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建恒,主治医生,佛山一中1997届校友,现任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  2020年的除夕夜,注定不平常。原本是个团圆的日子,但他们,却在与家人告别,他们背上行囊,逆向而行,支援湖北省疫情救治工作。1月24日晚,首批广东省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从广州出征前往湖北武汉。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时间组建了一支5人医疗队,而佛山一中1997届校友张建恒(左)就在5人医疗队之中。
 除夕这天上午,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张建恒依旧如常来到医院进行查房,已经连续多日加班加点工作的他,希望除夕之夜能够回家陪父母顿团圆饭,“随着疫情的加重,我们的任务越来越艰巨,大家都放弃休息休假时间回来备战。”张建恒医生说,他已经好多天没有回佛山的父母家看望他们了,而他的父亲,也是我们佛山一中63届校友张达文。得知医院准备组建支援湖北医疗队,他立马就在科室群里面报了名,“没什么好说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得上。”张建恒说,他知道这次任务紧急,但也没有料到会这么急,在回佛山的地铁上就接到医院通知,要求八点回医院集合。看看时间,还有两个钟头,他急匆匆赶回家,“希望在去之前再看看二老,这次我又食言了,没法陪他们吃年夜饭了。”回到家,他告诉父母要去武汉支援的事情,母亲什么也没说,赶紧去给他煮了一碗面,“父母虽然很担心,但他父亲、佛山一中63届校友张达文还是支持我的决定,也相信他们的儿子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平安归来。” 此次广东医疗队对口援助的武汉市汉口医院,是收治新冠病毒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接管医院的两个病区。院内80多个患者,却只有几个医生和十来个护士,人手极其紧缺。
 做了七年医生的张建恒(左3),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严峻的治疗任务。“挑战真的很大,平时患者救治的压力没有那么重,后勤保障充足。”看到汉口医院病区的情况,张建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实际。 大部分患者的氧需求量高,中心供氧跟不上。患者离不开氧疗,氧供不足直接影响患者病情的走向,患者因为呼吸困难而反复呻吟,他们无法看着病人就这样走向死亡。“氧气供应是最基本的措施,没有氧气,我们一定要想办法。”他们只能想尽办法去整合当地医院的资源,争取外援,改善医疗质量。当地重症患者居多,发热门诊病人接踵而至,每天还有很多病人等待收治入院。医院部分医务人员已经被感染隔离,后勤保障人员也不足,医院仅有的设施应对不了那么多的病患。由于从未如此大规模用氧气瓶,起初空的、满的全放一起,减压阀、氧气瓶扳手要“满天找才找得到”。 氧气的供应远远满足不了医院迫切的需求,医疗队马上上报问题,一边想方设法募集制氧机、购买储氧面罩,一边争取更多的氧气罐。从1月29日到2月2日,两批共60台制氧机,而后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又募集百台“救命”制氧机送到,弥补了巨大缺口,大家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
 张建恒和另一队友是医疗队的唯二男丁,来来回回,将一个个接近百来斤的氧气罐挨个搬到位。“只要能救人,我们愿意当搬运工!”
 张建恒(左1),两个星期下来,审美观已经改变了,密不透风才是最美的。每天上班更衣要花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大家互相“监督”,有没有包紧,有没有漏风,确保万无一失才进入病房,这是铁一般的纪律,也是自我保护能力的最最基本要求,只有做好自我保护才能保护他人,保全战斗力。虽然每次脱下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都会汗流浃背,但是,患者的康复就是最大的幸福和动力。张建恒等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五位援鄂医疗队队员

张建恒(左2)

张建恒(左2)

张建恒(右1)

张建恒(右2) 
张建恒(右2) 
(文/罗乐平整理,素材/网路各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