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李可染先生生日(3月26日),113岁诞辰, 让我们跟随可染先生画笔渲染的无尽江山, 重温他“东方既白”的期许…… 李可染 (1907.03.26——1989.12.05) 李可染《仿八大山人图》 1943年 这不很像清初绘画大师八大山人的作品吗?渴笔、淡墨,境界清疏,风格逸秀,墨韵清华。这一幅题名《仿八大山人图》,由淡雅转为浑厚,确可体味出石涛的雄健,八大的冷逸,都是“南宗”骨体,文人画衣钵。 20世纪50年代初,他决心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 他深信,打不出来,就找不到与新时代合拍的风格与语言, 就难免被淹没在永远学不尽的传统大海之中。 怎么打呢? 投向大自然的怀抱, 用一颗现代人的心和自然对话, 重新发现天地万物的奥秘和美。 从1954年到1960年,李可染走遍了南部中国的山山水水,行程十数万里。这些写生稿,是在用新的观察方法与技巧呼唤超越传统模式的新的审美感受力。 险峻奇丽的巫峡百步梯。 李可染《无锡梅园》 1956年 1957年秋,五十岁的李可染访问东德。在这个北欧国家历时四个月的写生,他把水墨写生推向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李可染《麦森教堂》 1957年 李可染《德累斯顿暮色》 1957年 20世纪60年代,李可染由对景写生,转入画胸中山水阶段。这一时期的作品,不像写生作品那么具体而微了,但意象更加凝聚,单纯中包含着更多的精神内涵,意境成为追求的主要目标,笔墨风格中呈多样的形态。 李可染《杏花春雨江南》 1961年 李可染《巫山云图》 1965年 ![]() 1966年,李可染被迫搁笔。七年后,当他重新抒写深藏于心头的山川乡国情,临近古稀之年,他的艺术也愈加成熟了。 高度凝炼的黑色意象,化作丰富的意蕴,深秀严整的风格体貌,赋予作品以强劲的视觉力量。 你见过山村的瀑布么?晚霞照耀着青白瓦舍,洁白的瀑布落入林木的晚色里,变成溪流,穿过小桥,打破寂静,跳荡着奔泻而去。 李可染《桂林襟江阁》 1977年 李可染《黄昏待明月》 1985年 李可染《雨中漓江》 1977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李可染画了一批如《雨后清暑图》《江山胜览图》《青山隐隐白云里》《水墨山水》《爱晚亭》《家家都在崇山茂林中》《深山茂林图》等等作品。它们都熔积墨与泼墨于一炉,在单纯的图像中隐藏着精微的刻画,墨色愈来愈深重。窈窈冥冥,幽不可测的墨色意象里腾跃着生生不息的生命。 李可染《黄山人字瀑》 1981年 李可染《密树自生烟》 1988年 李可染《水墨山水》 1988年 李可染《峡江帆影图》 1988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