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出土一座东晋墓,银鼎里发现诡异的东西,墓主死亡真相被揭开

 历史解密坊 2020-03-26

在考古界有一个规矩,工作人员不会主动发掘古墓,一方面是对墓主表示尊重,另一面是如果保护不当,墓中的文物会被毁掉。1998年,考古专家们对南京的一座陵墓进行保护性发掘,在清理的过程中,出土了一个银鼎,而看到银鼎里面的东西后,专家们竟意外地揭秘了墓主死亡的真相,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98年,施工队正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翻修道路,在挖土的过程中,一位工人竟在砖瓦石块之中,发现了一件酒杯状的青铜器。工友们听到声音,连忙过来围观。施工队长看到工友们聚在一起,连忙跑过去维持秩序,队长是位有经验的人,他在之前施工的过程中,也挖出器物,后来证明地下有陵墓,他连忙用手机联系当地的文物研究所,将发现青铜器的消息报上去。



考古工作人员带着专业的工具赶到现场,立即进行专业的勘察,万万没想到,该地竟存在墓群。随后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之下,考古工作人员对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

经过长时间的发掘,考古专家们共发掘出三座具有代表性的古墓,并将其取名为M6,M2和M3。墓葬内的随葬品十分丰富,有玉石、漆木、陶瓷和青铜器等等。在M2中,工作人员发现一块墓志,通过上面雕刻的文字可以确定,该墓的主人是高崧及夫人谢氏,也就是说,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发现的墓群就是高崧的家族墓。



在清理M6高悝(高崧的父亲)夫妇墓时,工作人员发现一件造型奇特的“银鼎”,它通高2.7厘米,直口圆腹,双立耳,腹部雕刻兽纹,腹下接三足,但因年代比较久远,表面的鎏金已经开始脱落,外底还刻有“第五”两个字。

工作人员为进一步研究,将银鼎带回研究所,但想要解开“银鼎”身上的秘密,我们还需先了解一下高悝和高崧。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高悝和高崧是东晋时期的历史人物,而高悝是高崧的父亲。高悝曾是朝廷的一名官员,但因纳妾遭到诉讼而被贬,高崧是一位有才学的人,因受到举荐,他被授予太学博士之位,当父亲去世后,他便辞官回乡。

高悝遭到举报是被人陷害,高崧一心想为父亲伸冤,不仅停丧五年不下葬,还上奏十几道奏折。在不断的努力下,皇帝被他的孝心感动,恢复其父亲的清白之身,并对他加以重任,正因如此,高崧再次回到官场。可是高悝和银鼎又有什么联系呢?



研究高悝墓发现的银鼎时,专家在鼎中发现一种残留物质,进行专业的化验,这种残留物质为云母残片。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贵族们一直在努力地寻找长生不死药。根据《抱朴子》记载:“(云母)一年则百病除,三年久服,老公反成童子,五年不阙……”这句话介绍了云母的药效,晋人也十分相信,长期服用云母可以长生不老(不要轻易相信,这是不可能的)。

通过高崧为父亲伸冤,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有原则,并且目标非常坚定的人,但高崧能被载入史册,并不是因为他为父伸冤。有人相信服用云母可以长生,有人就会持反对意见,而高崧就是服用仙药的极力反对者。



东晋皇帝想服用仙药获得长生,高崧却认为皇帝的想法不对,甚至公然阻止皇帝服用仙药,我们只能用“勇气可嘉”来形容他,这要是在秦始皇执政期间,相信他的脑袋早就搬家了。

涂金银鼎的出土,让我们知道高悝去世的原因,也让后人了解到高崧为父伸冤的过程。文物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静静地诉说历史,更为后人了揭秘历史上的谜团,让我们看清历史事件背后的真相,相信通过不断的考古,文物专家们还会破解更多历史上鲜为人知的事件,如果各位读者对“涂金银鼎”感兴趣,可以去南京博物馆看一看,并近距离感受这件文物独有的魅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