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爱玲不待见她,林徽因不喜欢她,而她却活成了传奇

 醉花荫L 2020-03-26

时光是条长河,无数旋涡在长河里暗藏蛰伏。一生为人,却难以让所有人都对自己赞誉有加。有人会沉浸在指责与诋毁中,自怨自艾。有人一笑而过,活出自我。一生太短,追逐的灿烂又太少,活在别人的眼光里该是多悲痛的一件事。

人生而是个体,个体之间相互有着差异、挑剔指摘别人是常事,这是人性无关乎性别、亦无关乎群体。

就连民国时期的那些知识修养超出常人的知识分子也不外乎如此。纵使有着“世纪老人”、“文坛之母”的冰心老人也未能逃出同行的悠悠之口。

富裕人家长出来的温暖少女

冰心原名谢婉莹,出生于福州谢家大宅。谢家大宅原来是林觉民的故居,后被冰心祖父从林家家属手里买下来。次年5月,谢家举家迁往上海。

之后,冰心随父亲谢葆璋迁往烟台。

冰心父亲谢葆璋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派登“威远”舰实习。实习期满,进入北洋舰队服役。曾任北洋水师枪炮官,烟台海军学校创校为校长,后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海军司令部二等参谋官。是北洋政府最后一任海军次长,先后担任兼任全国海岸巡防处处长、海军部顾问。

如此算来,冰心是官宦人家的小姐。而且家境富裕,父母和睦。

幸福童年浇灌出来的向阳之花

冰心在烟台度过绚烂多彩的童年时光,在后来的文章里,冰心多次写了那段时光,温暖而美好铭记了一生。

她的童年少年都是生活在爱与明光之中的,与张爱玲见惯父亲冷眼和林徽因见父母不和的童年截然不同。

这样的童年直接影响了冰心的行文风格,她的大部分作品充满了涓涓的爱意,细细的温暖不经意的流露出来。

一路长大也算和顺

冰心一路上学习入校,最后进入了协和女子大学,选择理科,而后弃医从文。

这时,冰心才用了笔名“冰心”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她又写出了《寄小读者》、《分》、《南归》、《冬儿姑娘》。

冰心笔下的姑娘,大多温暖而端庄、热烈而智慧,与幽怨造作的小家子气不同,她笔下的姑娘大方而温暖。

因一篇文章得罪林徽因

冰心与丈夫吴文藻结婚之后,由于吴文藻与梁思成同在一个学校教书,两人认识成为好友。两位太太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朋友,林徽因经常在自己家中举办文化沙龙,邀请冰心前来。

被邀请的宾客都是当时文化界的精英,连与林徽因有着情感纠葛的徐志摩、金岳霖也常来做客。

冰心是一个有情感洁癖的人,对于这样的关系无法理解,遂写了《我们太太的客厅》,有人觉得这是含沙射影,讽刺林徽因。

林徽因更是不甘示弱,从山西回来,托人带给冰心几瓶老陈醋,接以回击冰心的讽刺,彰显出她对冰心的不喜欢。

这篇《我们太太的客厅》也成了文学史上一段公案。

与张爱玲不和

张爱玲曾在给苏青所作的文章《我看苏青》里说:“如果必需把女作者特别分作一栏来评论的话,那么,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是我甘心情愿的。”

抨击一位女作家的容貌实在是刻薄而又小家子气,果然,人间精灵也不能免俗。

张爱玲对冰心的不屑广而告之,人人得以显见。

二人的分野也在于,外界常常拿两人对比,高傲如张爱玲更不会服气。

两人之争在于更在于两个人的行文风格不同。

冰心的文章里,世界都是温和美好、间或带着一点淡淡的忧伤。而张爱玲笔下都是剖开来的人性,血淋淋的剖析、压抑灰暗的基调,像是一把刀生生剜出人们不愿面对的伤。

张爱玲觉得冰心温婉的流于造作,冰心觉得张爱玲刻薄而阴暗。互生怨怼,谁也不睬谁。

就像当年的韩寒与郭敬明之争,没有谁比谁更优越,也没有谁的文字更深刻。各花入各眼,各有千秋罢了。

冰心与张爱玲之争大概与两人的成长环境有关系,张爱玲有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所以她的文章里对父亲下笔毫不留情,写尽人间真实。而冰心的文章里,母亲都是慈爱温和的、父亲是高大威严的。

张爱玲写的是真实的人间图画,她的真实在于对人性的剖析和一针见血。而冰心写的是另一个世界,纯美暖阳,囊括了世界上细碎的人间美好。

时光渐远、岁月流长。林徽因、张爱玲先后逝去,那些恩怨刻薄也随肉身的消灭一同归于尘土。

冰心一直笔耕不辍,写出了许多文章,活了九十九岁,被称为“世纪老人”。赞誉无数,表扬无数。

人活一生不可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也不能取悦所有人。奔慌一世,不过是为了自己能够有所成就。流光仓促,岁月奔忙。努力的做一个别人嘴里的普通人就够累了,就别再费心去取悦不喜欢自己的人了。

没有谁最后璀璨灿烂一生是因为活在别人的嘴里的,哪怕不璀璨,我们也活个顺心如意吧。生活已经很艰难了,最简单的幸福却最难得到,成年之后,发现最喜欢的东西是最平淡而琐碎的那些东西、是年少浪漫时最嗤之以鼻的俗物。

被一个女人来说抨击容貌是十分恶毒的事情了,冰心全然没有放在心上,只是淡淡的一句“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然后随着自己的内心走过数年岁月。

做一个光芒万丈、璀璨明朗的自己吧,活着就该有活着的姿态,知道自己该去往何方的人从来不在乎别人嘴里的挑剔指责。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人有百样,各不相同,互相指摘也是常事,活在别人的指摘里才是悲惨。前路甚长,远景广阔,蜷缩在别人的冷言冷语中才是故步自封,降低了自己的境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