不仅是樱花,其他树种的规模也都有一定的限制,尤任辉说,这主要是考虑到整个项目的成本、病虫害防治等问题,“生态廊道主要还是通过造林,提升森林覆盖率,通过不同品种树木的混种,形成一个生态群,这有利于后期的长期养护。”

青松生态廊道项目局部

开工时日夜赶工的情景还在眼前,如今,去年实施的区域已经有了成片绿意,定期要去现场监督项目进展的尤任辉眼看着林地慢慢成型。“我主要负责确认现场苗木的质量、品种,这些树苗的冠幅留得比较少,主要是因为去年种树的时间偏晚,要保证存活率。”对于已栽种树苗的情况,尤任辉基本都掌握,他随手牵过身边红叶李的一段枝桠说:“你看,这段应该是今年新发出来的,枝桠上有些蚜虫,需要及时进行养护。”

再造一片水上森林

“水上森林”冬日美景。杨建正 摄

秋冬季节,青西郊野公园作为上海唯一一片“水上森林”成为沪上“最美打卡点”,原本翠绿的水杉、池杉一片火红,矗立水中,十分壮观,吸引游客无数。值得期待的是,几年后,在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这样的美景将再添一处。

阳春三月的“水上森林”。首席记者刘歆 摄

作为青松生态廊道的一部分,“碧波森林”经过设计、规划,将复制青西郊野公园的水上森林,区域内一片鱼塘水域将再造一个“水森林”,成为该项目的亮点之一。

“青西郊野公园的那片水上森林并不是规划建成,而是原来的农田防护林因为地理位置低,逐渐被水淹没,大概经过七八年的时间,才慢慢形成。”无心插柳而来的景色让人震撼,而能复制这一景观更让人激动不已,相比其他项目段的日夜赶工,尤任辉说,水森林的打造则更需要等待,“水森林应该是青松生态廊道最后完工的项目,水森林的打造更为复杂,前期抽水、标高、种树,收尾后还需要起码一年的养护期。”

中山杉、落羽杉、池杉……除了在种植的树种上做了规划和选择,“碧波森林”还将打造水森林的景观空间,沿着林中的木栈道,便可遇见林中最美的风景。“这里还规划了一片珍稀树林,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青松生态廊道项目局部

青松生态廊道项目离青浦城区不远,这片环绕居民区而建的森林,更像闲来可随时逛赏的“后花园”,让市民参与其中。“这里的景观林成型后,环境的改善会让更多人有获得感。”尤任辉说。

森林覆盖率提高1%

青松生态廊道仅是青浦区今年重点推进的生态廊道项目其中一段。作为一体化示范区2020年33个亮点项目之一,项目包括沪渝高速、拦路港、青松生态走廊、吴淞江等重点生态廊道及朱家角镇区级生态廊道建设,实施总面积达13000亩,总投资约4亿元,计划于2021年12月竣工。除吴淞江外,其余几个项目的建设将于今年基本完成。

青松生态廊道项目局部

“和其他几个项目相比,青松生态廊道比较特殊,是块状的,主要是打造功能性的景观林地。其他项目基本上都是条状的,每个项目都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做了相应的设计规划。”尤任辉说,“比如沪渝高速生态廊道项目,项目总面积4750亩,沿着沪渝高速从徐泾一路到金泽,非常长,实施面积散落在高速沿线,主要是在规划范围50米内进行拾遗补缺。”

随着生态廊道建设的推进,到2020年底青浦区森林覆盖率将提高1%,达到18%。别看只有一个百分点的提升,这在尤任辉看来,已经是一件“很难”的事。“上海从2013年开始增大造林面积,但后续如此上万亩实施造林的空间不大,像青松生态廊道这样3000多亩块状区域整体造林,肯定没有了。”

生态廊道并不仅仅是植树造林,根据不同的规划,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功能,或阻隔邻避设施,或隔离城市组团,或连接生态系统,而在发挥各自功能的同时,如何让这些生态廊道更生活化,惠及周边居民,和所有人“共享”,也是“规划中”的事。

“种树、通路只是第一步,未来,这里将成为一个开放式公园,后续的绿道项目已经在规划中,步道、休憩点等一些贴近市民生活的设施也会相继建成,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观,成为大家休息、郊游的一个好去处。”在太来朝阳河畔,去年栽种的黄连木萌发了新芽,不远处的垂丝海棠抽出了花苞,不时有白鹭沿河飞过,尤任辉畅想的未来已经“种”下,我们要做的,或许只是“等等她”。



新民眼工作室  毛丽君 

图片 | 徐程

编辑 | 屠瑜 施雨

星标☆小新了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