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组“三胞胎”病例结果及分析!

 hero17 2020-03-26

回顾一下病例和平台投票结果

第一例

第二例


第三例


表现及结果

肾肿瘤

第一例

第二例

第三例

性别/年龄

35

男 70

男 52

肿瘤大小

15cm

6cm

9cm

CT(HU)

39-93-116-96

37-109-132-95

41-101-80-61

强化方式

快进慢出

快进慢出

快进快出

中心低密度

片状、无强化

轮辐状、无强化

星芒状,排泄期范围缩小

钙化

术后病理

嫌色细胞癌

透明细胞癌

嗜酸细胞腺瘤

分  析

共同特点:肾脏实性占位、富血供、中心低密度(坏死/瘢痕)

可考虑:肾癌(透明细胞癌、嫌色细胞癌)、嗜酸细胞腺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其它少见肿瘤

可除外:乳头状癌(乏血供、密度较均匀)

无效因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血尿)、无恶性征象(周围侵犯、远处转移)

可参考因素:第一例(钙化、体积巨大)、第二例(老年)、第三例(中心低密度区延迟期有填充)

易误导因素:第一例(钙化)、第二例(星芒状低密度区)、第三例(排泄期肿瘤实性部分密度过低)

可借鉴经验:

  1. 发病率(透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嫌色/嗜酸);

  2. 透明细胞癌(快进快出,小体积肿瘤即可出现坏死囊变,体积大者常合并其它恶性征象,肿瘤形态多欠规则,钙化相对少见);

  3.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以血管平滑肌成分为主,增强快进慢出,但此类型较少见,多体积小,大者形态常欠规则);

  4. 嫌色细胞癌(常体积较大,多为乏血供,富血供相对少见,肿瘤越大中心星芒状坏死区越常见,部分可见钙化);

  5. 嗜酸细胞腺瘤(富血供,体积巨大者少见,肿瘤体积小即可出现中心瘢痕,瘢痕多延迟强化,可见钙化)。

影像诊断:对于肾癌没有必要诊断到病理,除非是相对特殊且典型的乳头状肾细胞癌;把嗜酸细胞腺瘤放在第一诊断时,有必要加一句“肾癌不能除外”,毕竟肾癌的发病率太高了,尤其是透明细胞癌,且表现多样,必要时结合MR来进一步鉴别;不是典型的肾癌,又怀疑为某种少见的恶性肿瘤时,可直接笼统点,考虑肾脏恶性肿瘤。影像描述的关键:发现病灶、定位、病灶本身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周围血管及淋巴结的情况。影像医生的快乐在于,借助最后的病理结果来进行回顾性分析、学习、总结,从而不断自身的提高诊断水平。

平台投票结果分析三例都是透明细胞癌的票数居高,从其高发病率和影像表现多样来看,此选择无可厚非。第一、三例中,第二位被选择的结果均为正确答案;第二例受肿瘤“星芒状”低密度区的影响,透明和嗜酸票数一致,说明大家亦纠结于此。总之,影像报告中,没有必要对透明及嫌色加以区分,肾癌与嗜酸鉴别不了时,可把两个诊断都写上,肾癌写在前面,如:左肾肿瘤,考虑肾癌或嗜酸细胞腺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