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果儿:人生感悟

 文艺朝歌 2020-03-26

人生感悟

作者/果儿

昨晚观看了一部纪实片,一位身患癌症的80后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在生命的最后尽头产下宝宝,当医生抱着孩子亲吻她的那一刹那,她流着泪笑了。就像她自己说的,那一瞬间是心底里最真的触动,新生命的到来让她面对死亡,表现得很坦然,也许是生命得到延续,也许是看开了,也许是无可奈何的接受……不管多么努力、多么渴望活着都无济于事,死亡的钟声即将敲响。

我能想象到医生宣布结果,对其家人交代后事时,亲人的绝望与无奈。让我想起两次失去亲人的疼痛。

第一次是我一直很尊敬的爷爷,那时我刚结婚一年多,仍然像一个孩子,每天上班、玩耍,想家了就打个电话和妈妈说说话,或者周末回家尝尝奶奶做的手擀面,惬意,不亦乐乎。突然有一天,爸爸打电话告诉我:爷爷走了。那一瞬间我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大人了,该承担成年人的责任了。眼泪奔涌而出,拿电话的手不停地颤抖,一切是那么不真实,直到站在爷爷遗体旁还觉得是爷爷睡着了,想掀开盖在爷爷脸上的纸,拉一拉爷爷露出的手,可是,那时竟然没有勇气,只是眼睁睁地看着,不停地抹着泪。我埋怨自己,没有常回家看看爷爷,没有像以前一样听爷爷讲故事,没有和爷爷谈一谈自己的工作……以至于爷爷走后的好多年我经常梦到他老人家,我知道那是思念,更多的是自责。

第二次是公公的离世。那天,我们一家三口驱车到郑州办事,刚到,就接到丈夫朋友打来的电话,说公公出事了——演出时晕倒。于是我们赶快掉头往回赶。一路上丈夫的堂弟连续打了三个电话,问到哪了;第四个电话是丈夫的妹夫打的,却是嘱咐路上慢点开车。一切异常。车内,丈夫一言不发,女儿也显得焦虑不安,我呢?思绪万千,想象着各种不好的结果:是演出时跌倒,摔到哪了?是体力超支,晕倒了?还是更严重一点——脑溢血,在抢救室?……

丈夫的沉默让我忐忑不安。只见他表情凝重,好久硬从嘴里挤出几个字“我怎么觉得很不好。”一句话,让我思绪停止,不敢再往下想。一路上汽车奔轶绝尘,两个小时的路程用了不到五十分钟我们到达了医院,车没有停稳,我便拉着女儿冲向急救室。门口站着很多人,丈夫的同学看到我们便说:“快去看看吧!”

“正在急救让看吗?”这个念头一闪而过,看到急救室的门开着,我心里彻底凉了,又一眼看到公公直挺挺的躺在床上,我懵了。“医生呢?怎么没有人管呢?”边埋怨着医生的冷漠,边呼喊着。扶着老人的手,冰凉冰凉,泪,模糊了双眼。但我觉得还有希望,特别是看到公公微微张着的眼睛,我想女儿的喊声一定会让这位慈祥的老人醒过来,不停地嘱咐女儿“快叫爷爷,快叫爷爷!”一声声声嘶力竭的呼唤“爷爷、爷爷……”无济于事,公公还是安静地躺着。丈夫抱着公公,无助地哭着,念叨着:“这是怎么了,爸咋了?”我知道他是没有办法接受,三十多岁的汉子这时像个手足无措的小孩任由亲人摆布。

哭,已不能代表内心的悲伤。我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曾经的一家人是多么融洽,和谐,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云里雾里忙了几天,直到公公出门,众人把老人的遗体抬进棺材,钉口,婆婆崩溃的刹那,我不得不相信这是事实,无法改变的事实。将近四十的我天真的认为公公还会复活,这种念头一直到现在。

两位亲人都是善良的,一辈子兢兢业业地工作,小心翼翼地处事,坦坦荡荡地为人,可还是在刚要享福的年龄走了,走得急促,走得悄无声息,留给亲人无限的悲痛和遗憾。他们的去世,让我感到生命的脆弱,人生的悲哀,一辈子就这么匆匆,不管你是否愿意,是否能够承担,面对无法回头的人生,我们只能接受。

所以一直奉劝自己,余生做好三件事:郑重的选择,争取不留下遗憾;如果遗憾了,就理智的面对它,然后争取改变;假若也不能改变,就勇敢的接受,不要后悔,继续朝前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