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淇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十三:云梦鬼谷一路拳

 文艺朝歌 2020-03-26

编者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淇县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结晶的一部分。

近年来,淇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县截至目前共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5项(落腔、五调腔、朝歌黑陶、马氏懒渣、鬼谷子传说)、市级项目20项、县级项目118项,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省级4人、市级23人、县级120人。淇县非保中心于2010年荣获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先进单位,于2016年在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类抢救工程中,被河南省文化厅评为“先进集体”。

从2017年10月开始,文艺朝歌公众号将陆续推出淇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向大家一一展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让大家熟悉了解淇县厚重历史文化的另一种状态、姿态、形态。此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得到了淇县文广局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文化馆非遗中心提供了大量文字、图片等资料,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本期推出的是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云梦鬼谷一路拳,以飨读者。


项目简介

云梦山——中国第一古军校校止。春秋战国时期,王禅祖师在此习武授徒,先后培养出了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等数百名军事家、战略家,鬼谷乃王禅祖师之道号。

鬼谷一路拳属中国八大门派之一,它汇集了中国历代武术家之精华,取阴阳八卦之身法,以后发制人之手段,促成了演练套路。其打法主要以拳、掌、肘、膝、拿、格、斗上、中、下(天、地、人)之技能进攻对方,使对方措手不及,防不胜防,束手就擒,有一招制敌之功能。

此套路为内家功夫拳。在过去,不举行换帖拜师仪式绝不外传。

云梦鬼谷一路拳传承人徐林山先生,7岁随父习武,师承徐泽云(生于1921年3月,卒于2004年11月),为第四代传承人,徐林山先生少年随父徐泽云学习,学法独特,科学实用。为了将云梦鬼谷一路拳传承发扬,他曾于1983年创办了云梦山青少年传统武术学校,并于1984年率学子参加安阳市挖掘传统套路比赛,受到安阳市体委高度赞扬。为使武术发扬光大,后又于1995年创办了淇县云梦山古代传统武术学校。

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云梦鬼谷一路拳》流传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云梦山一带。淇县位于河南省北部,是鹤壁市的卫星城,离省会郑州约120公里,全县面积为573.13平方公里,人口252171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5181人,占全县人口的10%,这里平均海拔387米,为山区、丘陵、平原地貌,淇县云梦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名胜区,这一带属太行山东麓,山体在这里沟壑纵横,深谷遍布其中。该地区气候为典型的北温带山岭气候,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四季分明。每年降水量为605.2毫米,境内平均温度为16.7度,常年主导风向为南风和北风,县境内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和京港高速铁路及南水北调工程。这里有遍及全国的旅游专线,交通十分发达。从这里往东有一段丘陵过渡带,再往东就是豫北平原,河南省著名的豫北大粮仓。

分布区域

云梦鬼谷一路拳”起初分布在淇县云梦山一带。由于淇县云梦山古代传统武术学校校长徐林山先生十五年培养了数千名学子,这些学子学成返乡,故“云梦鬼谷一路拳”遍布我国不少省份,尤以河南省分布较广。

历史渊源

鬼谷一路拳属中国八大门派之一,它汇集了中国历代武术家之精华,取阴阳八卦之身法,以后发制人之手段,促成了演练套路。其打法主要以拳、掌、肘、膝、拿、格、斗上、中、下(天、地、人)之技能进攻对方,使对方措手不及,防不胜防,束手就擒,有一招制敌之功能。

此套路为内家功夫拳。在过去,不举行换帖拜师仪式绝不外传。

云梦鬼谷一路拳传承人徐林山先生,7岁随父习武,师承徐泽云(生于1921年3月,卒于2004年11月),为第四代传承人,徐林山先生少年随父徐泽云学习,学法独特,科学实用。

基本特征

“云梦鬼谷一路拳”被纳入十八般兵器之软兵器以后,普遍运用于生活和军事之中。由于鬼谷一路拳源于生活,所以,很容易被广大群众所认可的接受。

主要价值

首先,“云梦鬼谷一路拳”其打法变幻无穷,有气吞山河之势,其招数,出拳如银蛇出洞,怪蟒翻身,上打如蛟龙出海,中打似横扫乾坤,下打似秋风扫落叶。

其次,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鬼谷一路拳具有技术的杀伤力和防御力,所以,它普遍运用于自己防范和强身健体方面。

濒危状况

“云梦鬼谷一路拳”虽源于生活,容易被群众接受,然而,群众的拳法往往失去了鬼谷一路拳的“神情”,更有损于“云梦鬼谷一路拳”。真正意义上的鬼谷一路拳处于失传的边缘,现需采取措施,对鬼谷一路拳进行保护、挖掘及传承。

资金投入情况

1983年投资10万元,创办淇县青少年传统武术学校,1992年投资80万元,购买了原有的大理石厂,并进行了房舍改造,将原来学校整体搬迁,重建了“淇县云梦山古代传统武术学校”。为了适应学校的发展,学校从96年起,累计投资1800万元,建成了容纳18个教学班的教学楼一栋,千人住宿楼一栋,豫北最大的演武厅一座和幼儿园一座。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成立非物质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云梦山古代传统武术学校校长徐林山同志担任。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项工作。

2、收集和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而做到继承和传承。

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弘扬和发展广大,云梦山古代传统武术学校采取招收弟子(学生),在深入挖掘鬼谷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和传承。

3、进一步整理过去失传的资料。

保护内容

1、《云梦鬼谷一路拳》是鬼谷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整理“云梦鬼谷一路拳”的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保护、传承。

2、通过对鬼谷文化发现、挖掘、继承、发展,对学生进行鬼谷军事战略等的教育,从而激发广大学生对非特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热爱。

3、利用各种媒体及舆论工具对鬼谷文化进行宣传。

保障措施

1、注册“云梦鬼谷一路拳”非物质文化商标,对“云梦鬼谷一路拳”知识进行保护。

2、认定和命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使云梦鬼谷一路拳全面系统地传承下去。

3、成立非物质文化工作委员,对云梦鬼谷一路拳进行深入研究。

4、办好学校,培训、传授新一代传承人。

建立机制

1、建立民间自发相传和政府自觉保护相结合的机制,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相传。

2、建立物质和非物质有机结合,互动互补的发展机制。

3、建立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发展的动态机制。

4、建立品牌效应与原创相结合,打造品牌带动发展的机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