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喻的人生算法课一、二、三、四节

 llg1168 2020-03-26

01节、给你的人生明确算法

算法:可复制、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步骤(解决问题、步骤、量化、可复制)

通过算法的迭代,成功的概率也在不断的提高,赚的钱也更多了,--人生算法的力量

真实世界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的内心:没准备好、知识不够、智慧不够、经验不够、理性不够、时机不对

不确定的外部世界:未来模糊不清、别人的想法和行为无法预计、付出得不到回报、愿意努力,不知道如何发力

打好自己手中最大的那张牌:你自己

A计划:打造好自己的赛车----自我发现的过程

自我发现的过程:好奇感知、灰度认知、黑白决策、疯子行动

感知(好奇心)、认知(罗列可能性、评估发生概率、接受不同观点)、决策(清晰的指令)、行动(坚定执行)

B计划:找到正确的赛道

人生悲剧:追求错误的方向、在不对的赛道上努力

逆向思维,避开让我们不幸福的人生陷阱

18种人生难题:片面、狭隘、模糊、侥幸、宿命、追悔、非理性、冲动、犹豫、武断、情面、霉运、孤独、爆仓、迷信、无知、衰朽、贪婪

读完感受:有了些期待,虽然对算法这个词不感兴趣,但内部和外部的世界,和给出的两个计划,让我感觉人生不是随机的,不是自动而动的,可以有条理的从两个方向去改进,去左右自己的人生。总有人思考的这么深,而自己的所谓思考,似乎真的只是闲情小调,开始喜欢这样的理性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了。

02节、A计划:自我塑造的九段心法

我们要的是真正、真实的人生,我们想要有所认识、有所行动、并真正的成为你自己。

做事的人和做梦的人最大的差别在于能不能马上行动。大多数人做不到,怕丢脸、怕失败。

打造自己:

法则一、理解使命:你的核心使命就是打造好自己这辆车

所谓财富和成就,只不过是这辆车到达的地方而已。你没法换掉自己,也不能太高估自己,必须要驾驶自己这辆车,穿过认知大地。

“当我接受我本来的样子时,我就能改变了。”发现你自己,才可能改变你自己,用好你自己

法则二、理解环境:现实是片烂泥地,法拉利也未必比拖拉机跑的好

法则三、理解行动:应该一边装配,一边驾驶,别搞火箭发射

人生不是准备一场完美的晚宴,而是一场试错。

法则四、理解反馈:反馈是冠军的早餐

要从全局性和动力机制出发,建立反馈机制,不断纠错、更新、迭代。

人的学习成长不是集邮,而是打磨钻石的方式。不同的知识、技能、能力的整合。

九段~~一个求解的过程。自己是这道题的已知条件

初段:闭环。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一段:切换。可以在大脑的自动驾驶模式和主动控制模式之间自如切换。

三段:内控。四个核心内控点:感知--认知--决策--行动,是我们造车的四个轮子。

四段:重启。要装配大脑装置:学会归零、复盘、重启。

五段:增长。要测试可以加速的自我进化系统。

六段:内核。发现核心算法,打造发动机。

七段:复利。最小内核转动起来,实现价值最大化。

八段:愿景。不确定世界的人生导航。

九段:涌现。形成自己的个人系统,收获人生涌现效应的果实。

初段到六段,是切割钻石的过程,为了不断的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最小的那个内核。

后半场,放大内核,如何通过复制,另内核的价值最大化。

上半场聚焦,做减法。后半场做乘法,放大。

一个人成功的最大秘诀是:找到可大规模复制的、具有连续性的“大概率时间”作为内核,像一辆车一样跑起来,收获人生的复利。

思考题:你愿意插上幸福机器吗?不愿意,我觉得踏实打造自己更有意思,收获一个真实的自己。

读完感受:行动、边开边修,聚焦,而后放大,先找到核心竞争力,打造自己是一辈子的事。找到反馈机制,不怕不好的反馈。喜欢自我塑造这个词,有一天,你会活出你期待的样子。王潇的话:我定义我、我成为我、我塑造我。虽然是方法论,在我读来又有了鸡血的功效,是的,我要塑造我自己。

03节、初段--闭环:如何对抗完美主义

认知行为的闭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响

“比完美更重要的是完成”。不同意但执行。

靠谱的闭环,对企业家来说,就是要敢于决策,敢于拍板。对个人而言,就是敢于行动,敢于试错。

不能形成闭环的原因:

1、事情本身难以形成闭环

2、个人或企业的能力难以形成闭环

3、不愿把手弄脏

4、坚持完美主义(操作成本高,现实生活中最优解很难短时间找到)

给别人一个交代吗?不,给自己一个交代吗?更是给未来的一个交代。

遇到问题,闷头去想,不如迈开双腿,先完成一个闭环再说。勇于尝试,不停修整,最终一步步逼近问题最优解。

不是怎么干的问题,而是干不干的问题。

成长型思维的人: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自己的努力,这个世界上充满了帮助我们学习、成长的有趣挑战。

固定型思维的人:智力能力都固化了,不会变化,别人的评价就是给自己下结论。极度在意外界的评价,重要的不是事情本身的乐趣,而是要获得正面评价。

不做怕犯错的“聪明人”

思考题:我的思维模型是固定型的还是成长型的?

没有意识到,在我很漫长的时间段里都是固定型的,怕被人评价不好,怕被人觉得不专业,怕客户不满意。因此更紧张,而每一次尝试其实都是锻炼和成长,如果那些年我没有那么多思想包袱,会更快的成长,也会更快乐。

读完感受:我也有完美主义,因为完美主义,对很多计划迟迟不推进。最近的事情就是学习二建的实务课程,做了计划,在执行上有了些偏差,而后检查和处理上并没有跟上,随心的情况下,放下来了若干天。应该先完成整个事情,分析,修正,所有做的计划都这样来做。不半途而废。还想到了可以把大的目标拆分成小的行动,先动起来。

04、二段--切换:掌控大脑的两种模式

大脑有两种模式:

自动驾驶(快速、自动、无意识)--反射、本能、直觉、冲动

主动控制(缓慢、刻意、深思熟虑)--经验、记忆、分析、理性

混合策略:最开始交由“主动控制系统”来管理、训练,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就由“自动驾驶系统”来接管。

先将第一项任务自动化,然后更多的心智资源投入到第二项任务中。

攻略一:把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交给“自动驾驶系统”。

攻略二:在使用“自动驾驶系统后”,积极用“主动控制系统”复盘。(可以为自动驾驶做体检,还可以提升性能)

攻略三:在大脑中用“主动控制系统”去模拟“自动驾驶系统”。(在大脑里想象场景、节奏、动作---精神备战法=心理演练)

一切脑力活动,最后拼的都是体力;一切体力活动,最后拼的都是脑力。你要同时掌握两个系统,并可自由切换。

思考题:生活中什么时候用自动驾驶,什么时候用主动控制?

谈客户时候是自动驾驶,而谈后的复盘是主动控制,挑问题,改进。在方案时候,是主动控制,在作图的时候可以自动驾驶一会,戴耳机听书。

读完感受:有规律的事情容易变成自动驾驶,为了少费大脑,可以让生活更规律。人不能所有事情都在自动驾驶,那样没有成长。有些需要花心思的,一定要主动思考一下,需要复盘,需要规划。还想起之前说的元认知能力,应该也是一种主动控制系统的启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