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晚报》 2020-03-16 沈建东 旧时候,女子的针线活甚至关乎自己的幸福和感情生活,自己的情郎哥穿着自己精心缝制的衣服、绣制的花鞋是一种身份的炫耀,也是一种绣艺的肯定。 民间女子因绣斗巧 古人所谓绣者,《说文》曰:“绣,五采备也。”“绣”字,“丝”字部首,代表蚕丝,右上部分有“禾”字,《广雅·释草》曰:粢秀稻其采“谓之禾。”代表水稻开花结实,素有“鱼米之乡”桑蚕之都”美誉的“苏州具备了刺绣的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 其实,据考古资料,吴越先民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能饲养家蚕了。吴兴钱山漾新石器遗址中,出土了家蚕丝带和绢片,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纺织工具如骨梭、梭形器、陶制纺轮等,特别是出土的盅形象牙雕器上刻有编织纹和蚕纹图象,马家浜文化崧泽时期遗址内有桑树,吴江梅堰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黑陶器上有丝绞纹和蚕形纹,草鞋山发现距今6000年的罗纹葛织物……这些均表明:太湖流域的苏州地区,丝绸的起源比黄河流域更早。 养蚕、缫丝、编织是丝织品生产的全过程,原是由蚕农完成的,据《清嘉录》引《具区志》载:湖中“诸山,以蚕桑为务,女未及笄,即习育蚕。”后来逐渐有了分工,从中分离出机户,苏州是明清时期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与南京、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的三大中心。特别是到了清代,“五方杂处”的苏州成了驰名中外的手工业生产基地,光绪元年苏州丝业公所内“中建大厅三间,正供黄帝元妃先蚕母西陵氏神位”。因传嫘祖教民育蚕,不仅她是蚕农之祖,也是丝织业所奉的行业祖师。苏州女儿们用自己的巧手慧心编织着幸福生活,也编织着人类美丽织绣的华章。 苏南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则传说故事。从前,有个养媳妇(童养媳),种好田,向阿婆提出要回娘家一趟。阿婆就想办法作难,拿出二尺布来,交给养媳妇说:这二尺布你替我做一样东西,要日当衣衫夜当被,擦手揩汗也靠伊。做好了回娘家。”小媳妇聪明脑筋,连夜做成一只肚兜。这肚兜穿在身上当衣衫,夜里遮住肚皮当被头,又好擦手揩汗,就这样,后来妇女都穿肚兜了。 这则《肚兜的来历》民间故事反映了水乡妇女的聪明和智慧。其实在民间女子因绣斗巧,既交流了绣技,又提高审美,涵养了自己艺术修养。吴地习俗,每逢过年过节,妇女喜好出游,各类史书、笔记上屡见不鲜,如袁宏道《迎春歌》:“一路香风吹笑声,十里红纱遮醉玉。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垂髫淡淡妆。拾得春条夸姊妹,袖将瓜子掷儿郎。”新年里苏州妇女有联队游玩琳宫梵宇、烧香礼佛的习俗。三月踏青,结伴买舟杭州进香、看春台戏等活动都正是显示绣艺最好的机会。清叶梦殊《阅世编》所谓“寝淫于明末,担石之家非绣衣大红不服,婢女出使非大红里衣不华”。苏州、扬州妇女服装尚花纹刺绣,旧时谓之“组绣”“锦绣”,总之都是有花纹的,无花谓之素。衣则无论大小内外均为大襟右衽衫(袄)外衣长及膝,飘大袖,袖长过腕,衣领下襟边常绣满花草纹饰。旧俗,妇女见客须着裙,否则被视为大不敬,裙有套裙、百褶裙,富贵之家裙上有飘带,百褶裙前后两块长方形谓之马面,上绣各种吉祥图案,如玉堂富贵、福寿齐眉等纹样。鞋则有多样,过去女子缠足,穿金莲鞋,金莲鞋上除了绣制各式美观求吉的花纹外,还常装饰绒球、铜铃、蝴蝶等饰品增加美感。绣鞋讲究蕴意,绣牡丹为荣华富贵,以年轻女子为多;绣蝙蝠为长寿多福,以老年妇女为多;冬腊梅、春牡丹、秋菊花、夏荷花,青年妇女多绣“蝶穿梅菊”“五圆梅”,小梅桩以芙蓉、茉莉、梅花组成,梅谐音“妹”。 针线活与感情生活 寻常人家女子的绣艺,除了年节外出祈福春游可以穿戴外,丈夫或者情郎外出所穿的衣裳鞋子、佩戴的扇袋荷包,也可借此显示女子绣艺。这些绣品细细密密,巧样配色,精心刺绣,更是凝结了绣娘满满的深情厚意。吴歌《三寸花鞋送郎君》曾这样唱道:“结识私情隔条河,做双三寸头绒花花鞋送郎君,着仔让郎踏高三寸,步步七个登,天蓝湖州新,五色洋缎子。金丝线镶口,芦扉枪探梁,前头绣成双蝴蝶,后底有弯绒,当中有四出小戏名:头一出潘金莲,第二出柳氏大娘采琴,第三出花娘着棋,第四出昆山太仓苏杭两双,送把情郎着勒脚浪,游春看戏姐风光。”可见旧时候,女子的针线活甚至关乎自己的幸福和感情生活,自己的情郎哥穿着自己精心缝制的衣服、绣制的花鞋是一种身份的炫耀,也是一种绣艺的肯定。绣艺是旧时社会衡量女子贤淑巧慧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在民间文学里有诸多表现就不奇怪了。唐寅诗《题倦绣图》“夜合花开香满庭,玉人停绣自含情,百花绣尽皆鲜巧,惟有鸳鸯绣不成”,也表达了女子刺绣与情感的纠结。“东南风吹来浪头高,三层头楼浪格小姐勒拉绣荷包,一面要绣龙来一面要绣凤,要买五彩花线针来挑。头一挑要挑松鼠采葡萄,第二挑要挑白鹤童子御仙草,第三挑要挑三戏白牡丹,第四挑要挑白娘娘许仙相会在断桥,第五挑要挑五尺龙船龙演舞,第六挑要挑霍定金女扮男装离家逃,第七挑要挑七七四十九只灵官庙,第八挑要挑杭州西湖间株杨柳间株桃。小小荷包全绣好,把拉(吴方言:送给)郎君哥哥挂勒腰上……”吴歌里唱得丝丝含情、句句属意,千百年来,情感都在一针一线里凝结成相思血泪了。 慵针倦绣的女儿们还可以品茗闻香,几叶芭蕉,数丛茉莉,深阁小窗,琴室曲房,品香啜茗。暖春炎夏,秋宵雪夜,文思不畅,又仗其润激诗肠。更有那怨女思妇,孤芳茕茕,寂寂幽闺,更漏迟迟,可以这样说,闺中腻友——茶,闺中至爱——琴,闺中良伴——绣。春风在手一瓯茶,乐趣何如静趣佳?惟有五彩绣线在,一枝一叶总关情。 (本文图片由冬梅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