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毒四海的大奸臣童贯

 泰荣林黑皮 2020-03-26

免  责  声  明

本号转载文章均来自国内正规出版物
本号转载的文章,旨在传递更多史料信息
不代表本号赞同或否定其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本号不负责证实其真实性,请慎重引用


出处:《文史天地》2010年第12期
作者:史宗义



极尽谄媚得重用

童贯(1054年-1126年),字道夫(一作道辅),开封人。大约在神宗后期,年近20岁的童贯净身入宫,当了太监。据史书记载,童贯身材魁梧,皮骨强劲如铁,双目炯炯有神,面色黢黑,长着胡须,阳刚气十足,根本不像一个太监。这与他长大成人后才净身有关。

童贯进宫后,投在大宦官李宪门下。这个李宪是宋神宗时期有名的宦官,他经常到前线监军,直接督战,立了不少战功,先后担任昭宣使、嘉州防御使、宣州观察使、宣政使、宣庆使、入内副都知等职。不过,李宪对童贯并没有特别关照,以致他入宫20多年始终没有出人头地。但是,童贯由于经常跟着李宪,耳闻目睹,倒是学了一些行军打仗的知识,这成为他以后执掌兵权的重要资本。

童贯头脑灵活,非常善于察言观色,揣摩别人的意图,哪怕一些细微末节的东西,也逃不过他的眼睛。因此,他办事的时候总能想到别人心坎里去,具有很强的超前意识,也就赢得了周围人的好感。总之一句话,童贯是个很会来事的人。

公元1101年,宋哲宗死后,赵佶即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风流皇帝宋徽宗。宋徽宗是个怎样的人呢?他性格儒雅,聪明异常,卓有艺术才能。音律琴棋、诗词歌赋,无一不精;声色犬马、吃喝玩乐,无一不会。唯有对于治国之道,却不很在行。他当皇帝的时候,年方19岁,是个青年皇帝。一开始,他还装模作样,又是大赦天下,又是诏求直言。但时间不长,他的本性就暴露出来了。内侍见他善于玩乐,好事奢华,就建议他用金箔装饰宫殿,有的官员则献金助修宫殿,他竟然一一罢免,似乎有点励精图治的样子。

童贯比徽宗大28岁,颇有心计的童贯通过察言观色,首先掌握了徽宗的爱好。为了投其所好,他就不失时机地在徽宗面前说南方多奇珍异宝、怪石异花和名人字画,建议派人到南方去搜罗。徽宗听了,正中下怀,干脆就叫童贯以内廷供奉官的身份主持此事,到江南搜寻书画奇珍。于是,徽宗在杭州设立了明金局,由童贯直接管领。

童贯到了杭州。既是奉旨行事,又兼内廷宠臣,自然威势显赫。杭州的官员,哪个敢不来趋奉?于是,大摆筵席,为童贯接风洗尘。席间,童贯见到了早在京城就认识的蔡京。蔡京很有艺术才能,尤其是书法,在当时很有名气。但此人嫉贤妒能,阴险毒辣,害人时不动声色。徽宗即位后,蔡京被贬为端明、龙图两学士,知太原府,后又被贬为江宁知府。他心里非常郁闷,故意拖延时间不去上任。徽宗大怒,又贬他为杭州洞宵宫提举。这实际上只是个名誉衔,没有任何实权,蔡京实际上赋闲在杭州。童贯的到来,使他又看到了重返朝廷的希望。于是,两个人一拍即合,很快勾结到一起。

在杭州期间,童贯与蔡京交游密切,蔡京干脆就住在了明金局,与童贯日夜相伴。蔡京先是送了一些古器,童贯就在上面标上蔡京的名字,派人送到京城。蔡京从童贯口中得知徽宗皇帝喜好书画,于是就精心画了许多美作,童贯又多次派人送到京城,并向徽宗附上书信,盛赞蔡京的忠诚。这样,徽宗皇帝对蔡京又有了好感。

不久,童贯满载而归,徽宗皇帝自然大喜。童贯趁机举荐蔡京,徽宗一高兴,先让蔡京到定州任知州。一年多后,蔡京被调回京城,当了丞相。

蔡京为了报恩,反过来开始举荐童贯。蔡京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主张征讨西夏。当时,西夏与宋朝的关系已经平息,只有青唐一带久为西夏占据,并不碍大局。徽宗也不想再惹出事端,使两国关系重新恶化。但是,蔡京等一批党臣连连上奏,徽宗只好同意了。蔡京抓住机会,在徽宗面前极力举荐童贯,说童贯熟悉边塞事务,具有将帅之才,要攻取青唐,非童贯莫属。昏庸的徽宗皇帝降旨准奏,命王厚为总兵,童贯为督军,率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西开去。

不久,西征的宋军果然收复了青唐四州。徽宗非常高兴,破例提拔童贯为景福殿使、襄州观察使。以宦官的身份担任两使,就是从童贯开始的。

崇宁四年(1105年)四月,由于西夏不服宋朝,数次在边境侵扰。为了稳定西边,徽宗命童贯为熙河兰湟、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几乎统领了西部的全部兵马。像童贯这样名正言顺地总管半个天下兵马的宦官,真是前所罕见。

专横跋扈显权势

不久,在蔡京的怂恿下,徽宗又准备提升童贯为陕西制置使,却遭到蔡卞的反对。蔡卞是蔡京的弟弟,官职原来在蔡京之上。但蔡京后来居上当了宰相,这就引起了蔡卞的不满。蔡卞见哥哥树立私党,提升童贯,就上言反对说:“祖宗以来,宦官最高不过团练使,现在童贯身任两使,已是前无先例,岂可再升?再说,自古宦官干政,从无好结果,若用童贯,肯定误国误军。”

蔡卞的意见本来是对的,但蔡京却在徽宗面前说蔡卞嫉贤妒能,才反对重用童贯。徽宗觉得蔡京说得有理,就把蔡卞贬为河南知府。

大观二年(1108年)正月,童贯由原职升为武康军节度使,掌握了一方的军政大权。

这年四月,童贯派兵收复了洮州(今甘肃临潭),接着又准备收复积石军(今青海贵德)。积石军与西宁接境,当时由羌族首领臧征扑哥占据。臧征扑哥居住在溪哥,号称王子。

童贯命西宁州知州刘仲武率部出击,臧征扑哥惊慌失措,只好投降。刘仲武没想到臧征扑哥如此不堪一击,更为惊奇的是,臧征扑哥根本没有什么军马,出降人员连女人带孩子才28人。童贯也没有想到打了胜仗却是这个结果,但为了邀功,他有意夸大战功,伪造了许多臧征扑哥所用的器物,然后向朝廷报捷。

朝廷闻报,徽宗及百官非常高兴。五月,徽宗降诏,提升童贯为检校司空。徽宗还派使者把刘仲武请到京城,徽宗亲自接见,给予了奖励,并提拔了刘仲武的九个儿子。

童贯打了几次胜仗,渐渐骄傲起来。在西北,天高皇帝远,他专制一方,成为一个独立王国。他擅自下令,在所辖各路招募身高力大的青年几万人,自号为“胜捷军”,作为自己的亲军,军官由自己任命,实际上成了他的私人武装。

童贯自从担任检校司空后,在宫中又与内侍黄经臣等人互相呼应,渐渐不把蔡京放在眼里。原先,凡是军官等立了军功,童贯都是先写表申奏尚书省,再由尚书省宰相奏请皇帝批准任命。现在可不一样了,童贯不经过蔡京,直接呈报皇帝,由徽宗批准。这种越权现象,自然引起了蔡京的不满,二人的关系从此出现了裂痕。

不久,徽宗又想任命童贯为开府仪同三司。这是个极为尊贵的名衔,相当于一品文散官,又相当于宋朝的使相。蔡京知道后,对徽宗说:“使相岂能授予宦官?”并拒绝签字用印。徽宗见蔡京态度坚决,只得作罢。这一次童贯没有得到此职,对蔡京更加怀恨在心。

童贯虽为宦官,但却有两个儿子,名字叫童师闵、童师礼。这两个儿子究竟是过继来的,还是在他做太监以前生的,无从考究。但是,就在童贯权势熏天的时候,童师礼却盛年早死,令童贯无比悲痛。徽宗知道后,命葬于童贯祖籍开封。当时,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所过之处,车马行人一律回避,可见童贯的威势是多么巨大。

出使辽国受嘲笑

政和元年(1111年)九月,目空一切的童贯在西北上奏,要出使辽国考察情况。徽宗准奏,加封童贯为检校太尉,以端明殿学士郑允中为使,童贯为副使,出使辽国。

消息传出,满朝惊诧。有人上言说:“自古两国交往,十分重视使者的人选。使者既要人物出众,又要辞辩过人,才能保证不辱使命。现在用一个宦官充任大使,难道国中无人可用了吗?”

徽宗说:“倒不是无人可用,而是契丹人听说童贯破羌败夏,屡屡得胜,都想见一见童贯本人。朕也是将计就计,让他去辽国看看,有什么善政可供参考。”

于是,57岁的童贯奉旨到了京城,与郑允中带了国书贺礼,向北迸发。到了辽国,辽国主天祚帝(耶律延禧)会见了他们。天祚帝与辽国大臣听说来者就是宋朝的常胜将军童贯,就十分注意他。虽然童贯仪表还可以,但说话时嗓音却有些尖细,说是宦官,却不像个阉人;说是正常人,又有些不一样,正所谓不伦不类。于是,辽臣中不少人都捂着嘴,想笑又不敢笑出来,只是低声议论:“南朝的常胜将军,不过如此。”好在郑允中学士出身,深通礼节,应付自如,终于不辱使命,没有给宋朝去脸。

出使任务完成后,童贯与郑允中踏上返途。走到卢沟(今北京卢沟桥附近),天色已晚,就在驿站歇息。随从忽报有故人要见童贯,童贯十分吃惊。燕云已割让辽国一百多年,哪有什么故人在此?来人自称叫马植,是辽国的光禄卿,有机密事要报告童贯和郑允中。

马植说:“我本来是汉人,现在虽然在辽国为官,但一天也没有忘记中原的文明,总想扔掉这身夷狄服装,可惜的是一直没有机会。天祚帝即位以来,排斥忠良,引用群小,主荒政谬,朝政黑暗,民生涂炭,国家倾危,离大崩溃的日子不远了。我听说宋朝当今皇上圣文神武,太尉又深有韬略,威服羌夏,如果现在提一旅之师,燕云十六州之民,谁不提水捧食来欢迎呢?如果你们有这个想法,我可以联络豪杰,收集情况,作你们的内应。”

郑允中还没有来得及说话,童贯抢先道:“燕云自古就是中国旧地,石敬瑭认贼作父,割给契丹,我太宗皇帝几次出塞,与北方争夺。当今皇上英明远略,志大有为,岂有不想恢复之理?义士既有此心,待童某回朝,奏明圣上,某一定要提雄师百万,踏平燕云,献俘太庙。”

回到京城,童贯与郑允中向徽宗汇报了北使情况。童贯把马植所说的情报向徽宗说了一番,徽宗也动心了,他命令童贯挑兵选将,准备北伐。但冷静下来之后,徽宗觉得事关重大,不敢骤然兴师,再加上一些大臣劝徽宗不可轻易违背盟约,徽宗也就把此事先搁在一边,让童贯回到西北,继续主持边务。

第二年十一月,徽宗又加封童贯为太尉。到了政和五年(1115年)二月,徽宗又任命童贯领六路边事,使他的军权更大了。政和六年正月,童贯以太尉为陕西、河北宣抚使。到了这年九月,童贯终于如愿以偿,被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政和七年三月,徽宗又让童贯权领枢密院,真是步步高升,权力越来越大。重和元年(1118年)八月,徽宗又加封童贯为太保,宣和元年(1119年)七月又加封为太傅。当时,人们称蔡京为公相,称童贯为媪相。

镇压方腊滥杀人

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方腊在睦洲(今浙江淳安)青溪发动起义,很快聚集了数万人马。十一月攻占青溪,十二月攻占睦洲和歙州(徽州),接着又攻占了衢州和杭州,声势越来越大。

告急的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到京城,朝野震惊。徽宗急令童贯为江、淮、荆、浙宣抚使,谭稹为两浙制置使,率兵征讨方腊。临行前,徽宗对童贯说:“东南的事就托付给卿了,如有急事,可自己作主。”于是,童贯和谭稹火速率兵南下。

宣和三年正月,方腊又派大将方七佛率义军6万人进攻秀洲(今浙江嘉兴)。宋军的统军王子武利用坚固的城墙进行防守,童贯也急令王禀驰援。王禀的援军赶到秀洲,与王子武内外夹攻,义军失利,损失9千多人,方七佛只得率残军退到杭州。

二月,童贯一面派兵进攻杭州,一面以徽宗的名义发出诏书,想招降方腊,但遭到方腊的拒绝。义军频频攻击,很快又攻占了处州。童贯见招降不成,就派王禀等部进攻杭州。不久,王禀收复了杭州。童贯和谭稹也率大军到达清河堰,与义军激战5天,不分胜负。童贯急调水师来援,宋军水陆并进,义军抵挡不住,方腊命令烧了官舍民居、学宫府库,然后全部撤走了。

童贯兵分两路,一路由少保刘彦庆率领,进攻义军背后的歙州,另一路由统制王禀、王涣、杨维忠、辛兴宗率领,由杭州杀奔睦洲,要求两路军马在青溪方腊的老家一带会合。

不久,刘彦庆攻占了歙州,王禀这一路也攻占了睦洲,两路兵马合在一起,封锁了方腊的根据地。到四月下旬,宋军已经把方腊所在的帮源层层围困起来。

帮源是方腊最为巩固的根据地,处于极险峻的山中,易守难攻。王禀命令宋军放火烧山,并乘势进攻,方腊只得退到帮源东北的一个山洞中。王禀命令宋军搜山,裨将韩世忠(后来的抗金名将)从一个妇人口中得知了方腊的下落,于是率兵闯进洞内,与义军展开死战。由于力量悬殊太大,方腊竞被韩世忠所擒。辛兴宗带兵围住洞口,方腊的妻子邵氏、二儿子方毫、相国方肥等52人全部被俘。

洞内有义军的家属,连同百姓共几十万人。宋军攻进洞内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被杀的人多达7万之多。有人劝童贯下令不要滥杀无辜,童贯置若罔闻,不加制止,任凭宋军滥杀。

这年八月,童贯因为镇压方腊有功,被加封为太师。到十月,徽宗又命令童贯复领陕西、河南、河北宣抚使,率兵到北方抵御辽人。

临阵脱逃终被诛

宣和四年(1122年)三月,徽宗又命令童贯为河东、河北两路宣抚使,屯兵于边境,抵御辽人的进攻。到宣和五年四月,童贯率兵收复了燕京,徽宗非常高兴,进封童贯为徐、豫两国公。

这一年五月,金太祖阿骨打病死,完颜晟即位,这就是金太宗。金国副统帅粘罕因朝事回京,谭稹认为这是他建功的好机会,于是派兵趁机收复了已经划归金国的朔、应、蔚三州。粘罕得到消息大怒,于是带兵返回,大败宋军。徽宗非常生气,罢免了谭稹,让童贯继续掌管枢密院。由于宋神宗临终时有遗训,能收复燕云之地者,可封他为此地之王。所以宣和七年(1125年)六月,童贯被封为广阳郡王。此后,朝中臣僚不再称他为“童太师”,而是称他为“童大王”了。

宣和七年十月,金国副统帅粘罕率兵南下,进攻太原。此时,病中的徽宗又派童贯前往太原应付。童贯见金兵来势凶猛,就派部将马扩、辛兴宗带了厚礼去见粘罕。粘罕指责宋朝趁他回京之机谋取金地,还接纳金国叛徒张觉,坚决不肯罢兵。粘罕还派使者到太原,告诉童贯,要想让金国罢兵,宋朝必须再割河北、河东两地给金国,否则的话,定要血染中原,倾灭宗社。童贯听后,又惊又怕,对金国使者说:“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早告诉我?”金国使者咄咄逼人地说:“现在告诉你也不迟,还望你从速割地以谢罪!”

童贯感到此次大敌将临,自己倘若坚守,势必大败。现在徽宗病重,不如早日脱身,免担败军之责。童贯主意已定,便找来太原守将,对他们说:“此次金人提出的条件过于苛刻,我作不了这个主,需速回京师面复皇上,再作定夺。”

太原知府张孝纯劝他说:“金人纯粹是找借口背盟,童大王理当会集诸将勇敢抵抗才是。如今大王若丢下太原回京,岂不是拱手将河东之地送给金人了吗?河东之地一旦有失,河北还能保得住吗?还望大王三思!”

童贯听了,厉声斥责说:“我此次是受天子之命宣抚河东,不是来守河东的。你一定要我留在这里打仗,那还要你们这些守将干什么用?”

童贯走了以后,张孝纯仰天叹道:“我素来听人讲童大王威望十足,声震邻国,可如今遇到兵变,他却畏缩不前,抱头鼠窜,真不知道他回到京师,有什么脸面去见天子呢?”

十二月,童贯逃回汴京,金人相继占领了忻州、代州等许多地方,另一路大军直逼汴京。徽宗惊慌失措,急忙传位给太子赵桓,这就是宋钦宗。宋钦宗改明年为靖康元年。

这时,东路金兵渡过黄河,势不可挡,当了太上皇的徽宗狼狈出逃。宋钦宗下诏亲征,命童贯为东京留守。童贯被金人吓破了胆,坚决不受命,而是率领自己的几万“胜捷军”随徽宗逃往南方。徽宗过了浮桥,卫士们痛哭不已。童贯怕耽误时间,就命令自己的亲军放箭,中箭而倒者有百余人。老百姓看了,无不流涕。童贯的这种恶劣行径,引起了朝臣和老百姓的愤怒,弹劾他的呈文纷纷到了宋钦宗面前。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太学生陈东、侍御史孙觌连续上书,要求惩治跟随徽宗逃到南方的蔡京、童贯、蔡攸等奸人。于是,宋钦宗下旨,贬蔡京守秘书监,贬童贯为左卫上将军,蔡攸为太中大夫。

徽宗在蔡京、童贯等人的参谋下,以“太上皇帝圣旨”的名义,把东南上交朝廷的报告、物资等一律截留,甚至准备在镇江把徽宗重新捧上台。宋钦宗以牙还牙,剥夺了他们发号施令的权力。

不久,徽宗向宋钦宗解释了截留邮传、物资等原因,并表示愿意回京,不再“窥视旧职”。宋钦宗怕徽宗在南方惹事,于是同意。这样,徽宗在四月初回到了汴京。蔡京、童贯等失去了靠山,他们的末日也就不远了。

宋钦宗在三月时就已贬蔡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徽宗回到汴京后,宋钦宗又贬童贯为昭化军节度副使,蔡攸也被贬为节度副使。

四月还没出,宋钦宗在众臣的敦促下,又把蔡京贬到韶州(今广东韶关),童贯被贬到英州(今广东英德)。

当年七月,童贯、蔡京等再次被流放。蔡京还没有到达韶州,就又贬移儋州(今海南省儋州),蔡攸移至雷州(广东原海康县),童贯流往吉阳军(今广东厓县境内)安置。这些地方都属于远恶军州。蔡京是从安徽毫州出发的,刚走到潭州(今湖南长沙)就死了,不久,蔡攸也被诛杀。

童贯行到南雄州(今广东南雄),忽然京吏赶来,对他说:“有旨赐大王茶药,将宣召赴阙,命为河北宣抚,小吏特来驰贺,明日中使就到。”童贯听了大喜,随即留下京吏,等待京使。

第二天,京使果然到来,却是监察御史张潋。童贯热情出迎,张潋命童贯跪地听旨。童贯听着,并不是要重新起用他,而是列数了他祸国殃民的十大罪状。童贯正要发问,却被京吏一刀砍下头来,结束了他的性命,死年72周岁。

原来,宋钦宗下达流放童贯到吉阳军的命令后,又下了一道诏书:“童贯随所至州军行刑讫,函首赴阙。”命令监察御史张潋随着童贯流放的路线追赶童贯,追上以后,立即就地正法。张潋知道童贯诡计多端,不肯伏法,所以先派人稳住童贯,终于顺利地诛杀了童贯。

童贯掌握兵权20年,对于一个宦官来说,历史上确实少见。《宋史》对童贯的评价是:“穷奸稔祸,流毒四海,虽菹醢不偿责也。”意思是说,童贯祸国殃民,流毒四海,即使把他碎尸万段,剁成肉酱,也补偿不了他的罪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