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親愛的:早點回家,把門輕鬆的掩!

 派护林人 2020-03-25

shenlongtaiwan / 2015 年 07 月 07 日

新加坡 葛樹志博士/

很榮幸認識吳先生,認識神龍太極的老師和同仁,認識神龍太極追根求源的精氣神。吳先生一直鼓勵我們多讀書,尋源頭,依理如法的練習,慢慢的體悟、感悟、明理而逐漸進階以至神明。在此我不願意稱他老人家吳師爺,我更願意叫他老人家吳先生。原因有三:一、吳先生在教我們做研究而不是苦練,二、吳先生在傳道而不是習武, 三、吳先生在教我們做人而不是非人。

源頭探索
與吳先生交流中,聽到最多的可能是“多讀書、找源頭、依理如法的練。”因我已從事科研及教育事業多年,我知道這是吳先生在告訴我們通往這門藝術的捷徑,更是吳先生一生努力的成功法寶。通過讀書、找源頭,我才知道吳先生敬道尊師,治學嚴謹,神龍以紀念道教鼻祖道家始祖老子。神龍是老子的別稱。孔子曾譽老子云:“其猶龍邪!”太極則由上古帝王「伏羲」始創,貫穿中華文明。簡單的說太極拳,是遵太極變化之理,循道教反者道之動的拳。鄭曼青宗師所創鄭子太極拳是繼承了楊氏太極的拳架,內功則出自山西左祖師萊蓬內功心法。鄭子還從哲學、科學、醫學的角度闡釋太極拳,並創陸地游泳說。為了更好的傳承這塊瑰寶,吳先生雖已年過八十三歲,但他依然不辭勞苦的熱情依然澎湃各處推廣傳統太極拳。

理論思考
鄭子曰:“在人體炁乃帥血而行,故炁旺則血旺。”王維工博士的研究認為,炁基本就是“諧波共振”,是人體的原動力。對中醫的炁給了一個相當重要的,基本的科學解釋。可喜可賀!心臟擠射出的血液撞到主動脈弓上,能量從動能轉換成彈性位能,並以壓力波的形式沿著降主動脈等大血管往遠端傳送,直到器官與主動脈相連接的小動脈。小動脈呈現為主動脈的分枝缺口,在此處壓力波將血液擠出,提供器官的灌流。人共有12諧波,與中醫12 經絡相對應。但我們所練的太極炁功,好像比這還豐富很多似的。還應包括自然放鬆下的體內電磁場的有序及和體外電磁場的耦合。韓金祥博士認為人體電磁輻射場具有非局域相干性,在體內發生干涉現像,其干涉聚束構成一個立體性網絡,在體表(相當半反射面)形成強弱相間的條紋(聚束)。它攜帶著相關臟腑的生物信息,將機體內各組織器官聯繫起來。穴位是電磁干涉聚束的交會集聚點。希望隨著科學的進步,有更多新的科學發現。大家知道尾閭與脊骨是多節的,有樞機,有隙縫,其間以筋膜填充。鄭子認為:“精能化炁,其炁之熱譬猶電然。以精炁與心火,鍥其樞紐而灼之,益之以丹田之炁, 煽拂而推動之,使精炁化熱,而透度尾閭,上脊骨,而達乎頂,布乎四肢。”雖然我還不能試驗證明,我也一直想從科學理論上先想通此理,以便更好的把握和練習。在沒有科學實驗證明之前,請允許我大膽猜想脊椎是多個電容的串聯,身體則是有多個串並聯。氣沉丹田,虛領引頸,虛靈頂勁,則能使脊椎成為可變串聯電容組。“根蒂相連、意守丹田、清升濁降、河車倒運、炁合形開”為的是能給這個可變電容組通電 “以灼之” 。當然,如果再加上頭骨、肋骨、四肢,這個系統更複雜些,更有意義。再配上系統的太極練習,就能給身體系統的電加熱。使炁能行於骨、斂於髓、 達於筋、囊於肉、藏於血。全身放鬆(內外鬆透包括思維)是要保證氣場的無阻和敏感,這“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平整安舒”的整勁則是要保證氣場的完整和通暢。太極作為武術,我不敢妄言半句。

體悟落實
要讓這本事上身,還真的快不了!我們的理論可以一大堆,並倒背如流。但要我們的身體做到,不把老師氣得伸手打幾下,扭幾下,捅幾下,我們的“聖”體還真得嬌貴的就是不想鬆下來。不把老師惹得張口“罵”幾句,說幾句狠話,羞辱幾下我們的智商,思想上還真難改變並接受。還會自認為很聰明,全是老師教講不明白,不會教。依我的感受,就是我們認真地聽,我們也聽不懂。原因大體有三:一 是這麼多年西式科學教育,使我們不能准確理解古代聖賢智慧,二是我們的身體已經僵硬的不知道什麼是鬆,三是我們大部分來學的人,都是身體有問題了才來的:經絡紊亂,臟氣失調,內氣能散不能聚。真是黑不懂白,白亦不懂黑。

我小時候在東北長大,肩膀和頸項就受過風寒。三年前又洗了半年的涼水澡,使我身上有了更多的寒氣和濕氣。渾身肌肉酸痛,關節和脊柱有聲,筋腱緊繃,精神也很難放鬆下來,炁也不知道跑哪兒去了。經過積極認真的學習鄭子太極拳,我現在身體已大有好轉。

以我個人體會,這捷徑就是吳先生說得:“多讀書,尋源頭,依理如法的練”。我們的身心經過這麼多年的似打鐵如煉鋼的“鍛煉”,早已從裡到外的鎖死。要想練開,還真得需要無數次的從外到裡、從裡到外得內外兼修。要內外鬆透包括思維。如吳先生所言,一開始不可能準確無誤的,敢於面對自己的錯誤,敢於找老師一遍一遍的不害羞的改錯,就會有提高。我個人堅持從支離破碎的肢體運動和不對的“氣沉丹田,意守丹田”,我僵硬的脊椎慢慢的從 “如有游絲穿過”的微微能動,到今天的“暖和鬆動”。我的肌肉也經歷了從沉重,酸痛到現在的能放鬆。我這時候才知道還有筋腱要放鬆。在我“多讀書,尋源頭”,學全身放鬆的過程中,我偶然發現八彎內炁通九竅及足跟放鬆後,我的頸項後部就能放鬆了,而且我的後背也更好些了。新年前我的右太陽穴開始痛起來, 痛得我趕緊向羅華權老師彙報請吳先生指點。謝謝吳先生和羅老師能在新年的節日裡多次指點,及讓超仁,俊彥,泉源師叔教我倒攆猴和一領地天動三焦。我現在也知道了“五十肩”其實就是肩膀不鬆或不通,胯骨兩旁不鬆也直接影響肩膀和頸項兩側的不鬆,及腿兩側的韌帶的鬆緊。吊喉筋可讓上三焦的內部走活。我的其它體會還有:三關放鬆、便於體內真氣運行;肌肉放鬆後,便於體內氣飽滿。由於我大關節能鬆,我希望能盡快明白中脈,能行炁,早日走進達鄭子太極拳的大門口。

我不能和諸位同仁分享多少,請見諒。但我相信如果我們“多讀書,尋源頭,依理如法的練習,”在吳先生指點下,各位老師的幫助下,和諸位同仁的交流下,我們一定能早日身體健健康康得走進吳先生所描述的太極拳的殿堂,讓更多的人受益。

在這快節奏的社會裡,作為結束語,有幾句感受和大家共勉:

讓我們的思想慢一點,好讓我們的身體趕上來;
讓我們的身體慢一點,好讓我們的靈魂趕上來;
讓我們的靈魂慢一點,好讓我們的腳步趕上來。
想早日進入太極世界,先讓我們的心早點回家;
讓我們的心早點回家,再請我們的意早點回家;
讓我們的意早點回家,請神領手腳把門輕鬆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