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病诊法(十)辨斑疹、白㾦

 叫我发哥 2020-03-26

温病诊法(十)

四、辨斑疹、白㾦

一 辨斑疹

斑疹是温病中常见的体征之一,在温病诊断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通过辨斑疹的色泽、形态、分布及疏密等情况,可以诊断病情的轻重,邪正之盛衰,同时可以估计疾病的预后,从而提供治疗依据。

发斑和出疹在温病中同时并见,故常称之为斑疹,但二者形态不同,病机亦异。斑形呈大片,不高出皮肤,扪之不碍手,压之不退色,斑出无一定顺序,以胸腹四肢为多见。疹形如粟米,高出皮肤,扪之碍手,压之多退色,疹出有一定顺序,疹退脱皮。

斑的形成,由外感温热,阳明受病,内迫于血,灼伤血脉,迫血妄行,发于肌肉所致。疹乃外感风热,太阴受病,内迫于营,血络瘀阻,外发皮肤所致。

温病过程中见到斑疹标志着病邪已深入营血。斑疹的出现说明邪有外达之机,宜见但不宜多见。临床时通过观察斑疹的色泽、形态、分布等情况,以了解邪正的盛衰,病情的轻重。

斑疹的色泽:

红活荣润表示邪气不盛,正气不衰,为顺证;色红不深为热毒轻浅;深红紫赤为热毒炽盛;色黑则热毒极甚;光亮为血气未衰;晦暗是气血衰败,预后不良。《千金方》谓斑疹黑色者,九死一生。

斑疹的形态:

观察斑疹以形态松浮与紧束判断疾病的预后。凡松浮洒于皮面,此为热毒外达,是顺证吉象。凡斑疹紧束色深有根,此热毒痼结,为逆证凶象。

斑疹的分布:

斑疹分布的稀疏与稠密可以反映邪毒的轻重。稀疏朗润表示热毒轻浅为顺证;稠密色深融合成片表示热毒深重为逆证。

疹出程序:

先以头面、耳后、项、胸腹背、四肢、最后手足心为顺。若乍出乍没,不能顺序而出均为逆证。

斑疹的脉证:

温病发斑疹,是机体病理变化的反映,随着斑疹透发,脉舌证上均有不同的表现,因此在辨别斑疹时一定要参考脉舌证综合分析,有助于判断病情。斑疹透发之前,出现壮热、烦躁、舌绛、苔黄、胸中闷满异常者为发斑之征;高热,烦躁、无汗、目赤流泪、舌绛,苔白、胸闷、咳嗽等均为发疹之兆。斑疹透发之后,顺证为脉静身凉,神清热退,身有微汗,外解里畅,阴阳调和。逆证:高热不退者为逆,此属邪气太盛,里热不清,阴津亏损,水火不济;神昏肢厥者为逆,此属正不胜邪,邪热内陷心包;脉不静而躁急者为逆,此属里热尤盛,邪迫营血;出而不透,大便干结者为逆,此属阳明热毒壅滞;疹出腹泄不止者为逆,此属热毒太盛,下迫大肠;疹没体温骤降者为逆,属于正气衰败。

现概括如下:

红活荣润者为顺,紫黑晦暗者为逆。

松浮无根者为顺,紧密有根者为逆。

稀疏朗润者为顺,稠密成片者为逆。

脉静身凉者为顺,高热脉急者为逆。

神清热退者为顺,神昏肢厥者为逆。

疹出便调者为顺,腹泻过度者为逆。

疹出透畅者为顺,乍出乍没者为逆。

斑疹的治疗原则:

斑宜清化,疹宜透发。陆子贤说:“斑宜清化,勿宜提透;疹宜透发,勿宜补气”。治斑——清气凉血化斑,方如化斑汤之类:治疹——凉营透疹,方如银翘散之类。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治疗斑疹应酌情加用清热解毒,养阴生津之品。热郁不宣者可用升降散疏化之。

治斑疹的禁忌:

①忌用辛温药:斑疹的出现是温热邪气内窜营血,治疗当以寒凉之品,切忌辛温发汗法,因温热蕴毒而发斑疹,若再用辛温则助热伤阴,必导致昏迷、吐衄。

②忌用壅补药:斑疹外透说明邪有外达之机,治疗应因势利导,宜通气机,达邪外出。若甘温滋补之品,既能阻塞气机,又能助热增火,使气血壅滞,热毒内陷而邪永无出路,必致邪陷心包。

③忌升提药物:温毒蕴热发于营分,阴津大伤,势将内陷心包,发为昏迷。若再用升提是火上加油,使气血上并,阴液下竭,造成神明逆乱咳呛吐血。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说,忌葛根、升麻、柴胡、羌活、三春柳等升提药物。

④忌大泄:温热蕴郁不解发为斑疹,此属温毒蕴热,如数日不大便,若腹中无满燥实坚等承气证,且斑疹出而不畅,可用轻微通下,以疏调气血,透出邪热为主,切忌用苦寒大下,因斑疹外透,需正气鼓舞,若纯用攻泄之味,可伤阳气,阳伤正衰则邪气易内陷入里。

⑤忌过用苦寒之品:斑疹乃温毒蕴热迫于营血,温热病刻刻顾其津液最为重要,当滋水制火补阴津之不足,若纯用苦寒,苦有燥性,寒则壅涩气机,用之无益,反为害也。

二 辨白㾦

 白㾦是湿热病的特殊体征。在湿温、暑温、伏暑病中都可见到。

 1.形态    

形如粟米,高出皮肤,状如水晶,内有淡黄色浆液。一般出现在湿热病一周以后,多见胸膺及上腹部,四肢少见,一般说数量不多,数十至数百个,偶有大片出现者,多见于年轻体壮,湿热邪盛者,溃后有浆液不多,退后皮肤脱屑,不留斑痕及色素沉着等。

应注意与水痘鉴别,水痘多见于小儿,水痘大于白㾦几倍,水痘多是三代并存(大、中、小三类),白㾦是一片形态一致细晶莹小泡,成批出现,一批消退,一批再现。

2.成因    

湿热之邪留恋气分,湿遏热伏,郁蒸肌肤,连成一片。

3.治法    

本为湿热蕴郁发于肌表,正邪皆盛之象,治之以清化湿热,疏解卫气,以减湿热郁积,常用透热化湿,宣畅气机,可用薏苡竹叶散,或三仁汤等皆可。饮食禁忌特为重要。

4.诊断意义    

湿热病或湿温病中出现白㾦,标明是湿热邪气留恋卫气之间,说明湿热邪气有外出之机,在湿热病或暑湿病即湿温病中,根据白㾦的形态,可辨别湿热病的邪正消长情况。我们常见的有:

(1)正常白㾦:晶莹光亮,颗粒饱满,浆液充足,密而不过多,此湿热外达,气血充盛,随着白㾦的透发,病者症状如发热,胸脘满闷,胸中胀满,周身酸楚乏力,皆有减轻之势,预后良好,治以清化湿热,分利三焦,淡渗祛湿。

(2)枯㾦:㾦出空瘪,内少浆液,光亮程度不够。这种湿热病患者,多为素体薄弱,气阴大伤,㾦虽出现而症状不减,身热,胸闷,乏力,脘痞不轻,烦躁心烦不去,此为正不胜邪之征。预后不良,医者特当注意。治疗时仍需以清化湿热为主,但用药要轻,因体质过弱,湿热蕴郁不解,如脉象力弱,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加重时,当考虑中气不足,湿郁不解,酌情略加益气之品,但不是甘温益气,更不是桂附温阳。是在清化湿热的基础上,酌加一些益气之味。如三仁汤中加焦薏米、茯苓皮、生白术、生山药、冬瓜仁等。若舌红口干渴者加北沙参10克,麦冬5克,五味子3克。也可以增加些牛奶、百合粉、藕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