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道德经》,九九八十一妙计

 wya838 2020-03-25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人类片段化思考的《道德经》竟意外地得到了“上帝”的青睐。在时代进入21世纪20年代的今天,科技已前所未有地高度发达,知识更是空前大爆炸,然而来自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一本五千言犹如语言碎片编组而成的小册子——《道德经》,却实实在在地成了所谓信息时代的“显学”。其八十一个论题,无疑为人们在现代甚至将来提供出了处事甚至生存的八十一种最基础的方式、方法,因此无论是显达者、富有者,还是落拓者、贫瘠者,均趋之若鹜、言之凿凿,似乎这小书成了社会各阶层人等精神慰藉的温柔之乡。

生活《道德经》,九九八十一妙计

生活《道德经》,九九八十一妙计

生活《道德经》,九九八十一妙计

生活《道德经》,九九八十一妙计

<<<滑动查看《黄明哲正解〈道德经〉》目录>>>

难道不是吗?

人与自然,如何相处

生活,就是一种永恒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之中,努力不至迷失方向,努力在原位中坚定存在。人类—自然—社会彼此之间的关系,《道德经》开宗明义,上自贤哲,下至走卒黎贾,无不了然于胸。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意思是自然万物构成自洽自足的生态系统,天地不会厚此薄彼;社会生态是一个自组织的系统,圣人也不会刻意操纵什么。生态系统的健康运作,会带来源源不断的资源产出,因此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维护社会的健康,而这一切的基础,必须要维护人与自然的健康关系。因为人类对于大自然的任何带有偏向性、自私性的治理活动,都会带来负面的效果,不仅会破坏大自然自身的平衡,大自然也会反过头来惩罚人类。

生活《道德经》,九九八十一妙计

所以,《道德经》第25章,老子谆谆告诫世人: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类既非生而尊贵,更非罪恶之源。人类通过效法天地之道,可以从蒙昧走向开明,从渺小变得伟大,才能可持续发展。

独善其身的法宝

商品经济大潮中,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社会的一切都打上了货币的烙印。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既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又挖空心思,唯利是图。置身其中,人们如何持盈保泰,老子在《道德经》中给后人留下了不二法门: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给出的答案是:月满则亏,抱紧不如放下。解除身家性命与事功目标的绑定,功成身退,大可以去创造新的人生。《道德经》是很温暖的经典,它总是抱着救人的原则,而不是要追究谁的原罪。它警告能人们,要在成功的节点上主动转换,求得身家事业的可持续之道。转换之后做什么?从事新的创造!这大概就是今天讲的“主动创新”吧。功成身退,可以总结经验,多做一些新的创造,重新成为新生事物,这样就应了好生之德。与好生之德同行,可以无灾无咎。

生活《道德经》,九九八十一妙计

[宋]《缂丝青牛老子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宠辱不惊与宠辱若惊

“宠辱若惊”——不管是受宠还是受辱,都让内心充满了一种惊惧、一种不平静。得宠了怕失宠,受辱的心里更恐惧,怕横遭祸患。“宠辱”这种东西,很多人一辈子都死在这当中,却把它看得比身家性命还重要。“宠辱若惊”本身是人生的枷锁,是大患,把它看得比身家性命还重要,就是被宠辱刺激到了极端,恨不得干脆不要身家性命。朋友圈的时代,人们惯于用口水来淹死人,何尝不是宠辱若惊?人们没有想过,今天一起淹死别人,明儿也能被别人淹死。舆论暴力与道德监督无关,它只能制造喷子的狂欢。进一步讲,一个人如果竟然连这点自觉都没有,一旦失去了社会认同就觉得不如去死,那是更难以描绘的悲剧: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天下殊死角逐,赢家到底是谁呢?一个人为什么会追求荣宠?无非是爱惜自己。但顺着宠辱去做人,反而迷失了自己,心为形役,徒增祸患。历史上按照宠辱去追求人生的,大多下场不妙。毕竟,宠物都是随时可以牺牲的棋子。爱惜自己,就要爱惜身家。把自己融会到大道当中去,把身家这个有形的形式建构好,保证它无形的功用。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宠辱若惊”已经深入血髓,觉醒这一点,实在需要勇气和智慧。“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难得之货”都是做出来的,教育的三六九等也是一种安排。“群氓”们的竞争再激烈,也不会增加社会的优质资源,最终不过是一场消耗的游戏。

进退有节,动静相宜

人一生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把握某种恰当的节律,大自然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就是它的节律——昼夜交替、四季更迭、斗转星移,它通过一种看似反复的过程,逐步地孕育出万物,成就万物众生。功利主义关注成败得失、贫富贵贱;走到极端,眼里完全无视生态,会把全社会的人划分为两大群体:成功者与失败者。这是顾头不顾尾的两分法。社会生态的稳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两极分化就意味着崩盘,到那个时候,谁又不是失败者呢?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诫世人:

生活《道德经》,九九八十一妙计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人的一生过得怎么样,不应该用数字来衡量,而应该用进退是否自如来权衡。一生进退自如,就是成功;如果一生总是卡壳,拿着亿万家财去给自己置气,到底还是失败的。因此正确处理自己的人生,不把自己封闭在单一轨道上,把握事物转换的时机和关节点,积极努力,不断开创新的局面,这样既是通达,更是一种自我超越。在道家看来,世间万物都在造化演化之中,最大化只是人们在博弈中对自身利益的想象,它意味着盈满,盈满意味着失去了转换空间。这种单向度的思维方式,最后只能通过彼此侵占来实现,从而社会进步最重要的因素——合作就被破坏了。因此最大化之后的返还,往往是崩塌性的。所以在一个动态变迁的社会,人应该追求的是根本利益,一方面是必要的资源,另一方面则是朝向未来的转换空间。

当然,《道德经》中给人们提供的这八十一种生活日用宝典和应对妙计,或许见仁见智,故予夺予取,先请参阅《黄明哲正解〈道德经〉》。

| 拓展阅读:

偷看日记本的家长,迷恋摄像头的老板,可能都需要《道德经》来解救一下

困于他人评价,还是活出自己 | 黄明哲正解《道德经》

人要活得有趣一点,道家思想就很耐琢磨

幻想一步登天?不如做好身边这些事情 | 黄明哲正解《道德经》

来自远古的智慧“碎片”《道德经》 | 编辑说

生活《道德经》,九九八十一妙计

生活《道德经》,九九八十一妙计

《黄明哲正解〈道德经〉》

黄明哲 著

简体横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42877

39.00元

《道德经》教导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永续发展之道,在社会快速变迁的今天,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本书依作者在喜马拉雅讲述《道德经》的讲稿《黄明哲正解〈道德经〉》整理润色而成,全书力图贯通诸家观点,独创现代正解,深入研究道家思维方式,揭示中华文明五千年发展的底层代码,适合各企业、公司、组织的决策者,期望理顺理财思路的金融投资人士,创业途中或即将开始创业的人士,期望通过打拼在职场有所成就的人士和国学爱好者阅读。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