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人不说暗话——骆越文化需要我辈去发扬光大

 睫毛上的风尘 2020-03-26

广西人有什么特点?

     骁勇善战

                           能干(玉林)

机灵(桂林)

                                                 泼辣(柳州

           讲义气(北海)

其实,广西人最大的特点是


1.

骆越-—中华玉石文化发源地

据研究,古骆越的中心是中华玉文化的发源地。

这对于文化界来说,可是一项重大研究成果,可以说“一石激起千层浪”。

说到玉,大家往往想起和田玉,这是位于中国大西北的地方,和广西相差数千公里之遥。这究竟是什么情况?

2月25日,南宁青秀区山丰原骆越文化研学旅游基地举办骆越玉石器文化探源交流座谈会。会上,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谢寿球在本次活动上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他指出玉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古人常以玉比作君子,并说玉有五德。玉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和道德文化。中华玉文化的源头在哪里呢?千字文说“金生丽水,玉出昆岗”,也就是说金出产于丽水,玉出产在昆仑山。这是古人对于金和玉最早产地的历史记忆。这丽水和昆仑位于何处?现代学界多认为丽水就是现代地理学所说的金沙江,昆仑就是现代地理学所标志的位于新疆、青海和西藏交界处的昆仑山。这是一个历史地理的大误区,中国现代地理学所认定的金沙江和昆仑山都是清代末外国地理学家给起的名字,和古之丽水和昆仑并不是一个概念。近年骆越文化研究的成果告诉我们,传说中的“丽水”和“昆仑”就是古之骆越水和大明山。

本次会议还吸引了数十家媒体、南国小记者、广西观赏石协会及全国各地的藏家前来参与,会上玉石器收藏家向大家展示了古骆越水流域(郁江流域)上千件骆越精品玉石器,这些“会说话的石头”证明了古骆越的中心是中华玉文化的发源地。

通过零距离接触,再加上专家现场讲解加持,“小粉丝”对骆玉器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古人制造石器的能力,开拓了眼界,还体验到了古人玉器美学价值。这真是一堂有特殊教育意义的校外课。


山丰原骆越文化研学旅游基地是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历经十年沉淀,打造的一个青少年学习、传承骆越文化的教育实践基地,基地集中展示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上千件石器,是一个全方位体验骆越文明的文化交流中心。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谢寿球在会上向参加会议年龄最小的骆越玉石文化“粉丝”、山丰原骆越文化研学旅游班的小朋友介绍了参展玉石器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2.

骆越祭祀大典——武鸣寻根

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传承民族文化,并发扬光大是必须要做,而且要做好的事情。但是,由于缺少文化自信,缺少教育实践基地等硬件设施和宣传氛围,现在的孩子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过于浅薄。

有这么一些组织,他们通过组织活动,搭建基地,让年轻人在娱乐中,不知不觉吸收消化民族传统知识,建立起民族文化自信。

4月17日上午,一年一度龙的传人盛大的祭祀骆越祖母王龙母大典在武鸣罗波镇骆越祖庙罗波庙举行。

会上山丰原研学机构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通过向专家汇报民族文化的传承教育工作,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和支持,进一步就壮文化的教育传承发展问题,交流了意见。

因为放假的缘故,越来越多的人把“三月三”过成“狂欢节”、“旅游节”,趁着小长假“放飞自我”。其实,“三月三”是广西极具特色的一个节日,我们应该过出特色,过出独特价值。

三月三民俗节日是骆越后裔民族祭祀祖母王的文化遗存。三月三民俗节日的来源和中心在骆越最早的古都南宁武鸣,是骆越后裔民族具有首位度的祖先祭祀活动。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打造,骆越祖母王祭祀大典已经成为骆越后裔民族标志性的文化名片,成为联接东盟各国的重要文化纽带。武鸣也成为万众向往的寻根问祖的文化旅游圣地。

今年的大典由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谢寿球主持,武鸣壮族代表李炳群宣读壮语祭文,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北京广西文化艺术促进会会长黄凤显宣读汉语祭文。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壮族著名学者梁庭望先生和国家民委政策法规司原司长毛公宁等领导和专家参加了祭祀大典。

山丰原董事长张丽莹和梁庭望老师交流后合影

山丰原董事长张丽莹和谢寿球会长、黄汉儒老师交流后合影

3.

民族美食文化走进校园

现代生活中,许多传统美食已难觅踪影

看到久违的马打滚、青团、冰糕

……

惊不惊喜?

意不意外?

广西是中国传统文化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从语言、习俗以及美食文化都自成体系。这里的美食也最得古风古法,最大限度地保留“古法”的精髓。山丰原带着传统美食制作团队走进校园,让学生们享受到一场蓓蕾的狂欢。

孩子们不仅尝到了美味小吃,还体验了壮乡民俗古法美食的制作过程:拉磨,铳料,手工小吃DIY。一边玩耍一边学习,通过“自力更生”,亲身劳作,他们体验到了快乐和成长。

4.

“三月三”:在传统文化里狂欢

“三月三”这么盛大的节日,怎么能少了山丰原的身影呢?山丰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展现了一幅民族文化风情画卷:主题展演,壮乡歌圩、铜鼓祈福、民族歌舞相得益彰;民俗体验,民族传统服饰以及编织、石刻等让人目不暇接,现场制作的打油茶、沙糕香气四溢,传统技艺融化在人们的舌尖上……

农耕文化展示,山丰原将各种各样农具和农家用品(有年代久远的鱼篓、刀篓、六角耙等)展示给大家,大家亲自动手,身临其境体验壮乡的生产技艺、耕作制度、习俗、礼仪、节庆、服饰等。深度体验稻作文化在农耕社会中的强大影响力。

古法美食DIY,山丰原工作人员现场教大家制作马打滚、五色饭、艾粑粑等传统美食。

壮族八音表演:壮它主要流行于邕宁县及其周边广大地区,以“邕宁壮族八音”为品牌,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民间民俗吹打乐的缩影。2006年,邕宁壮族八音被自治区公布为广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花婆送粥:花婆是蒲庙的“福婆”,“花婆送粥”集千家米,送千家粥。花婆节上,蒲庙镇行人不绝,车水马龙,人们都争相接受花婆“粥福”(谐音“祝福”)。由数十人头戴花婆慈祥造型面具,身穿民族衣服,分别对一方百姓、过往路人免费分派粥品,每每勺满一碗粥,谓之“满足”。不论男女老幼均得到花婆派送祝福,人们心中都深感满足。

福利大派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