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元即可购买一条简历:保护个人隐私为什么就这么难?

 山城宫律师 2020-03-26

法行四方
法治,正义。重庆法正法律服务团队

据媒体报道,刚刚大学毕业的小郭为了求职,向几家网站投递了个人简历,求职岗位是“美术设计”,之后却频繁接到陌生电话,提供的都是一些“推销”“刷单”等一些莫名其妙的职位。
求职者简历:待宰的羔羊

进入九月,明年毕业的大四学生已经进入求职季,每年的秋季招聘历来有金九银十的说法,竞争也异常激烈。不少毕业生为了增加求职机会,会选择在各大求职网站上盲投简历,却不曾想工作没有找到,倒掉进了信息泄露的陷阱。
中国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求职者简历在网络平台上被大量售卖,且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有些不法分子通过各种形式以正规企业身份入驻求职网站获得求职者简历,有些不法分子甚至会直接从求职网站的员工非法买卖求职者简历。
卖家出售的商品包括简历获取的网站和账号信息、个人简历,因为卖家很多为职业的个人信息贩子,有些甚至可以提供除简历之外但却可以与简历相对应的其他个人信息。
正在求职的小郭原本希望通过求职网站能够得到更多的面试机会,没想到接到的大部分都是骚扰电话,“基本上一天能有三四个。他们问我要不要去做销售,销售什么也不告诉我;还有人问我要不要去做任务,3080元一单,一单一结,也不说内容,只让我加QQ;还有问我要不要做健身教练的……”。
但小郭却不敢漏接任何一个电话,“因为不知道那个电话就是正规企业的面试”。为了不错过真正的面试机会,小郭只能继续忍受这些骚扰电话。
一般的骚扰电话可以拒接,但出于求职季的毕业生却不敢拒接。而且维权也很困难,从求职者个人来说,维权成本太高,毕业生也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就只能任由这些个人信息贩子逍遥法外了。
如果仅仅是接到骚扰电话,只会影响求职。但很多不法分子从信息贩子处购买了简历信息后却将其用到违法犯罪上。2017年令舆论哗然的“李文星事件”,就是传销分子冒充正规公司在求职网站上获得李文星个人信息后,将李文星骗入传销组织,最后将其残忍杀害。
求职的毕业生大多没有多少社会经验,防骗意识薄弱,很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从而成为犯罪分子待宰的羔羊。

简历泄露之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中国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个人简历泄露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从上游的个人简历的获取方、卖方,一般都是专门的个人信息贩子;到下游的买方,一般都是一些兼职公司、刷单公司,还有很多犯罪分子。
“商品”个人简历也分一手和二手,一手简历是指从未被售卖,买方“转化率”也高,更易得到求职者信任,一条一手简历普遍在2元左右;而二手简历是指被买过一次以上,“转化率”较低,价格在一元以下。
这些个人简历在买方、卖方之间流通,有些买方将个人简历买过来之后,甚至会在用过之后与其他个人简历买方交换。
因为个人简历提供者一般都是通过冒充正规企业获得求职者个人信息,为了获得个人信息需要有正规企业的营业执照,这个产业链的上游又形成了买卖企业营业执照的产业。
知情人士透露,在一些知名求职网站上,只有通过认证的企业账号才有权下载简历。认证企业需要准备营业执照和该网站没有认证过的账号,行话称为“白号”。一般来说,一张营业执照可认证35个白号。
中国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网上有专门出售用于注册白号的软件,可以帮助买家批量注册白号,价格在每月100元以上。另外,营业执照也可以批量购买。
在求职网站上,发的招聘岗位越多,收到的个人简历也越多,很多个人简历贩子会在网上购买“发帖机”软件,甚至还有刷单软件,将企业帖子刷高,最后,利用“简历提取器”,以文本形式提取出求职者简历信息。

监管之难:不愿管,管不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贩卖个人简历属于出售个人信息,本身就属于违法行为,已经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另外求职简历软件开发者和简历购买者的行为,已经构成共同侵权。
不法分子通过购买的个人简历信息,本身就侵犯了求职者的隐私权,如果求职者因此受到骚扰,也再次构成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
平台负首要监管责任
求职网站作为互联网平台,对收集到的个人简历信息有义务保障用户信息安全。根据刑法司法解释规定,求职网站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如果拒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致使用户的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之一的规定,以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定罪处罚。
如果用户信息泄露,但平台无所作为,则要承担间接责任。同时,对入驻企业的资格审查是当下网络平台面临的较大问题。正规注册的企业账号,如果被内部人员拿来做非法用途,那么企业则涉及管理不严。
目前许多互联网平台都设置了相应的平台数据保护机制。特别是在2017年,出现Boss直聘、58同城数据大规模泄露事件后,各平台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都有所加强。
知情人士告诉山城龚律师(cqxls123),“现在一些正规的大平台,在个人信息保护这方面弦都蹦的很紧,监管方面也看的很紧,基本上很难出现以前那种内部人员大规模的泄露平台个人信息的事件了”。
政府监管要跟上
保护个人信息,平台的自我监管还是很容易被资本削弱。
政府监管应当成为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最重要的一道防线。
要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政府对个人信息收集和处理行为要规范,政府相关机构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管理办法,明确告知开发者和运营商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比如要求应用程序声明对用户隐私数据的收集行为,并且要求收集者承担对信息的保护和不扩散的责任。
另外,更重要的是政府要创造良好的维权环境,对泄露信息的机构进行追责。要完善法律,适时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
个人隐私的自觉保护
对个人来说,生活中要注意防范可能的信息泄露,比如对于求职者,要尽量在正规的大型网站投递简历,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要轻易的盲投简历。
如遇个人信息被泄露,建议第一时间报警。
取证方式有多种:假设个人隐私在网络上被肆意散播,可以通过公证处进行网页公证;如果是通过电话侵犯个人隐私,可以借助电话录音、手机实名制等找到侵犯隐私的个人,追究其法律责任。
但对于许多求职者来说,忍一时还是最多的选择。没有那个求职者有精力和时间去维权。
 

法行四方

法治、正义,重庆法正法律服务团队

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